传媒内参导读: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劳动号子》出品人蔡伏青曾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劳动号子》的传播,让这60 首作品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号角,成为新时代流行的经典。” 《劳动号子》将音乐性与文化性巧妙融合,探索出这类节目创作的一条新路径。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林夕

年末岁尾,如果复盘2019 年节目创新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优质内容层出不穷,值得肯定。但与此同时,内容层面的创新难点也在不断升级,给平台方和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音乐类节目的创新一向很难,文化类节目创新也越来越难,所以如果将两者跨界融合进行创作,其创新难度系数可想而知,这使得不少人为之却步。

但其中也有特立独行的开拓者,广东卫视原创音乐文化节目《劳动号子》就属于颇具胆识、敢于尝试的典型案例,同时也用实实在在的创新,证明了跨界融合已成为当下节目创新的具象落点。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劳动号子》出品人蔡伏青曾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劳动号子》的传播,让这60 首作品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号角,成为新时代流行的经典。”收官之际回顾节目,《劳动号子》确实以全新理解做到了对文化的传承和对核心价值的追求。

音乐性与文化性巧妙融合,

探索出节目创作的全新路径

评价一档音乐文化类节目,最终维度无疑要落在其音乐性和文化性的融合度上,拿捏好两者之间的比例,不仅决定着节目创新成功与否,也着实考验着内容团队的创造力和实操性。基于此,笔者认为《劳动号子》无疑是将音乐性与文化性巧妙融合,探索出这类节目创作的一条新路径。

从主题创新上,节目将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劳动号子集纳在一起,并通过“号子手”们的实地采风,将一首首歌曲与现实劳动背景结合,巧妙地凸显和呼应节目主题“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唤起大众对扎实肯干的劳动精神进一步传承,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同时,节目也凭借积极向上的气质,吸引到了“西部歌王”王宏伟、“美声歌王”戴玉强、“新民歌女神”陈思思、“国风唱作人”霍尊、“灵魂歌姬”萨顶顶、“自由歌者”刘力扬等优秀歌手担任“时代号子手”,并通过他们的优质表演和正向引领,加深大众对劳动号子的认知和了解。

从节目模式上来说,《劳动号子》把音乐呈现和文化表达两个维度做到极致,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多元诉求点。音乐性方面,“号子手”们在传承音乐内涵的同时主动创新,如戴玉强将自身感悟融入新编版《船工号子》,王宏伟将他思乡之情注入《牧马之歌》,也有刘力扬、汪晨蕊、张磊等大胆将传统号子与电音、Rap 等流行元素相结合,赋予劳动号子更多表达和新意,不少观众在社交平台留言“ 好听”“ 循环播放”“ 劳动光荣” ,无疑是对歌手努力的最大认可。

知识性方面,两位劳动号子鉴赏人,蒙曼教授从文史方面补充和解读每一个号子背后的文化习俗与传统渊源,作曲家张千一则从音乐专业知识层面输出,对于观众而言起到了音乐知识普及的积极作用,比如“啰啰咚”是汉江平原农耕文化的活化石,“红旗渠”精神的传承,陕北号子《有吃有穿》的创作背景是延安大生产运动等,一首首号子背后的历史与知识在观众面前一点点铺陈开,既是一次对劳动号子的集中记录和留存,也拉近了观众与劳动号子的距离。

正如《劳动号子》总导演王若实所言,“不少号子正在迅速消失,变成了文化遗产。我们以劳动号子为题,就是要让正在远去的号子音乐,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里”,在节目一首首歌曲中唱号子、传号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被传达,号子文化也被细致记录、创新解读。

向上做主题创新,向下做内容深耕

好的内容创新最终要与社会、受众发生关联感,这就对创作者提出了深层的创作要求,即不光要在技术上做到创新表达,更要具备社会洞察力和敏感性,这一点如果能做得恰到好处,那么创作优质内容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小众即大众,越是宏大的题材越是需要从小的切口着手,反而更能将内容做得扎实且以小见大。从创新落点来说,《劳动号子》选取了劳动+ 号子的具象组合方式,看似垂直小众的组合,实际上囊括了大千世界,因为外在形式的劳动与内在精神代表的号子巧妙地在一档节目中融合了,向年轻人传达既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理念,这不仅巧妙地凸显今年庆祝新中国70 周年的献礼,同时也对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种贴合呼应。

除了“ 时代号子手” 带来的精彩舞台表演外,每期节目都会邀请民间号子传承者现场解读号子的传承和内涵,通过他们真实可感的经历,让大众加深对号子及其背后文化传承的理解和反思。更重要的是,让抽象主题具体落地,通过人物和行动实现对“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主题的第二重呼应。

例如,濒临失传的竹麻号子传承人张典华、扎西多吉带来的精湛演出;长白山“森林号子王”王守用,曾连续15 年与7 位伐木工人靠人力运输木头,森林号子就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欢乐源泉;采茶号子国家级传承人米庆松、省级传承人向行钢,展现了原汁原味、宛转悠扬的湖南茶山号子;渔民号子王李永喜,展现了粗犷豪迈、撼人心魄的拼命号子,真实地传递出不畏艰难的精气神,给观众带来了难忘的震撼感和记忆点。

通过一季节目,60 多首号子音乐,或是大众熟知的《乌苏里船歌》《打起手鼓唱起歌》《赶生灵》《太阳出来喜洋洋》《我为祖国献石油》《采茶歌》,或是极具特色和标注的作品挖掘如《打墙歌》《拉网小调》《永宁号子》《抢火腔》《推车歌》等,一个个生动可感的号子作品,以充满力量的歌声为情感纽带,形成传受双方在音乐上的共鸣交流。

情感能量是互动双方真正参与的核心驱动力,一档节目如果能够激发观众的积极情感体验,就能获得正向的情感投入,得到观众认可。《劳动号子》作为一档文化音乐类节目,以“实地劳作+ 田园采风”为情感纽带,增强了节目与大众之间的情感互动,进而激发出他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凸显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提升观众正能量精神指引

什么是“好节目”,大概就是即使知道它承载了一个宏大的命题,也不生硬说教,而是用接地气的方法将其呈现,尤其是在讲故事的手法上,吸引着观众持续收看。而什么是“好音乐”,可以落脚于为观众提供深层的情感共振和审美体验,观众通过参与音乐体验产生审美愉悦,最终与音乐互通交融,激发出情感上的正能量,塑造出大众在价值观上的高度认同,这也是《劳动号子》吸引多年龄层观众的重要魅力。

在广东卫视的内容布局中,《劳动号子》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兼广东卫视频道总监、《劳动号子》总监制曾少华表示:“作为广东卫视改革振兴重点综艺项目的《劳动号子》,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节目生产和传播中不断创新创优,把它打造成为一档现象级的品牌节目。”

从《劳动号子》这档节目可以总结出广东卫视2019 年的节目创作思路:以内容为王,以“ 讲导向、讲格调、讲品位” 为创作初衷,将内容创意与现实生活、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造颇具人情味的品质暖综,持续传播正能量和社会服务性,无不凸显出其在打造和深耕“ 百姓综艺” 上所做出的努力和用心程度。

同时,《劳动号子》与《国乐大典》《青春歌谣》等优质节目组成广东卫视的内容矩阵,真切自然地向年轻受众传递着爱国精神和正能量,体现和凸显出广东卫视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进一步而言,好的内容会反哺和加持平台,主旋律内容的价值倡导和正能量传达,也正内化为广东卫视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在未来的竞争中释放更多能量。

  • 附广东卫视《劳动号子》歌曲汇总



劳动号子(2019)

上映日期:2019-10-18(中国大陆)

主演:吴瑕 王宏伟 戴玉强 陈思思 萨顶顶 刘力扬 

导演:王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