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片子,流水的影评.
标题可能不是片子讨论的主题,但片子里讨论的问题过于杂且流水. 围着Huppert的生活主线从头走到尾. 讨论的问题并不清晰,我感觉片子好像是想要讨论哲学对于生活意义,但是也没有给出特别的答案,用了F的生活对比也没有多么深刻. 片子本身三颗星,多一颗给Huppert和配乐.
哲学就算再智慧,也无法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痛苦,尤其是失去爱的痛苦.理性可能会在与情感的博弈中占领上风,却是没有办法完全打败情感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哲学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无法用思考去缓解你的痛苦.
那么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呢?仔细想想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不能减轻你的痛苦,相反的还常常会增加你的痛苦.哲学不会帮助你思考,你得学会自己去思考;但是哲学会指引你去思考,这些思考会浪费你的一些时间,但如果你是心甘情愿的,那么这些时间就不能说是被浪费的时间,那么哲学的存在对于你来讲就是有意义的,就是“有用”的.
生活里的将来的事会变成怎么样,片子没有给出答案. Huppert演绎的中年哲学女教师,在遭遇了感情中的背叛,让人担忧的母亲的离世,事业的下坡路之后对她的学生说“没什么遗憾的,我拥有满满的知性生活,这就足够让我幸福.”
真的是这样的吗?知性生活,只是用理性思考就可以解决遇到的一切问题吗?好像也并不能.
她和F之间这一段对话很有意思,F说“你只在意你每天的生活举止,不会让它损及你的价值标准,但无法接受思想的失控,进而导致你生活的巨大改变,你去示威足够让你觉得自己是知识份子,这样让你舒服但不会危机到你的生活方式.”她反问“我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之后她就陷入了痛苦之中,哭了很久,然后决定离开他们的山上公社回到巴黎继续去过毫无新意的生活.
至始至终,她的知性好像都没有帮助到她什么. 不能帮助她挽回出轨的丈夫,不能帮助她解决她母亲的问题,思想上理想状态并不能与现实融合,实然和应然之间仍旧存在着一条巨大的裂缝.
片子用她与她学生的生活做了一个对比:她的学生,仍旧年轻,用各种方式抗拒着不公与陈旧的体制和观念,而她对这件事的态度上是很平和的,她说“我之前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我过了那个阶段,现在我变了. ” 呼应片头学生罢课的场景,她平静的对着那些激动的学生说她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她只是一名教师,来学校要做的就是教书. 因此被她的学生指出不够投入,没有办法做出豁出去的事情,凡事都是点到为止,她一直把自己隐藏到哲学的思想里,并不会走出来去实践.
两个生命阶段,两种态度衍生的不同的生活方式.看似美好的但是摇摆不定的生活,看似无新意但是非常稳定的生活. 没有人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将来的事是没有定数,是未知.只能是随着时间慢慢走.
结尾配乐她给小孙子哼的歌A la Claire Fontaine,好想说明了什么又没说出来什么. 我觉得她是渴望爱的,但是又去拒绝改变目前的生活节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哲学的理性让她做出一些risk-averse的行为,理性占了上风就消磨掉了激情.
片尾的auf dem wasser zu singen听的我不想睡觉,舒伯特的曲子对于流水的表现力总是那么流畅、柔美、多变.
最后附一段康德的话来大概总结一下这部自己看的思绪乱飞的片子:“好运来巴结我们的时候,总是用幸福的假象来蒙蔽我们.厄运总是真实的,而且表现出其变化无常的特点.前者欺骗我们,后者指引我们. 前者表现出虚假的幸福,束缚着人的心灵,后者让人们意识到幸福的脆弱,从而使人们的心灵更加自由.”
以及
希望自己40岁的时候也能拥有Huppert这样的身材和好心态.
讲到l’avenir我也希望如果找到另一半,首当其冲要问的问题,可能不太浪漫,但是我真的好想问:“愿不愿意和我一起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以后一起去种地?”是以后不是现在,因为现在我要先做一些我没有那么喜欢的事情,保留自己的一点小愿望.
(我将来的愿望可真是不宏观也不浪漫🥴



将来的事L'avenir(2016)

又名:从前·现在·将来(港) / 爱情未来(台) / 将来 / Things to Come

上映日期:2016-02-13(柏林电影节) / 2016-04-06(法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安德烈·马尔孔 André Marcon/罗曼·科兰卡 Roman Kolinka/爱迪丝·斯考博 Edith Scob/伊莉斯·洛蒙 Elise Lhomeau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编剧:米娅·汉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

将来的事相关影评

pppage
Yoyo
Yoyo • 重温
ke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