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或许会发生什么,将来或许也不会发生什么。只是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不管你我是谁,它总会到来。"Things to Come。苏格拉底也终有自己端起毒酒,一饮而下的时刻。到那时,你所依附的哲学,是否能够在沉静的酝酿中安定地对抗轰然倒塌的生活。当罗马的士兵挥刀砍向阿基米德的时候,老头子只来得及说了一句:“等一下,不要踩坏我的圆”。
生死在通常的一瞬间就可以绽放,而生活中平静所携带的绝望才是深不可见的井底。影片中,一位研究叔本华、卢梭和霍克海默的哲学女教师,一个曾经经历五月风暴的哲学女青年,在55岁的时候,也像水滴一样平静自然地融入了市井的生活。 面对着学生们的游行和抗议,她讲道,你以为我没有见过你这样的日子吗?我都见过了,都想过了。而我现在只想读哲学,教年轻人读哲学,你们只需要按时上课。学生反问:哲学不是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么? 但是论文被风吹了一地,她慌张地去捡。自己的学生提早交卷,她说,真的吗,不再想一想卢梭的这句话了吗。
可是依附在沉静的哲学思考之上的生活还是分崩离析了。沉闷的丈夫一边读康德,一边出轨了,头顶的星空和小三的床单。“娜塔莉,我早上来拿最后一批东西,我尽可能遵守公平分配原则,但我们似乎拿错《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假使你发现,是否可以帮我放旁边。谢谢!”看了纸条之后,她一边查看她的书柜一边气急败坏地说:“他竟敢这么说。他拿走我的列维纳斯,里面有我满满的笔记。”他的留言和她的愤怒,让人看到读书人的痴心和可爱。哲学并不能同时拯救两个在一起的人,它只是和孤独者的对话,真正的思想只会在一瞬间相交,长久的吻合就是生活的冗余和重复了。
紧接着疯癫自私的母亲去世了,留下了一只名叫“潘多拉”的黑猫。猫显然比哲学家更能适应生活的变故。离家的第一个夜晚就给哲学家逮回了一只老鼠,而哲学家写好的书稿却三番四次的被拒,厚爱的学生也开始批判自己的思想,精神上最后的契合也开始裂缝。只剩下她和自己的哲学了。 周遭的世界开始轰然倒塌,生活的洪流四处碰撞聚湍急,她开始被置于混沌的漩涡中。
哲学的理性和自身觉知刚开始似乎迫使每个人都对突如其来的感性突变保持无动于衷 ,只是这种水泥般的清醒感不会保持很久。她扔掉了丈夫摆在桌子上的花,拒绝了黑夜里陌生人的搭讪,在坐上公交车上的那一刻终于开始崩溃和哭泣,。然后一遍又一篇的开始回想帕斯卡尔在《思想录》里的229节:
“我到处看,可是不安,一切都幽暗。
假如我能看到造物主的痕迹,我会在信仰中安息。
然而太多的否定和很少的肯定让我灰心。
或明示或指引,
我才能追随你而去。
而现在,
我既不明白我是谁,
也不明白我该如何去做,
我既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使命。
我一心想要寻找真正的美好,我想要追随它。
如有永恒,任何代价我都愿意。
(又改了一下,字幕君原来的翻译也比书上的译文要顺畅得多。)
如有永恒,任何代价我都愿意。帕斯卡不能教导更多,娜塔莉 竟然在思考帕斯卡的公交车上意外地看到了在街上携手并肩的前夫和小三,这样的生活幽默让她也禁不住破涕为笑了。 加缪说,世界的陌生性, 失去了我们赋予它以幻想的含义。你试图靠着想象将失去的一切复活,然后再次失去,终于有一天你再也不愿意去想了。因虽然生活是荒唐的,人却是一个追寻意义和承载意义的生物。 获取意义是一个深远和长久的过程,暂时的积淀不会让它失效,而欲望只能被反复平息,平息之后就是无聊对你的不断审问。
影片里最欣赏的情节就是女主寄居学生,住在乡下的那一段。一个人优雅躺在草坡上读书,一个哲学家的闲适,好像翻倒的生活并没有覆盖过她一样。一个人在面对自然的风景而获得喜悦有时候远比智慧思辨的愉阅来得更完满和清白。这时候常常是心中空无一物的时候,没有悲喜的情节和过多的思虑,没有尘世纷扰的遮掩,没有知识言词的辨析,很容易和自然形成感应,也最容易解脱回归和放下。出轨的丈夫最后深夜回家,半夜里读着叔本华。从乡下回来的女主还是依然决然的收回了钥匙,将他赶出了家门。康德毕竟不能和叔本华同居在一起。
然后就是在平安夜里,她抱着刚刚出生的外孙,唱起一首中世纪的儿歌。 人穷则返本,或复归于婴儿,或返还与自然。自然和婴儿是让人最幸福的两样。然而我们无法看透,再次恢复生活,婴儿脱怀之后,对于生活的逼问,她后来会对自己的内心生活和精神世界做何种解释和交代,哲学是否能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或许在美个人心底里挺住就意味着一切,因为山顶的石头随时都会又翻滚下来,而头顶的星空并不会压迫你。
前几日翻看《爱因斯坦传》,爱因斯坦说自己首先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以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象;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辩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各人都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里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以前别人问你学哲学有什么用,你会反问他活着有什么用。现在别人问你哲学有什么用,只是笑呵呵,俺是学生物的。哲学的意义是什么呢,当你遭遇到它,准备以它为事业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既虚无又有意义。除去鸡鸣狗盗之辈,真正学哲学的人都是很苦的人。哲学不是什么多么宏大壮伟的事业,它是思想的拷问和挣扎,是文字的琐碎和爬行,是深夜长街上的路灯,是不停的敲动键盘的手指。只是偶尔月亮会圆,灯会亮,夏夜的凉风会从窗户吹进来,你的眼神在某个瞬间亮起来。
它只是在某个隐秘的瞬间召唤了你,它为你持存了某种长久的献祭的场所和投身归宿,并不能给你一种具体或现成的答案:当你周遭的生活世界浑然倒塌,它到来,你知晓,你选择,你受苦。因为不管是静默的宇宙,还是喧嚣运行的社会,都无需用全副的力量折断和湮没你,一阵风,一阵雨,一次拆迁就够了。可是就如帕斯卡的说,宇宙不知道自己的胜利,人却知道自己的死亡。我们追求生活和思想的统一,我们也面对生活和思想分离破碎的那一刻。生活会一直在绝望和平静中流淌,我们需要追问自己的内心,在艺术.哲学.科学里面追寻它的意义,而对于生活,你只能冷静又有距离的最后面对它。



将来的事L'avenir(2016)

又名:从前·现在·将来(港) / 爱情未来(台) / 将来 / Things to Come

上映日期:2016-02-13(柏林电影节) / 2016-04-06(法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 安德烈·马尔孔 / 罗曼·科兰卡 / 爱迪丝·斯考博 / 伊莉斯·洛蒙 /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 编剧:米娅·汉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

将来的事相关影评

pppage
Yoyo
Yoyo • 重温
ke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