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初,侨居法国的俄罗斯雕版画家Alexandre Alexeïeff决心投身于电影制作。耽于雕板画特有的轮廓与阴影之美,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装置:针幕。

针幕是一块布有无数针孔的白幕,每个针孔中都有一支可以自由滑动的钢针。幕的一侧被照亮时,每根针都会在幕上投下阴影。当钢针完全被拔出时,幕布是全暗的;如果把钢针稍稍推进,阴影随之变短,幕布即由全黑转淡;钢针完全推入幕中时,针影消失,整块白幕便一览无余了。

1933年,Alexeïeff与搭档Claire Parker共同拍摄了《荒山之夜/Night on Bald Mountain》。1943年,流亡北美的Alexeïeff和Parker为NFB(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拍摄制作了《消逝/En passant》。诺曼·麦克拉伦作为他们的崇拜者,促成了俩人与NFB的合作。

NFB的动画师们随之对针幕展现了很大的兴趣。1968年,麦克拉伦的长期合作者、音乐家Maurice Blackburn拍摄了他的转型之作——实验短片Ciné-crime。在这部作品中,伴随着极为复杂的具象音乐背景,影片运用了较小型的针幕设备进行拍摄。

1972年Alexeïeff与 Parker再次应邀回到NFB工作。此时的NFB已拥有了一块标准型号的针幕。两位艺术家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用于培训电影人。麦克拉伦抓住这一大好机遇,拍摄了纪录片《针幕/Pinscreen》。

他们的到来对针幕动画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曾一度认为,针幕动画必止于其发明者之手。而在此之后,Jacques Drouin也决定将针幕技术用于自己的电影摄制。1974年他拍摄了《Alexeïeff的三部针幕动画/Trois exercices sur l'écran d'épingles d'Alexeïeff》。两年之后,他摆脱了Alexeïeff的影响,以独具个人风格的叙事手法拍摄了《心景/Mindscape》。

在《心景/Mindscape》大获成功之后,Drouin发明了以滤镜光源摄制彩色图象的拍摄技术,并与捷克艺术家Bretislay Pojar合作拍摄了《南丁格尔/Nightangel》(1986)。这部影片成功结合了两项动画技术,Pojar的木偶动画技术,以及变幻背景所运用的针幕技术。接下来的三部动画中(Ex-child (1994), A Hunting Lesson (2001) 和 Imprints (2004)),Drouin沿续了他的对针幕艺术的进一步探索。

作者:Marcel Jean <图片1>

脑海Le Paysagiste(1976)

又名:心景 / Mindscape

上映日期:1976

主演:未知

导演:雅克·德鲁安 / 编剧:雅克·德鲁安 Jacques Drou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