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时》的概念不算新颖,编剧一定受到了两部美剧的影响。一是动作科幻剧《七天》,片中时间机器的外观、时间旅行跨幅的严格受限(本片前进一天,《七天》是倒退七日),以及人体穿越后短暂失觉等基础设定,一概继承;另一部是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悬疑剧《未来闪影》,多名主人公得知未来事件的片段,意图避免却越陷越深,最终难逃厄运,过去与未来首尾相连,因果难分。

揭示命运之在数难逃,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在美剧中是个常见且历史悠久的题材,上世纪60年代的《阴阳魔界》中,某人试图穿越时空阻止林肯被刺,结果他的举动正造成了林肯遇害,重制版换成了希特勒;《捉鬼者巴菲》也有一集,少女预知自己的死亡,虽经主角相救逃出恶魔猎捕,仍死于劫后余生的惊吓,一如预言所示。“命运难抗拒”和科幻片的时间悖论,堪称天造地设,孟不离焦。

此前的影视剧,如果篇幅不长,多是带着嘲弄的口吻来处理这题材,我们望着主人公一心摆脱厄运,反复弄巧成拙,掉进命运的圈套里,不由得同情又好笑,被戏剧反讽催生的黑色幽默吸引。而《十一时》将故事说得一本正经,企图让我们移情而非冷眼旁观这群命运的牺牲品,更对家庭亲情、职业尊严等大书特书,颇有《未来闪影》的全景式野心。而处理起来则比较平实,人物关系和逆转动机不够多样化,故事又限定在24小时之内,强化了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又要冷峻又要细腻,风格两头摇摆,大约是口碑不佳的原因之一。

说是科幻片,比较勉强,对时间机器描绘详实,但仅仅用来实现旅行的单一功能,作为道具相当单薄,其余部分便没有多少“幻”的成分了,全是普世人性。时空理论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某科学家说“等我们到了明天,她(前进一天者)就到了后天”,使我误会是一种新的穿越观,后来发现并非如此,不同时间的自己仍可相遇,即便是口误,这科学家的专业素养也太不过关。电脑病毒的设置,漫不经心地像停留在90年代。“被未来的自己警告”也并无悬念,一猜就中。难怪有人拿《恐怖游轮》来作比较,建置之初,便是超自然猎奇感多过科技审美。

另一不满意处是光明尾巴,无私的拯救一扫人性的自私阴霾,“改写了命运”,不仅狗血而且牵强。笔者的意见,不如改成“濒临死亡片”,以为险中逃生,其实全是幻象,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强化“命运无法抗拒”的主旨。如今的结局,遵循的是韩国片的范式要求,九死一生之后要抒情,要感人泪下,要现出乌云的金边。其实录像中并未呈现二人死亡,说是改变命运也并不成立,这颗催泪弹爆得并不高明,估计没有几个女观众会抹着纸巾出场。

归根到底,影片属于“有限卡司+封闭空间”的小格局,宛如一集加长的单元美剧,花大钱制作海底城和时间旅行的特效,有点杀鸡用牛刀,个人觉得,收敛华丽的表象,会使观众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到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上来。可请别误会,我反复挑影片的毛病,并非持否定态度,相反,这些在科幻迷看来略显蹩脚的疏漏,正折射出韩国电影人“初级阶段”展示出的大胆探索精神。我国科幻人才绝不输韩国,但华语片甚少产“高智商”,即使是伪的、山寨的、东拼西凑的。硬科幻和离奇剧情,与我们电影工业默守的“和谐准则”,长久以来都是平行线。《三体》拍不出,也许是制作资金和视野不够,但每年那么多优秀科幻的小说,又有多少化为了影像。好片匮乏,不能全赖电审,但硬科幻好片匮乏,无论如何与电审大有关联。韩国电影人可以勇敢地踏足命运的怪圈,而我们的灵感宝藏,只能停留在科幻杂志、互联网论坛和和永远无法开机的剧本上。(文/方聿南)


11时열한시(2013)

又名:十一时 / 十一点 / AM 11:00

上映日期:2013-11-28(韩国)片长:99分钟

主演:郑在泳 Jae-yeong Jeong/金玉彬 Ok-bin Kim/崔丹尼尔 Daniel Choi/李代延 Dae-yeon Lee/朴哲民 Cheol-min Park/申多恩/吴光禄 Kwang-rok Oh

导演:金贤锡 Hyeon-seok 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