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伯顿和狄兰托马斯的死有关的这件事,我一直觉得有点意外。

狄兰是他的威尔士同乡,是他一辈子最爱的诗人,他能背诵狄兰的所有作品。


狄兰同时又是他的好友,然而在53年时向他借200英镑,他没有借,狄兰只好去美国演出赚钱。因为内心苦闷,在一家酒吧里酗酒,硬生生地把自己喝死在了酒吧里。


伯顿因此非常负疚,后半辈子一直在想方设法补偿故人,各种宣传狄兰的作品,自掏腰包给狄兰的《牛奶树下》拍成电影,甚至死后唯一的陪葬品也是狄兰的诗集。


媒体每次采访醉醺醺的伯顿时,为了讨他欢喜,打开他的话匣子,总会先以狄兰开头。“嗨,理查德,能不能给我们谈谈诗歌,谈谈狄兰托马斯?”总能引起他的谈兴,套得他更多的疯言疯语。


对于伯顿当年为什么没有借他钱的这件事,传记作者的解释是53年时伯顿还在老维克领死工资,当时戏剧演员的薪水不高,200英镑也不是小数目。


可我还是觉得奇怪,就算薪水不高,也不至于拿不出来吧,毕竟那时候伯顿刚刚签了亚历山大柯达,在好莱坞演了三部电影了,不可能没钱。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吝啬吗?又不是超出能力范围的数目。所以他才会在狄兰死后那么负疚啊。


然而当我看到当时英国对于演员征税的可怕数目还是吓到了。我虽然知道战后英国特别穷,征税很高,但也没想到苛刻到这样的地步,突然间可以理解当初伯顿为什么吝啬了。


57年伯顿已经签了20世纪福克斯,在这一年拍了三部电影,分别是《戏国王子》《暴雨晴天》和《一代天王亚历山大》,一共收到82000英镑,合计30万美元,每部10万,是好莱坞一线明星的片酬了。然而按照当时执政的保守党的税收规定,他最后只拿到手6000英镑,也就是2万美元。


不得不说,这是黄世仁对杨白劳的盘剥方式啊,简直是辛辛苦苦全给国家忙活了。
这样看来,在四年之前,狄兰问伯顿借的200英镑不是小数目,伯顿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闲钱借给他啊,也是无奈。


也难怪那个时候伯顿试图把他的同性恋小男友,那个二十岁的威尔士男孩借住在他那位双性恋恩师埃姆林家里。因为伦敦的房租实在太贵了,他的收入这么低,自己还住在演员宿舍里,哪里有闲钱租房子金屋藏娇啊。


伯顿询问了律师之后,带着老婆搬家到了瑞士来逃避如此高昂的税收。英国政府因此公开批评他,他回应说,“每一名国民确实都应该给国家交税,但不应该包括演员”。显然是指英国对演员的盘剥太多严重,他一分税钱也不想再交了。


一般人认为,伯顿在70年没有得到真正的封爵是因为他的避税,然而另一位避税的名人还是在当时得到封爵,伯顿还吐槽过此事,说他们夫妇给英国的学校和慈善项目捐款很多,还比不上个避税者。


所以因为避税而无法封爵这一说是不成立的。


另一种推测是,英王室认为他这人太轻佻,当年和泰勒的丑闻弄到梵蒂冈教廷都公开谴责批判,实在不是什么正面人物。更让白金汉宫不高兴的是,伯顿夫妇和温莎公爵夫妇玩得太好(因为公爵曾经是威尔士亲王,伯顿认为他是他们威尔士人的国主),等于打脸白金汉宫宫里的王室们。


我觉得这种推测比较靠谱。毕竟封爵这东西是人的好恶在作祟,得罪了王室自然得不到封爵,和纳税不纳税没有太大关系。


图一是伯顿夫妇和玛格丽特公主,伯顿曾经骂她是个蠢货。图二是蒙巴顿伯爵在给理查德伯顿颁发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男主角奖。两张图都是67年的。



牛奶树下Under Milk Wood(1972)

上映日期:1972片长:87分钟

主演:理查德·伯顿 伊丽莎白·泰勒 彼得·奥图尔 

导演:安德鲁•辛克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