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班牙电影,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便是佩德罗·阿尔莫多瓦那些关于情与爱的作品以及一大批「惊悚悬疑片」。尤其是后者,不知是否偶然,许多西班牙导演齐齐点了这个类型片的技能树,使得西班牙产的惊悚悬疑电影不仅质量高,而且还数量多、品类广。不过,《雨水危机》这部影片又让我刷新了对西班牙电影的认识,在现实和严肃的主题下也能拍出上佳之作,特别是对于以女性主义题材见长的女导演伊希娅·博拉茵而言,在这部带着自嘲和反思的作品中彰显出了相当的野心。

这种野心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在叙事上。导演将本片分为了多个层次,故事的主线是一支来自西班牙的剧组来到玻利维亚的科恰班巴想要拍摄一部关于当年哥伦布率领船队在南美登陆,并对当地印第安部落进行血腥征服的电影。在影片拍摄期间,恰逢科恰班巴发生了民众与政府因饮用水而爆发的大规模冲突,剧组的相关人员也被卷入了这起事件。而剧组所拍摄的电影则被设置成了戏中戏的结构,于是过于与现在、虚构与事实在同一个时空中交织,使得影片的内容十分饱满。

在这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发现来自西方文明对当地印第安土著的残酷压榨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在戏中戏里,以哥伦布为首的殖民者对原住民实行了惨无人道的统治,强迫他们淘金,若是达不到标准或者有不服的行为便进行屠杀。而在主线时空中,来自英国的水务公司对科恰班巴的水资源进行垄断经营,致使水价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当地的穷人(主要就是印第安族裔)喝不起水,忍无可忍之下只得采取暴力的方式进行抗争。

这里必须要插一段补充说明,科恰班巴的「水资源战争」是确有其事的。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奇怪,国家还能让老百姓喝不上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过:「看上去是魔幻的东西,对我们来讲则是每天的现实。」在拉丁美洲这片魔幻现实主义的土地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马尔克斯的时代如此,现在也一样。

大约在二十世纪末,拉美各国开始了经济私有化的浪潮。但这场突如其来的转变,给拉美带来了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糟糕变化。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水资源的私有化。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江河湖泊可以用来抵押担保,也可以用来拍卖转手,连城市居民的水务服务都可以成为私人买卖的商品(具体原因放到后文再来分析)。玻利维亚就是很典型的例子。1997年,该国政府引入了两家跨国公司在国内的两个城市进行试点(其中之一就是影片中的科恰班巴),结果不但供水范围有限,水价还奇高无比,穷人根本无法喝到清洁的水源。到了2000年,科恰班巴的民众通过大规模的抗争运动,成功结束了当地水务私有化的恶政,这就是玻利维亚著名的「水资源战争」,也是本片故事的背景。

回到电影本身,让历史与现实在时空中桥接的关键人物正是剧组在当地招募的群众演员丹尼尔。在影片开头,丹尼尔是以一个带点「刺头」性质的面试者身份出现的,制片人科斯塔觉得丹尼尔会惹麻烦,但年轻导演塞瓦斯蒂安认为此人很有个性,适合扮演当年哥伦布遇到的泰诺族酋长。没想到虽然电影拍得还算顺利,但丹尼尔却参与到了本地居民反对跨国公司的斗争之中,甚至还是个中坚分子。正如科斯塔预料的那样,由于丹尼尔的被捕,拍摄计划受到了耽搁,并且随着抗议事态的不断恶化,还影响到了剧组成员的人身安全。

可以说,丹尼尔是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角色。在戏中戏里,他扮演着反抗殖民者统治的印第安领袖,而在现实中又担纲了抗议活动的旗帜人物,残酷的历史在一次又一次地轮回往复。至于剧组则代表了一部分西方旁观者,其中有「伪善」的,比如有个演员在戏中戏里饰演同情印第安人的卡萨斯神甫(历史真实人物,曾呼吁停止对印第安人的虐杀,严厉谴责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罪行),虽然作为戏中角色是那么义正辞严,但在现实中看到当地人因非人道的待遇而引发示威行动时又立刻明哲保身,第一个提议离开玻利维亚。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制片人科斯塔。起初,他将雇佣当地人视作节省经费的手段(每人每天仅2美元),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剥削。然而经过了与丹尼尔的一段冲突与和解,他的想法从根本上有了转变。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当丹尼尔的妻子恳求他帮忙救助在示威行动中受伤的女儿以及寻找丈夫时,科斯塔最终不顾危险、实实在在地伸出了援手,由此也得到了丹尼尔一家的尊重和感激。在之前的情节中,科斯塔曾问丹尼尔,为什么宁可放弃挣钱的机会(他允诺如果丹尼尔在拍戏的三周内安分守己就给他一笔不菲的报酬)还要去参加示威?丹尼尔答道:「水就是我们的生命,你是不会懂的。」片尾临分别时,丹尼尔送给了科斯塔一小瓶水作为礼物,与他当时的回答遥相呼应。

只是,科斯塔作为一个来自西方文明的旁观者,他真的理解其中的意义吗?或者,也有一份爱莫能助的无奈吧。

最后,我们来看看如今拉美世界为何还能频频上演类似「水资源战争」这种事件。首先归根结底一个字就是「穷」,贫困即原罪。国家要发展(包括改善水利设施),但是没有钱,又赶上了九十年代的拉美经济危机,所以只能去问世界银行借。其次是「天真」,拉美政府和学术界错误地认为,对水资源进行明码标价,转让给技术水平更高、管理更先进的外国大企业,可以促进水资源投资与开发,减少因技术缺乏而造成的浪费。他们坚信,私营企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可以避免腐败,运转也更加高效。为了筹钱和解决饮水问题,谁有钱搞就让谁搞吧。

而那些跨国的水务公司正是瞅准了这个机会,一边允诺可以帮助这些国家拿到更多国际贷款和债务减免,一边又利用自己在国际金融界的影响力,要挟拉美国家政府放开本国水资源市场,否则就切断他们的借贷渠道。通过各种软硬兼施和威逼利诱,拉美水权大量被控制在了这些大企业手里。到了2002年,有48.9%的拉丁美洲供水为私人资本所控制。但让拉美人没想到的是,跨国水务公司在刚进入市场时往往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等占据垄断地位之后就要开始进行收割了,毕竟资本都是逐利的。为了节约成本获取高额利润,他们不仅大肆提高水价,还放任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渗入地下含水层,造成永久性的污染。

更加恶劣的是,这些高昂的水费最终并没有流向供水网络,而是被用于投资私人水务公司的海外扩张计划以及丰厚的股息和高管薪酬。垄断拉美地区水务的六家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们相互勾结,用从拉美等地区坑来的钱,瓜分全球市场。而面对种种非议,跨国公司的公关方式显得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通过行贿地方官员,继续维持垄断地位。直到后来拉美国家新左派陆续上台,明确提出反对新自由主义,减少社会不公,特别是结束跨国企业对水权的垄断并拿回水权,这场荒唐的水资源私有化闹剧才终告落幕。

可悲的是,虽然以哥伦布登陆为起始的、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殖民主义已然过去了数百年,但西方中心主义的游魂至今仍在拉美各国的上空徘徊,这是拉美困境的根源。也许,当丹尼尔们的祖先开始学说西班牙语的那天起,这个困境就将永远地伴随着他们。



雨水危机También la lluvia(2010)

又名:背水一战(台) / 美洲启示录 / 即使是雨 / 甚至是雨 / Even the Rain

上映日期:2011-01-07(西班牙)片长:103分钟

主演:路易斯·托萨尔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胡安·卡洛斯·阿杜维里 / 卡拉·埃莱哈尔德 / 劳尔·阿雷瓦洛 / Carlos Santos / 卡珊德拉·钱盖罗蒂 / Milena Soliz / Leónidas Chiri / Ezequiel Díaz / Pau Cólera / 文森特·罗米洛 / Antonio Mora / Daniel Currás / Glenda Rodríguez / 

导演:伊西亚尔·博利亚因 / 编剧:保罗·拉弗蒂 Paul Laverty

雨水危机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