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多年前的事了,彼时并非产生尤为深刻的印象,也只是感慨安娜可怜,福伦斯基式的男人不靠谱罢了。并且在此同时钦羡吉蒂与列文的爱情,还有广阔无垠的俄罗斯大草原。
影片显然少了原著的厚重感,甚至在前半段有那么一些JQ的镜头,与原著含蓄内敛的笔触格格不入,也很是不适应。也许因为这时代的关系,总需要展示更多的现代感,在短时间内让观众们一览无余。
然而在后半段,却愈加感到启示重重。
安娜的悲剧的导火索,源于那突如其来的爱恋,为她的后半生打下了永不安定的烙印。
曾经以为,是福伦斯基与安娜自身不够安分的性情所致导致了这场悲剧,如今看来,亦是不然。
安娜与卡列宁在一起并不快乐,这是显而易见的。她必定是压抑了太久,当福伦斯基与伊偶然的一瞥开启了她沉睡的无意识心灵,才如同火山爆发般去爱,去做出那个需要承受更多压力的选择。她勇敢地去做了,因为她认为那才是真正的她,她是为自己而活。她真诚地向往自由,忠于暴风骤雨般的瞬间感受,多么地义无反顾、孤注一掷。
与此同时付出的代价也就历历在目,卡列宁带着专横意味的宽恕让其备受良心谴责,与挚爱的小儿子的分离,福伦斯基家人的不接纳,都是她必须承受的后果。
曾经她以为她可以承受,可人性的心灵负荷,却远远超乎想象。看了片子之后反观故事,发现其实福伦斯基并非一个罪人,作为一个男人他也不容易。该承担的责任他在承担,他有勇气迎娶有夫之妇,也并未始乱终弃。但事实却总是超乎想象,因为作为安娜,在付出了相当代价,完全背叛从前生活以后,她的内心是极其焦虑的,她也惶恐,她也动摇。她内心深处并不对福伦斯基的爱情和自己的魅力真正具备信心,面对公众压力,她也何尝不曾质疑自己的选择是否真正能够把她带向幸福的彼岸?因此无端的猜忌、多疑,并由此而导致的歇斯底里,终于也让两人彼此感觉愈加陌生。
安娜卧轨之前,那空洞如黑夜的神情,用阵阵痉挛也无法真切形容。
悲剧源于什么?时代是一方面,安娜自身心灵焦灼的变化也间接影响了周围人对她的态度,将其命运推向了悬崖边缘。可她也无力挣脱,因为若是拒绝瞬间感受,那段名不副实的沉闷婚姻也会造就另一种悲剧。只能哀叹,是她太早地,在尚且心智未熟、情窦未开的时刻就早早迈入了婚姻的殿堂,过着未经理性思考就被安排好了的生活。太多的情欲受到压抑,力比多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又怎会不引发一场灾难。
对比吉蒂,她显然是幸运的。幸好她未嫁,幸好她未曾在懵懂的时刻得到一份未经思考的流于表面的爱情,最终在疾病的洗礼下反观自我,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一种生活。
安娜的命运,依旧可悲可叹,可更多的还是透过对伊心灵的剖析,获得更多的启示。各种心理活动都普遍为人们共有,在特定的时刻我们都会历经安娜、吉蒂、列文等人的心理感受,在各式各样的体验之中,作品的意义,也愈发淋漓尽致地体现了。

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1997)

又名:浮世一生情 / 爱比恋更冷

上映日期:1997-04-04(美国)片长:108分钟

主演: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肖恩·宾 Sean Bean/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Alfred Molina/米娅·科施娜 Mia Kirshner/詹姆斯·福克斯 James Fox/费奥纳·肖 Fiona Shaw

导演:伯纳德·罗斯 Bernard Rose编剧:伯纳德·罗斯 Bernard Rose/列夫·托尔斯泰 Leo Tolstoy

安娜·卡列尼娜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