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导演几乎相同时期的作品,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同心难改》,因为那是一部更轻松纯粹讲述两人之间感情的故事,结局也活泼明快。而《看不见的世界》则更沉重,涉及了种族隔离的大背景,两人的感情更像是穿梭在当中的引子,结局虽也不差,但摆在眼前的现实令人怀疑这样的结局是否只存在于美好的电影之中。当然两片仍然有很多共同点,最直白的莫过于主线故事当中的戏剧冲突 - 两个女主的爱,开明的父亲以及保守的家庭与社会。
其实其中还有一点,在初看时觉得伤我很深的地方。在《看不见的世界》中,Lisa的角色拒绝Sheetal的角色时,说的原因除了婚姻和孩子,还有一个原因是Sheetal是一个女人。当时我就像被狠狠捅了一刀子,什么话也说不出。因为婚姻、孩子乃至宗教、道德,都是人为选择的结果;既然可以选择,那也就同样有办法亦有余地,用其他的选择来说服他人或者解决问题。然而你说我是一个女人,你因此没有办法爱我?这就像是我无法选择我的父母、肤色、性向一样,是我无法改变的事情啊!这一句话,简直就像是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书,若不是片中的男性角色们的推波助澜,这段感情至此便是尽头了。
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我很喜欢的一个喜剧演员Tig Notaro,她的妻子曾经也向她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说‘I am only interested in man’. 后来,在她们结婚后的某一次采访中,Tig表达了一个观点,意思是说她觉得有一些问题恰恰发生在当人们觉得自己需要某些特定标签的时候。如果没有所谓的标签,在任何时候你都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你也就没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她说自己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而在这探索的路上,她也和许多在身份认同上面模棱两可的人交往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其实身份认同除了性别和性取向之外还有很多方面,尽管在我看来全部都是所谓的“标签”,但并不是说“标签”就不能是一件好事。相反的,我认为对少数族群来说,“标签”和自我认同有很大的关联,能够帮助一些人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甚至团结一整个族群。甚至于我,从来都相当羡慕那些总是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喜欢什么的人。因为我自己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怀疑论者,在身份认同的问题上,耗去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总觉得如果自己不必在这些问题上挣扎,大概也不需要如此辛苦。所以,我对Tig的这段话深以为然。因为她告诉我,即使不需要这些标签你也可以去爱,唯一要做的不过是遵循自己的内心罢了。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了这个采访,也想着把Tig这段话分享给那些在身份认同上像我一样充满疑惑和不确定的人——对方的标签、你的标签都不重要,重要的不过是‘act on how you genuinely felt at any point’罢了。两个明明相爱的人在一起如果已经这么难了,凭什么还要被所谓标签设限。就像日剧《最后的朋友》里,Juri的观点,不论男女,我们首先是一个“人”,我希望作为一个“人”被尊重,作为一个“人”和他人交往、共事、被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抑或者一个“同性恋”/“异性恋”。我希望别人喜欢我是因为和我相处很开心、很舒服,而不是因为我身上的任何标签。

看不见的世界The World Unseen(2007)

上映日期:2007-09-09片长:93分钟

主演:Lisa Ray/Sheetal Sheth/Parvin Dabas/Nandana Sen/David Dennis

导演:Shamim Sarif编剧:Shamim Sarif

看不见的世界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