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现代可能有一些不合适,毕竟这是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了。这部电影一言以蔽之,伍迪艾伦借用俄狄浦斯王这个悲剧原型,絮絮叨叨的说了一个他已经说了几十年的话题:婚姻和中产知识分子的空虚与焦虑。

索福克勒斯的“原版”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最伟大的古希腊悲剧,不仅因为它包含了古希腊戏剧中两大重要母题:弑父和弃子,更因为在这两大母题的背后,它还讨论了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如果存在宿命,人类的选择还有什么意义。正因如此,这个故事也成为后世无数作品的原型,包括哈姆雷特和本剧《mighty Aphrodite》。古希腊时期喜剧和悲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体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有固定的要素和规范,激发人类悲伤和痛苦来净化道德中不好的部分。而非常有意思的是,伍迪艾伦的这部喜剧电影,几乎严格依照了《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在人哈哈一笑之后,让人陷入同等的沉思。

故事的开头,一群带着面具的古希腊演员,在一个舞台读白。这个舞台其实也是一个著名景点,就在Taormina山顶,远处的雪山是Etna火山。

这段念白涉及到3个著名的古希腊神话,1.复仇女神和爱神而挑起的特洛伊战争。第一个故事引出了本电影情节的主要矛盾:婚姻与爱情。2.俄狄浦斯王第二个故事涉及选择和宿命,这个命题承载电影情节的主要矛盾。3.美狄亚,第三个故事念白中话锋一转,美狄亚显然过得更好,因为她只执着于复仇。这相当于为前两个故事几乎无法避免的宿命找到了现代的出口:抛弃道德,角色和规则的约束。随后电影转入纽约,到了典型知识分子中产温兰尼一家的家庭聚餐,讨论的话题是:结婚多年,已经没有激情的妻子突然想要个孩子。而温则本能的反对。

前面说到,俄狄浦斯王的母题之一就是弃子,这被认为是古希腊传统中父权对后继挑战者的天然恐惧,而温在这里的反对要儿子显然是出于完全另一种考虑,一种更现代的考虑。这两点之间似有似无,藕断丝连的关联,是那种会心一笑的伍迪艾伦式笑点。这类笑点在后面的电影中还有非常多。

伍迪艾伦通过念白同样也导出了他对《俄狄浦斯王》的理解,他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来源于众神的无知和自大,觉得自己可以摆布和决定人的命运。俄狄浦斯王的选择无法改变他神谕中的宿命,但他最终刺瞎了双眼,自我流放,以示对众神的反抗。伍迪艾伦的戏谑在于,如果存在宿命,知识分子所强调的选择的权利是不是最后的意义只存在于自我表达?

温兰尼和妻子随后领养了漂亮的孩子,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越来越聪明和可爱,这激起了温对其父母的好奇。于是他想尽办法寻找其生父母,并幻想他们应该是对漂亮聪明的佳人。这里的剧情无疑是戏仿《俄狄浦斯王》的另一处笑点,《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源于主角的执着,执着于寻找自己的父亲,即便预感到自己可能杀死了他。而本剧中随后剧情的矛盾源于温兰尼执着于寻找自己养子的亲生父母,即便已经知道他们是妓女和流氓。在《俄》中神谕和各种预示,对于俄狄浦斯来说与其说是一种劝告,不如说是一种引诱,他最终犯下大错。而温兰尼,他的内心斗争通过第二段剧院里的与“演员”的对话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理智告诉他,追寻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他偏要去找。

虽然神谕无法逆转,但朱光潜似乎认为谨慎可以帮助《俄》避免宿命,而伍迪艾伦则认为俄狄浦斯王毁就毁在他太认真,太执着,太在乎了。

养子母亲如何,不会改变养子可爱聪明的事实,但温介于他那套理论,一定要改变这一切,将其变成一个符合大众道德观的人。温兰尼终于见到了养子母亲Linda,是个年轻高挑的女孩,在他知道她是一名妓女之后,开始了劝妓女从良之路。他先是装作客户和她谈心,然后想尽办法帮她准备演员的面试,最后甚至还好心给她介绍了个拳击手男朋友,并向拳击手隐瞒了她职业的事实。在这里温显然扮演的《俄》中那个自大的神的角色,这一套下来的结局正如《俄》中一样,当然不会太好,最后发现真相的拳击手暴打了Linda。

下一处,对《俄》的戏仿是那个瞎子乞丐。在古希腊神话中,瞎子乞丐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在很多故事中,他们都无意的道出神谕或者,或者说出主角的命运,又或是成为情节的关键推动者。而温兰尼在街头遇到的那个瞎子乞丐也是如此,他不知道如何得知了温妻子出轨的真相,并告诉了温。这也无意中助推了温和其妻子“旧情复燃”(奇怪)。 剧中,身穿古希腊戏服的另一个角色“卡桑德拉”也非常有意思,卡桑德拉是神话中被诅咒的女先知,她总能准确预言,但却没人相信。在这部电影中,她的预言包括:

别去找那生母,否则会有灾祸。

(应验,成为后面剧情主要推动)

别买海边的房子,容易受潮而且按揭很高。

(应验)

有个光头会打断温的腿。

(几乎应验)

这种明知道她的话不被相信,依然看着她卖力的“预言和警告”也成为看这部电影微妙的guilty pleasure之一。

温安慰被打的Linda,并发生了一夜情。Linda怀上了温的孩子,为了温的家庭,独自生下了孩子,并随后与一个高速上从天而降的小哥结婚。这里成为了对《俄》最后一次戏仿,极力避免生孩子的温,最后无法避免的还是有了自己的“亲骨肉”,而这个亲骨肉正如《俄》中一样,被带走由他人抚养。

虽然woody ellen在这部电影中,大量戏仿,借用俄狄浦斯的桥段,但最终通过对其解构说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

但等等,真的毫无关系么。从电影一开始,主角温就面临各种选择。而他的选择结果最终都未能称他心意,换句话说,他的选择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从开头她和她妻子争执不下,要不要孩子,前一秒他还在据理力争,后一秒他怀里就多了个孩子。接下来,他和她妻子又开始对给孩子起名争执不下也是如此,最后用了妻子提议的名字。之后孩子问起他为什么搬家,他坚持自己是当家人,而妻子只是个做决定的,但最关键的是他有电视机遥控器的选择权。之后的所有就不一一列举,非常讽刺的在于,古典时期的选择无法决定命运更多是更宏观更宿命的,而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分子们面临的困境则更直接,现代社会中的选择更多是一种“安慰剂”。但不论古典时期还是现代,这种面对命运的无力感都是共通的,与悲剧不同的是,喜剧将这样的无力感消弭在了一个个笑料之中。

另一方面,俄狄浦斯的两大母题弃子和弑父在现代语境下,被统一到了同一个话题下:我们为什么会想要生孩子。在电影中,古希腊独白将俄狄浦斯的一切悲剧根源归结于生了孩子。但剧中的两人,似乎把“孩子”当做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本身。在剧的一开始和中间无数次暗示,都表明他们的婚姻出了问题,激情早已不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领养一个孩子。而他们婚姻的问题显然不是孩子,孩子也不会成为解药,因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体面”,温感到妻子可能有外遇,也不会明确反对,而拐弯抹角的说讨厌海边的虫子这种理由。而温最大的两个特点,一个是不停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理论依据,一个是按部就班。但这个问题有解么,恐怕是没有,温之所以成为温,恰恰因为这些特质,其妻子也是。剧中不难发现,无数次的精心安排败给了无常的命运。温越是执着于按着规矩来,按着理论来,最后的结果越是背离。这可能也是伍迪艾伦眼中中产焦虑的根源,中产需要保护已有资产和成果,即无法成为规则制定者,也无法成为打破规则的人,最后只能变成规则的遵守者,而俄狄浦斯也是如此,他当然可以不路见不平,杀了老者,但如此一来他就不是俄狄浦斯了,他当然也可以马马虎虎的查案,但如此一来他也不在是俄狄浦斯了。

而剧中为这一矛盾找的出口是什么呢?别要孩子,这大概就是美狄亚的选择,与其遵守规则慢慢等死,不如打破规则鱼死网破。可以说是相当简单粗暴又伍迪艾伦黑色幽默的解法了。



非强力春药Mighty Aphrodite(1995)

又名:伟大的阿弗洛狄忒 / 无敌爱美神 / 伟大的阿莫罗狄蒂

上映日期:1995-10-27片长:95分钟

主演:Woody Allen/Mira Sorvino/Helena Bonham Carter/Olympia Dukakis

导演:Woody Allen编剧:Woody Allen

非强力春药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