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下一站》有感
Attention!看我的日誌之前必須先看過《下一站》!鏈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zMjIyMjQ4.html
有人說:要像愛女朋友一樣愛競賽。
昨天晚上,熬夜看了《下一站》,看完已經十點了,到十點半洗漱完畢躺在床上,卻是思緒萬千,久久難眠。
繼去年北大的《此間的少年》之後,今年《下一站》再次讓北京大學火了一把。只是,今年看到了熟悉的人的名字和身影。同時,也少了去年的搞笑,多了一些情感的流露。不變的是愛情的線索,不變的是同齡人的故事。
《下一站》,感發於《那些年》,止於競賽與愛情。主人公慕凡、林熙,名字就很有韻味,我的理解是:慕凡是羡慕平凡的意思,要是能夠平平淡淡地,不出人頭地,不拿一等獎,就不會保送,就不會發生分手的事,就好了;而林熙,就是林夕,是夢,慕凡喜歡林熙,終是一場夢。不知道我的解讀是否與編劇的初衷相通。
較去年,今年的電影我更有感觸,並不是因為長了一歲,而是更貼近我的經歷。
故事從競賽開始,一本《奧林匹克中的幾何問題》在一開始就出現,多麼熟悉的畫面!當年我高中競賽的時候,李老師就說二試的幾何題一定要拿下,讓我們多做幾何,多找手感;於是我去書店找這方面的書,就看到這本,但是價錢太貴了,題目太多,沒有時間一一攻克,遂棄之不買。但是後來經常去書店,坐在那個書櫃下,捧著厚厚的《幾何問題》在那兒看。
我不知道這本書給故事里的人帶來了什麽,是否真的像慕凡那樣每天做10道幾何題,最後在考試的時候清晰地寫出解答過程,最後在右下角自豪地寫上“證畢”。但這本書確實是競賽寶典,雖然我最後二試的時候,那道幾何題還是沒有清晰的思路,“同一法”是最後才會想到的方法。
競賽中找到那個TA很是偶然,故事里兩人爲了共同的競賽和高考目標而走到一起、努力奮鬥,很像《那些年》里的那對,但是結局都是女生發揮失常。大概是臨場還是男生更加沉著吧。我那會兒的數學競賽,可以說是兩個女生和一群男生的故事,僧多粥少的時代也是沒有愛情可言的,更何況一天到晚競賽競賽競賽,連打球的時間都沒有,根本沒有時間去關心那種事情。況且我們學校的數學競賽是向來不好的,比不過周邊同級的學校。但是按李老師的話說,我們這一屆學生的天資聰慧,比以往幾届都好,他自己也花大力氣在我們的競賽上,況且在4月份的省競賽上,我們不少同學發揮出色,所以,全校領導對我們屆的數學競賽寄予厚望。也許是命中註定,準備了很久,暑假基本上沒有休息天,在題海中潛泳;10月份的全國聯賽還是失利了。後來就安心備戰自招和高考了。
關於競賽我不想說很多,因為我之於競賽,永遠都是一個過客。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參加數學競賽培訓,一直到現在,大學里,數學競賽還在搞/*你也要搞半個世紀?*/。但是,往往是平時練習時發揮得很穩,一到正式考試賽場就掉鏈子。記得很清楚,四年級那回,有一道應該能做出的行程問題沒有做出來;初一那回,是用一下平方差公式就可以的題;初三那回,栽在平面幾何上了;高三的聯賽,還是平面幾何和數列。總之我的競賽史就是一部失敗史,屢戰屢敗,旦屢敗屢戰。從來沒有拿過很好的名次、沒有進過預想中的檔次。
但是,關於競賽帶來的效應,我想說一說。首先,鍛煉思維,雖然是近乎摧殘般的鍛煉,也許在別人看來是吃飽了撐的式的自殘,但是確實對於平時的學習大有裨益,特別是高考的數學物理題目,題型見得多了,下手就快了;解法見得多了,出答案就快了。其次,結識朋友,小學的競賽班是外面報名的,班上的大部份同學最後中考之後都到了一個學校,重識舊友也是人生一大樂事;高中的競賽去了夏令營,包括物理和數學,兩營都認識了一些同學,到現在還在聯繫,雖然沒有在一塊兒上學。再次,提高名氣,這是附帶的,因為你搞競賽,最後有點成績學校都會張榜公示,一朝全校知。最後,像故事里的保送,反正是沒有輪到我的頭上,我們這一屆也沒有,上一屆和下一屆到都有個位數的人臨此恩澤;愛情,競賽,在我的思維中,是絕不可能有交集的。
故事還影射了北大的“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而廣之是高校自主招生。輿論壓力很大是必然的,而學校領導們也無所適從,不知北大的目的何在。當初高二(高一?)的時候,搞出這麼個東西,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幸好沒有輪到我們學校的校長。也不知道現在北大還搞這個制沒有。相比而言,客觀而言,清、北、復、同、交、浙、南、廈等幾所高校搞的這些自主招生,越來越接近小高考了。從各校分試,到三足鼎立,再到實名推薦,花樣是層出不窮,高校為搶生源絞盡腦汁,設盡陷阱,學生為拿到一張“綠卡”而身經百戰,滿目瘡痍。從容易程度來講,復旦的千分考相對於北大的北約簡單/*沒考過其他的,不敢妄言*/;因為復旦的運氣成份相對于北大的大,北大更注重思維和能力、以及寫字的速度。年初我給學弟學妹寫千分考的攻略的時候,“平常心”是強調最多的,而北大的攻略卻無從寫起,多半是因為北大總是在變,而千分考題型穩定。
《下一站》涉及愛情,是拍片的目的之一,也是網上看過這電影的人談論最多的話題。但是我卻對此提不起多大的興趣。大概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完整的愛情,體會不到那種被無理拒絕的哀痛。我的經歷都是戛然而止於友誼,還沒開始便無下文的;沒有你儂我儂的記憶,沒有相親相愛的親密,沒有同甘共苦的戰友情誼,所以……片中最後提到:所有不能在一起的人在另一個平行時空里是在一起的。但是,這祗是一廂情願而已,因為你畢竟不在那個平行時空里,在那個時空里的你也不是你,你也體會不到那個【和(不是她的她)在一起的你】的心情,你祗能在這個平行時空裡找到屬於你的那個她。雖然是物理系的人,但對於時空的觀念還是停留在牛頓力學,在關乎愛情的地方猶是如此。還是在低速宏觀的空間里找到那個人好了,我們不考慮兩人以0.6c的速度遠離或者靠近的情況。
最後,還要談談片子本身。有一些穿幫鏡頭就不說了,總的來講是瑕不掩瑜。拍攝的技巧著實不錯,取景、光線也很到位,細節抓拍和特寫也是精華,電影的“戲中戲”的手法運用自如。昨晚躺在床上,總是想,林熙最後到底是來過未名湖畔么?慕凡到底是演員還是導演?我們大學語文課的老師講過關於戲中戲的手法,它使得整部戲看起來更加虛幻,容易引人思考;同時也有一種隨機性,演員本身又是戲中戲的導演,演出來的戲既是舞臺戲也是戲中戲,人的思維在兩者之間跳動。大概片子所要表現的平行時空就是這個?
最後的最後,關於演員。平心而論,這些演員選得不錯,長得也不錯,雖然是現在是大二大三的人了,但演起高中的戲份來還是挺有親切感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男女主人公不太搭。我和我媽都這麼覺得:兩人差一個頭呢。一直覺得,男女身高差得太多就不太協調;雖然女生可以穿高跟鞋,但是哪有女生喜歡天天把體重壓在腳尖呢?哪有男生不心疼女生走一天的高跟鞋後的腳呢?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對AGOI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兩個禮拜82.2萬的點擊量應該是對你們最好的回報!

下一站(2012)

又名:Next Station

上映日期:2012-09片长:47分钟

主演:王泽奇 / 殷明 / 

导演:牛乾坤 / 编剧:牛乾坤

下一站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