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曾经处在潮流中间的过来人话当年总是很有趣的。
“在校园民谣的历史中,有一位领军人物,啊,就是我”,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我和高晓松一起笑了起来。因为爸妈把我生迟了几年,我小时候知道的高晓松和我听过的校园民谣是分开的形象。直到后来长大了,才知道竟然那么多我很喜欢的歌都是这个看起来一点都不忧伤的戴眼镜的中分胖子写的。要知道,当年我的审美还是学校里打篮球很帅的小混混,我想不到这张略显油腻的脸能写出这些细腻动人的心思。

少年意气和纯粹总是很让人着迷,就像魏晋南北朝和高晓松口中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一样。高晓松说当时的大学养了很多文人,只要听说哪个有才的音乐人来到了北京,大家就会满大街地找,找到了就茬琴。一个月生活费只有50块的女生寝室为了给他们买乐器,硬生生地凑出了400块钱。还有老教师煮了十个鸡蛋想要给张楚,就怕他饿着。那个年代,才华和范儿才是最重要的,钱和工作都是太俗气的事情。

正好前几天才和老朋友抱怨说不知道是因为在纽约的缘故还是怎么样,遇到的新朋友都特别现实,每天除了找对象和找工作就没有别的话题,根本提不起兴趣聊天。在这种情况下,高晓松口中只谈理想和音乐的大学象牙塔就越发对我散发着摄人心魂的魅力,光是想象大家在草地上聊着天,男孩子们抱着吉他唱着歌的画面就感觉很美好了。

可是毕竟现在不是80年代,我也从大学毕业了,虽然脑海里满是美好的画面,回过神来却还是满屏需要完成的地图和老板的任务邮件。有的时候就会莫名其妙地心情低落,想到实习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正式的工作还没有着落,朋友们也都分散各地,连看电影都很难约到能一起看的人,就会很无力。有诗和远方又怎么样,现在困住我的是确确实实的生活的苟且。所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又开始怀疑我对那个年代的向往到底是因为纯粹的美好还是因为那些纯粹的美好能作为我逃避现实的借口。毕竟,高晓松,老狼,张楚是那千百个弹吉他的男孩子们中寥寥无几因为音乐成功的人,也许更多的人还是按部就班地下了车间,开了出租,开始为老婆孩子热炕头奔忙。再者,除开音乐,郑钧当年拿到了国外大学的offer和美国签证,高晓松也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广告导演,他们音乐之外的才能也足够让他们体面地生活。

想了一路也没想清楚我到底是为什么向往着那个年代,为什么厌烦太现实的话题,于是也不想再继续纠缠了,干脆就爽快接受我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毕竟我不能否认象牙塔里纯粹理想的温暖和美好,也做不到放弃现实生活的鸡毛蒜皮。也许和别人相比,我只是多留了一个角落给自己,去存放我的小文艺和羞于说出口的小追求,又也许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记于纽约时间凌晨一点,在申完今天的工作之后。你看,在我这里,生活的苟且还是排在了诗和远方的前面。

晓松奇谈(2014)

又名:Xiaosong Pedia

主演:高晓松 Xiaosong Gao

导演:高晓松 Xiaosong Gao编剧:高晓松 Xiaosong Gao

晓松奇谈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