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看了好些晓松奇谈批判贴,忍不住想说一些……
作为《晓松》第一期开播就开始追,一直追到现在的粉,为他买过优酷和爱奇艺会员数年,高晓松是我男神,我是高晓松的脑残粉。
坦白讲,对于高晓松讲的种种,我并不完全迷信,毕竟阶层不同,看事情的角度和态度并不会完全一致,比如他对民国时期的憧憬,我想作为小老百姓,即便是民国时期,也赶不上文化大繁荣的盛况,该种地的依然种地,搞外遇的依然被浸猪笼,参见张艺谋早期“万恶旧社会”主题系列电影……然而高晓松作为大知识分子家庭一员,应该风风火火的一生妥妥的了。
虽然偶尔不能苟同,但究竟我为什么如此崇拜高晓松呢?他让我这样不爱看书、不爱研究的普通青年知道了很多该知道的事。
讲古代历史,让我对曾经的中国有了“社会”的概念。曾经古代在脑海中,基本是当权者玩弄权术,其他人就是种地过日子罢了。“士大夫”阶层这一人群的特征(对比现在高晓松的身份,所以他着重讲的基本是这个人群),完全从高晓松这里了解的,而文明的发展,貌似最依赖的就是这一阶层的人。这个貌似没有多重要,然而高晓松企图让我们达到的目标,貌似本身就不是“有用”而只是“了解”。
讲中外近代史,这个就太有意义了,记得20出头正当无知时,跟着韩国记者老板采访过一个极右言论家,当时的震撼无以伦比,甚至感受到民族危亡……想来十几年的愚民历史教育及家庭影响(爸妈是被彻底洗了脑那种),大家都懂的那种历史观已经根深蒂固,这个有什么影响呢,比如相亲时候不小心谈起了历史,如果没看过高晓松,基本五分钟要么打起来,要么对方呵呵拜拜,然而现在我一点儿不怕谈历史,细节说不上来,但框架还是知道的,加上一般相亲者都不会是历史爱好者,所以我这种靠高晓松实现的半吊子水平已经优越感爆棚了。
记得有次BF出差去沈阳,看到张学良少帅府跟我显摆,我就推荐了晓松奇谈相应一期,装了个不小的B。当然大家说张学良那期有很多BUG,我无知你们说的都对,但这大兄弟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不是大家都认可吧,有这个就够了,那些BUG正确版和晓松奇谈版具体是啥反正我都是看完就忘的。
一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对我来说就最重要了,小女子不才,是个半吊子电影爱好者,大导演们都喜欢战争时期的各类题材,爱上高晓松之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电影时懵B啦,比如《黑皮书》,我很喜欢的战争片,从战争意外的角度对人性反思的片子,当时看只觉角度特别棒,看了战后阴霾那期,更加对战争给人带来的一切有了深一点点的了解。然后,如果是跟别人一起看,对方刚好又不是历史迷或高晓松粉,哈哈,那就且等着你无限装B吧!
其实最喜欢的是高晓松讲世界见闻,从大航海时期世界原本特点到大融合,再到当今世界各国见闻,不夸张的说,我的世界观基本是通过高晓松建立起来的。人丑不读书,没钱去远方……听听总是好的,对这个世界,从了解,到有各种梦想,现在不是梦想环游世界了,而是想去几个高晓松讲的特别的地点逛一逛,生活生活。高晓松让我知道人生有千百种姿态,从而知道自己的渺小与浅薄,谁说穷就没有诗和远方,我总觉得,只要时刻让自己保持着新鲜,时刻提请自己不要舒适于固定的框框里,处处是远方,生活本就是一本精彩的诗集,时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而以痛苦为生。
对于历史观,我真心特别爱。地理决定论,这个我早在之前分析别人性格(八卦病而已)时候常常会用到,看高晓松得到认可并升华,开心的不要不要的。宽容的、开放的、带点儿中庸的看待一切事情,我想这对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有益无害吧,起码少点儿抱怨,比如我现在就没那么崇洋媚外也没那么觉得自己水深火热了,任何社会体制下都有利有弊,然而真正的生活质量还是要看个人的。
相信高晓松的听众更多人和我一样,没那么学术,也不较真,不爱看书的话,听一听,涨涨见识扫扫盲,看起来轻松,但个人觉得实际意义还是很大的,最起码的聊天的谈资总要多些。(最讨厌的就是我说“高晓松讲过布拉布拉”,对方回答“别跟我说高晓松,那么丑,他说什么我都不信”……往往这个时候我只想竖中指)
p.s. 但有一点,我有一丢丢气愤!!作为女权主义,这点真心忍不了!高晓松真真儿不是很尊重女性,他基本所有对女性的赞美都是男性角度的实用主义……然而本身对女性品头论足,就是最大的不尊重!!(参考北欧那期,瑞典还是丹麦来着,不可夸女的漂亮。当时高晓松表示不解和不爽,刚好印证了我一直以来对他的印象。)
p.p.s.不建议高中及以前的学生看,真的会不会做历史题的。我最近看了点儿高中历史题,真心不从下手,最后问了朋友“辛亥革命”在现在历史书里什么角色,才会答一丢丢的题目,各种反腐朽的资本主义。。。

晓松奇谈(2014)

又名:Xiaosong Pedia

主演:高晓松 Xiaosong Gao

导演:高晓松 Xiaosong Gao编剧:高晓松 Xiaosong Gao

晓松奇谈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