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火星综合症》出世之时,“火星人”还只是那会的流行性自嘲语,当时片名的选取在我看来也有此种相对浅薄的媚俗之意,当然它也并不影响综合症作品的开创性。而网络词汇飞速更替的时代,薛鉴羌居然还会有“火星”系列的第二部,可见其对“火星”来客的执迷。起初我当然是不会相信它能有多大程度上的“科幻”,但事实上在极其有限的费用下,它的确同时完成了它部分某种哲学科幻层面的可能性,也印证了它自创的“超不现实主义”电影风格。

      时至《残废科幻》,我依然无法评价它的片名之于影像本体的意义,但作品给予我触动的能量是异常强大的。泛情一点来讲,或许每个艺术家,每个导演都会有一次对过往故里的梳整才会达到自身的释放,我相信这种表面上偏布尔乔亚的论调于薛也是成立的。从08年至今,甚至谈不上所谓的“筹备期”,跟随直觉,先于剧本便有的素材,也不同于其他现实主义意义上的“非职业演员”,电影主角以及主线的“故事”,很大程度上便是生活本体。比如各种打架场景,以及路人被无因地呵斥等,此种幻化入境的合体化,超越了剧情片与纪录片,真实与虚构的争议。趣味与情感折叠编辑出的影像,在平行视野里讲述着故里疯狂的生存状态:县镇村看不到“前景与希望”青年们无常的暴力,在现实主义的语境里经常会同经济、教育以及体制关联在一起,这当然是一种也并非有误的阐述。但同时某种先天性的虚无感也同样是需要着眼关照,甚至是更为核心的。在《残废科幻》里,我们可以更多地发现类似此种生活先天的悲剧与庸常性,它某种程度上是独立于国度、体系等等外围环境的。

        在“火星”与“科幻”的层面,这次选取了背景配音,开天窗窥视以及UFO入侵等部分。把背景设置在众多好莱坞大片不断重复的“星际入侵”背景下的临县与太原,除却黑社会小混混闯荡江湖的主线外,还有两段羞涩也原始的搭讪场景,加上末段的“抢劫”都极其增大了作品的玩笑性。开天窗的部分,技术上虽山寨不已,但却完全不影响它的妙笔如神,它有着记忆拼图,隔岸相望,时空穿梭与换移等多种可能性。外星UFO入侵的梦境及口水,既是清醒剂也是迷魂药。

       《残废科幻》的剪辑让作者也非常纠结,至今它仍没有一个所谓的定稿版,仅目前条目标注的部分就有五版之多。和师友聊及薛如此有特色的系列作品为何与国际电影节毫无缘分,刚好近日威尼斯也有言:中国电影不适合拿出国外等等,但实际上国际电影节,甚至民间影展的某种移情别恋,或者说是口味与偏见的迭代更替等等又岂是诸位能很好地去评价言说,不过也是游戏规则的种种。好在此前薛已有自创的”污点美学“及”超不现实主义“:就纪录片作品提出“污点美学”的概念以形容制作粗糙的具有思想自我反省精神的电影;“超不现实主义”则是不分记录剧情、可写实、可实验的混合电影方式。强调电影节是另外一种催眠,电影应该抛弃电影节标准获得完全的自由。“,能如此一路自我流放,便是完满。

        电影的制作过程同样有着非常多“额外花絮”,薛在[电影作者]第二辑里有过诸多自述,可自行参阅:(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915250/),如果说要制作DVD花絮的话,这些肯定可以媲美各种”大师”访谈以及评论音轨等的。

残废科幻(2013)

又名:歹戋废禾斗幺ヮ / Deformity Sci-fi / Deformity Science Fiction

上映日期:2013片长:122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薛鉴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