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5-24

愫细 • 公民凯恩:巨婴

我盯着这五部电影看了很久,一边吃东西一边考虑我要选哪一部。说句特不要脸的话,我眼光很好的,每次买东西,我一眼看中的都是同类里面最贵的。然后我就毅然决然的选了这一部。但我知道作为初写影评的菜鸟,评论这部电影我实在是有点功力尚浅。不小心看了下周黎明写的那篇一万字左右《公民凯恩》的影评,瞬间鸭梨山大。牛人自己都说那篇影评要是加上注解就是篇论文了,牛人把电影里里外外,横向纵向,分析的头头是道。我还要怎么写,我还能怎么写呢,我就老老实实的写些自己把这部电影翻来覆去看过五六遍的一些想法吧。
《公民凯恩》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之重,是因为它把构成一部电影所需的因素不仅在那个时代,甚至直到现在都做到了同行业无法企及的高度。角度奇特的镜头、魔法般的蒙太奇、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突破创新的景深镜头、新颖的叙事结构、片中片的使用……这部电影就如同教科书般,它所开创的这些手法和理念被以后的电影人们一遍遍的引用着。
一部电影要想成功,需要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三个角色做好其中之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如果身兼三职,并且每一种身份都完成的十分出彩,那我觉得这种人就是天生为电影而来的。这样的人才不多,意大利有贝尼尼,中国有姜文,而美国的奥逊威尔斯将这种天赋发挥到了极致。1915年5月6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1985年10月10日逝世于洛杉矶,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作为演员,他参与了一百多部电影(包括配音);作为编剧,他写了42个剧本;作为导演,他执导了近40部影片。《公民凯恩》作为威尔斯的导演处女作,就有这么娴熟的技巧实在是令人惊叹。
作为一部黑白电影,说实话第一遍看时,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大。它没有《罗马假日》或《蝴蝶梦》中那样的英俊的男主角,它所讲述的故事并不轻松,人物的语速很快,导演想通过120分钟的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是一部安排十分紧凑信息量很大的电影。所以第一遍看完感觉很累,中间有时人物的对话还没完全看清就换下一句了。但正因为包含的信息量大,看完一遍你会不由自主的想看第二遍。你会觉得有很多东西你要探索清楚,这是一部值得探索的电影,第一遍是剧情,第二遍时我就留意了每个人物,当你仔细看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准确而又恰到好处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导演与演员的完美诠释,几乎每个角色都个性突出,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我就说说我尤为留意且能代表凯恩亲情友情爱情的几个角色。
亲情
凯恩的母亲,这个角色出场时间很短,却令我印象深刻,她出现在记者翻阅的撒切尔的日记里。这是一个面容冷峻的女人,话不多,但字字铿锵。其强势理智与凯恩的父亲窝囊怯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场戏里她要把小凯恩托付给银行家撒切尔抚养,哪个母亲舍得把自己的亲生骨肉交给一个完全的陌生人抚养,况且凯恩还这么小。所以我不禁要问:她爱自己的孩子吗?人物的细节刻画给了我答案。望着窗外雪地里玩耍的凯恩,她声音温柔的喊着:小心点,凯恩,围好围巾,凯恩。与她和撒切尔谈话时冷酷的语气形成了鲜明对比。还有一处,凯恩推到了撒切尔后,他的父亲揍了凯恩一拳,说这孩子欠揍,她的母亲见状一下子扑过来把孩子紧紧抱在自己的怀里,问丈夫,你真的觉得他欠揍吗?丈夫毫不犹豫的说,是的。凯恩的母亲淡淡的说了一句:所以他必须到你碰不到他的地方受教育。这句话给观众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凯恩的父亲可能经常打骂凯恩,母亲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凯恩。另一位就是银行家撒切尔了。关于凯恩在撒切尔身边的童年导演用了一个绝妙对话蒙太奇将十几年的时光一笔带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镜头里的撒切尔,导演用一个近乎垂直的仰角来仰拍,一方面表现出小凯恩的弱小,一方面暗示撒切尔与凯恩之间并没有感情的交流,凯恩离开母亲后的童年是冰冷的没有温情的。虽然母亲很早就把他托管给了银行家抚养,但凯恩却始终爱着自己的母亲。李兰德说凯恩始终不愿付出自己的爱,他只爱自己,当然,他始终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在凯恩的一生里,亲情是他最想要,但却早已缺失掉的,这也注定了凯恩一辈子的探寻,以及对给予别人爱时的吝啬。
友情
记者汤姆逊采访凯恩问时报的老经理伯恩斯坦,通过伯恩斯坦的叙述,杰德李兰德出场了。他是凯恩的密友,他们一同上大学。哈佛,耶鲁,康奈尔,普林斯顿,瑞士……同凯恩一样被许多大学除名。他是一个一文不名的人,一个老家族,父亲称其拥有一千万,当父亲自杀后人们发现其父除了一身的债务,什么也没有。这是伯恩斯坦对李兰德的一段介绍,通过这段介绍我们知道,拥有这样的身世,李兰德也是一个内心复杂的人。他是凯恩事业上的好伙伴,凯恩开办报业,他倾力支持,为报纸画卡通,虽然他不擅长,他是一位戏剧评论家。当凯恩吩咐工人拿着那张他刚写好的原则宣言去印刷时,李兰德提出要收藏这张底稿,并预言它将成为很重要的文献。他把这张底稿同独立宣言,宪法相提并论,看的出李兰德那时是多么的欣赏凯恩。在凯恩竞选州长时他是凯恩的发言人,站在敞篷车改造的台子上为凯恩摇旗呐喊,他高呼:凯恩为自由而战是劳动者的朋友!他确实是这样认为的。在凯恩发表的演讲时他在台下静静的听着,与台上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凯恩形成对比。如伯恩斯坦说的李兰德和凯恩并不完全志同道合,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力的扩大,凯恩掩盖了的本性,对人的控制欲望,个人强权逐渐显现出来,而这些李兰德也逐渐发觉。而在竞选失败后他们的那场对话,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两人意见上的分歧。李兰德说:你谈到选民仿佛你拥有他们,仿佛他们属于你,天啊。就我记忆所及,你谈过“给予人民权力”……这恰是李兰德收藏的那张原则宣言上的话。那张底稿在很多年后又回到了凯恩自己的手中,当凯恩将它撕碎时,他们的友谊也结束了。多年后李兰德说,也许我不是他的朋友,如果我不是,他就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爱情
凯恩是个敢爱敢恨的人,他的第一任妻子,埃米丽诺顿,时任总统的侄女。但凯恩对埃米丽的感情没有参杂丝毫的利益关系,他们的婚姻和别人的婚姻一样,新婚时爱的热烈,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的感情逐渐变淡。一个重要的原因:凯恩的问世报经常抨击当时的总统。这导致两人经常的吵架。但这也体现出凯恩的正直。我重点想说的是苏姗亚历山大。苏姗的出现是凯恩人生的转折点。而她出场的那场戏,是整个电影中最温情我最喜欢的。从药店买了牙疼药出来的苏姗看见马路边溅了一身一脸污泥的凯恩忍不住咯咯咯的笑。可是不久牙齿的疼痛又让她呻吟起来,生气的凯恩很好奇,问了一句:小姐你怎么回事?一个问句开始了两人的故事。凯恩随手的关门,这个镜头很奇怪,镜头对准门两三秒之后,门又被苏姗打开了,她说她的房东太太吩咐如果有先生来访要开着门。这是一个暗示,其实这两个人之间根本是纯粹的朋友关系,也许凯恩把苏姗当做一个小妹妹,或者说当成自己的玩具。凯恩表演动耳朵,表情一本正经,笑的憨厚。甚至还对着灯光玩起了影子,两人对话十分有趣,充满童真,这在别处是不可能看到凯恩的这一面的。他们之间单纯的友谊被用心险恶的人给毁了。
如果埃米丽与凯恩的婚姻没有破裂,如果凯恩与苏姗的事情没有见报,如果凯恩的竞选没有失败,凯恩是不会想到娶苏姗的。此时的凯恩失去一切,但他不愿承认,他想向世人证明他并没被打倒,在马车上被记者提问时的凯恩笑的是那样的僵硬。如果说凯恩遇见苏姗后人生发生重大转折,那苏姗遇到凯恩就是她人生的悲剧。在凯恩的控制下她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人变成了满腹闲愁的怨妇,最终她离开了凯恩。她离开凯恩的那场戏,看的出凯恩真的是老了。一向强势,说话如连珠炮似的凯恩,想了半天只说:别走了……求求你苏姗(他竟用了这样的字眼)。但他的本性并为改变,当苏姗快要回心转意时他的一句超级自我为中心的:你不能这样对我。令苏姗彻底看清,头也不回的走了。
亲情,他最渴望却从小缺失了的;友情,他曾拥有,最后却又失去;爱情,他这样的人生注定不能拥有美满长久的爱情。
还记得苏姗走后,他把她房间里能砸的都给砸了,唯独留下了一样东西,一个水晶球。为什么,联想起片头对着水晶球的特写,水晶球里有一个小木屋,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小查尔斯离开母亲的那个冬天的场景吗。加上那句“rosebud”——他小时候玩过的那个雪橇,凯恩就像是一个缺乏母爱亲情的巨型婴儿。凯恩一辈子拥有了无数财富,但他真正想要的不过就是一间简单不透风的农舍,里面住着父亲母亲。
这部电影值得细说的地方太多太多。我废话了3000多字,很多东西还没有说出来。比如吉姆格蒂斯从苏姗公寓的楼梯走下时凯恩的盛怒,比如苏姗说到自己被母亲逼着学唱歌时凯恩的若有所思。
哦,还有关于“rosebud”的探究,周黎明的文章中说“‘玫瑰花蕾’这个被小凯恩用来称呼雪橇的名字,原来是赫斯特对戴维斯身上一个最隐私部位的昵称。”威尔斯开了个过火的玩笑。而我在查威尔斯资料时看到这么一段“在爱尔兰他结识了一个女子,他们曾商量给将来的孩子取名‘Rosebud’,不过这段恋情很快无疾而终。”很有趣不是吗。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

又名:大国民(港/台)

上映日期:1941-09-05(美国)片长:119分钟

主演:奥逊·威尔斯 / 约瑟夫·科顿 / 多萝西·康明戈尔 / 阿格妮丝·摩尔海德 / 

导演:奥逊·威尔斯 / 编剧:Herman J. Mankiewicz/Orson Welles

公民凯恩相关影评

狮子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