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正把整个世界都拖入了毁灭的火焰里,世界各地满布庞大渗油的钢铁机器。

6月28日苏军进入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10月23日希特勒和弗朗哥在昂代会谈。

而在这期间,年轻的天才导演奥逊·威尔斯则拍摄了一部以美国新闻业巨头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的伟大电影——《公民凯恩》。

1941年5月1日这一天,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一条就是《公民凯恩》正式上映。

这部电影是以当时的传媒大王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赫斯特曾非常严厉的阻止影片上映,令手下媒体严禁发布相关任何消息。还强烈要求各大院线撤下《公民凯恩》的公映计划。

现实中的赫斯特与电影中凯恩两者的交汇点究竟在哪里?


一财富来源

凯恩可称为富可敌国。

他在全盛时期拥有三十七份报纸、十三份杂志和许多广播电台。他私人还拥有存放从殖民地运来的商品仓库、造纸厂、房地产、工厂、森林、远洋轮船,在晚年他还建造了那个疯狂的巨大无朋的柴那都宫殿,里面满是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和无以数计的艺术品。

凯恩如此庞大的资金来源自他的母亲——小旅馆老板娘玛丽·凯恩从一个拖欠房租的住客那里获得的一张‘科罗拉多矿脉'废矿开采证,这座科罗拉多矿脉后来变成了世界第三大的金矿,为日后的“凯恩帝国”源源不断的补充资金。为了避免凯恩父亲的粗鲁与短见影响凯恩,玛丽·凯恩将年幼的凯恩托付给了银行管理,并宣布他在二十五岁才可以获得全部财产。

实际上,现实中赫斯特的财富恰恰是来自他的父亲威廉乔治——这个爱尔兰移民者靠开采金矿和银矿大富大贵。赫斯特的母亲则是一名教师。

至于电影中凯恩二十五岁才可获得全部财产的规定,大概是源自直到1895年,赫斯特的父亲乔治病逝,继承遗产之后才正式在报界纵横驰骋的典故。不过赫斯特是在三十二岁拿到了全部的财产。

二办报宗旨

一八九五年,获得了全部财产的凯恩像一只法国斗牛犬,把他旺盛的精力和浑身蛮横都带入了他“最爱的消遣”——《问事报》当中。

为了独家报道,他不惜去制造新闻。如当凯恩的代理人泰却质疑《西班牙军舰离开了泽西海岸》这篇报道的真实性时,凯恩满不在乎的回答:“我没有应当怎样办报的概念,泰却先生。我只是试图把我所想的表现出来。”

而当古巴方面传来消息说,古巴很好,没有战争。凯恩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封电报,“我保证会有战争的。”

现实中赫斯特办报的宗旨确实也“不拘小节”,为捕获读者他经常夸大和扭曲事情宣扬暴力和色情。

赫斯特本人确实也挑起过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他考虑到战争这个激情洋溢的话题必定对于报纸的销售很有利,于是想尽千方百计宣扬西班牙在占领的古巴地区进行“残暴的恶行”,最终导致了美国和西班牙宣布开战。虽然事后赫斯特从中弄虚作假被揭穿,但是也让报界大亨普利策对于赫斯特大为佩服。

三员工风波

凯恩看着《记事报》纽约分社9位精英员工的照片,他的员工——一个矮小的犹太人伯恩斯坦告诉他,《记事报》的销量远远高于《问事报》。

凯恩问,“他们怎么做到的?”

伯恩斯坦指着凯恩正看着的那张黑白照片说:“只要有这么一伙子人,发行量就不难上去。”他眨了眨小眼皮继续补充,“不过《记事报》花了二十年才搭配了这个班子!”

当天晚上,伯恩斯坦惊奇的发现白天他所说的那《记事报》的九位精英已经和凯恩先生在一起合影拍照,成为了《问事报》的一员。

这场两大报社之间的挖角战争确有其事!

首先,赫斯特一夜之间用高薪挖走了他视为最大对手的普利策旗下《世界报》的所有工作人员。

普利策当然对赫斯特的行为大动肝火,他又开出更高的薪水将工作人员全部拉回来,但是当他们回来《世界报》上了一天班之后,又再度被赫斯特抢走了……

当时纽约的报界人士时刻注意着这两位报业大亨之间的斗争,希望他们会斗个两败俱伤,自己便有机可乘。但结果是赫斯特没有损失,而普利策也顺利的坚持了下来。

至今这场大战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四婚姻生活

电影中凯恩和总统的侄女离婚后,由于他与“歌女”苏珊的婚外恋曝光,终使他竞选州长失败。凯恩因为他的妻子被讽刺为歌女,竟决议为苏珊修建一个歌剧院,把她捧为真正的歌唱家!苏珊在凯恩的逼迫下一次次站上舞台忍受外界对她的恶评,企图服药自杀。双重打击让凯恩妥协,他心灰意懒,不再专心之间的传媒帝国,带着苏珊远离纽约修建了柴那都宫殿。

苏珊却因忍受不了凯恩如独裁者般的专制离他而去,把凯恩独自丢在巨大连说话都会发生回音的柴那都宫殿里。他在成千上万件艺术品中手握水晶球说出一句谜一般的“玫瑰花蕾”之后便辞世。

可以说此时凯恩和赫斯特都迎来了最黑暗的时期。

后期,赫斯特也因为自己的《纽约日报》不实报道,间接让麦金莱总统遇刺身亡,遭受舆论攻击不得不关闭。

开办《美国人报》之后又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支持德国而形象大失,这一系列错误的决定让他的事业一蹶不振,1922年他从纽约搬回加州,建造了占地24万英亩的豪华公寓,花费5000万美元巨资购买大批珍贵古玩装点。与电影中心灰意懒离开纽约建造柴那都宫殿的凯恩如出一辙。

五结局

电影中凯恩的两次婚姻过程似乎影射了赫斯特的事业,前一位总统的侄女代表了赫斯特事业的全胜时期,而凯恩选择和歌女苏珊在一起则影射了他后期因为种种错误决策,最终自食恶果的经历。

虽然电影中凯恩颇有些晚景凄凉,但赫斯特却并非如此,到1947年他84岁高龄的时候,他不仅还清了银行的欠债,还野心勃勃的在第二年收购了一家造纸厂,让旗下所有的报纸用纸问题得到了解决。

1951年8月14日,赫斯特去世,享年88岁。他死时,手上仍有18家报社、9种杂志、8个广播电台以及一家国际通讯社。

直到今天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家族的后人依旧活跃在世上,莉迪亚·赫斯特与她的表姐阿曼达·赫斯特以身兼名媛与模特的双重身份经常与希尔顿姐妹相提并论。

据称她们有十五亿美元的身家。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

又名:大国民(港/台)

上映日期:1941-09-05(美国)片长:119分钟

主演:Orson Welles/Joseph Cotten/Dorothy Comingore/Agnes Moorehead

导演:Orson Welles编剧:Herman J. Mankiewicz/Orson Welles

公民凯恩相关影评

狮子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