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凯恩那种略带神经质的高速语言在当今的影视中还是极具吸引力。
叙事方式和技巧更是给人各种惊喜。
影片中:很多包含着近景、中景和远景在同一个画面中的镜头,除了著名的将小凯恩送给银行家的那个镜头外,凯恩、银行家和伯恩斯汀在一个大厅里签署某个协议也是这种包含了很多信息的镜头,还有凯恩庆祝销量位居榜首时的镜头。导演太牛叉,演员太牛叉,这么久年代的戏却给我一种充满奇妙感的观影感受。I LOVE IT!
整部片子的基调是那种华丽喧闹甚至带有中不知所谓的声色犬马的交响曲格调!!!
节奏很快,在近两个小时内,把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报业大亨的一生讲述出来,挑选了最具戏剧化和最能体现凯恩人格的事件,让我目不暇给,一种着急跟上故事发展的感觉。
作为传记片,若是与前年的《社交网络》比较,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起码两者主人公都太出挑了,而且男二这个人物也和社交网络的男二很像,面和心不合的。只是《社交网络》没那么大的阵势,没那什么深的立意,没那么长的故事时间。
还有《莫扎特》,《莫扎特》的外在形式是不是在模仿《公民凯恩》,起码都是在逝世后,有一个人对他的身前进行采访。
52‘左右的那场关于婚姻状况浓缩的戏实在太精彩了,寥寥几笔勾勒出凯恩第一次婚姻的全部状况,以少写多,以小见大,窥见一斑。
李兰说:”爱是他做一切的目的,他希望所有选民都爱他。“这简直是从很肤浅很基础的社会心理学意义上来解释了凯恩的行为动机了,也是让观众产生同情心理的手段。(哈哈,想不到威尔斯自己也曾说:玫瑰蓓蕾母题是弗洛伊德廉价读本“。)
苏珊的几句关于她母亲希望她成为歌手的话,大概打动了凯恩吧,而且和苏珊初遇时的凯恩快活的有些单纯,就想中国很多武侠片中身负各种恩仇的大侠,忽然在某天遇到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得到了最简单的快乐那种。
没有话语权。在把小凯恩托付给银行家时,小凯恩的父亲没有话语权,虽然他一直在说话,但没有人听他讲话;凯恩和艾米丽来到苏珊家,苏珊同样没有话语权,而这里的情况跟之前的那一幕简直如出一辙。
影片中不少大事件的交代都是通过报纸头版头条新闻形式表现的,很贴切人物的性格。
苏珊在歌剧院演出前的那个场景,由特写后推至大全景,这个场景应和了剧院忙碌的景象,而导演的处理使得这个场景更像是马戏团,还有点巴洛克风格。
凯恩好似没有来由的买了许多欧洲艺术品,他自己却不解释不提及,现在回想起李兰在仓库里为凯恩整理雕塑时的那场戏,这时候相信李兰和凯恩还是惺惺相惜的,即使凯恩的某些行为似有出格,但他仍会站在一旁默不作声,还要为他收拾烂摊子。有些心酸,这种袍泽之谊(副手至于一把手)往往很能打动人。说到这里也想起前些天看的日剧《rich man,poor woman》中的腹黑男二号,这里的李兰比那个腹黑男二号有深度的多。
人后可以沉溺于落寞,人前必须直起腰杆去虚张声势。
片头片尾呼应,结构相当完整。
听说此片从头至尾因为选题和威尔逊本人的自负招致好莱坞的怨怼,使得不仅拍摄上映受阻,票房不佳,各个奖项落选,威尔逊的好莱坞生涯在最应该辉煌的时期却跌入谷底,真是唏嘘,和剧中的主人公真是有共鸣了。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

又名:大国民(港/台)

上映日期:1941-09-05(美国)片长:119分钟

主演:Orson Welles/Joseph Cotten/Dorothy Comingore/Agnes Moorehead

导演:Orson Welles编剧:Herman J. Mankiewicz/Orson Welles

公民凯恩相关影评

狮子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