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白丝绸象征的是越南女人无尽的苦难,还有宽容。经过无尽的战火和艰困环境的摧残,越南的白丝衫依然美丽。越南女人的美,无法用白皙的皮肤,丰腴的脸颊和红润的嘴唇来衡量,而是由优雅的白丝绸衣衫来彰显,它代表的是真诚、纯洁与优雅。(摘自影片的画外音)

被打动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看《穿白丝绸的女人》一片就是如此。

客观地说,我不喜欢上面我所贴上的这张电影海报,因为它似乎更像是作为越南第一名模张玉英“名模形象”的注解,而不是作为本片主题展示。它的宣传路数更象是我们当下的主打包装路数,它的指向更象是人们的眼球,而不是观众的心灵。

在看此片时,我总觉得这部影片的片名似乎与我所看到的主人公--丹关系不大,因为丹只是在她与驼背仔私订终身时穿过那件白丝绸衫,但随着我对影片的多次观看和思索,我终于看懂了,白丝绸衫在影片中是作为越南女人真诚、纯洁、坚韧和优雅的象征而贯穿始终的。

以前看过越南著名导演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初次感受到了越南女人清纯淡雅的风绰。本以为《穿白丝绸的女人》也是这样一部淡雅之作,但全片看下来,感受到的却是艰辛中的顽强,贫困中的优雅,苦难里的希望。

很钦佩张玉英,这位由越南观众票选出的第一名模在本片中的精彩表演。当影片开始时,我甚至怀疑张玉英这张天生丽质的脸庞是否能够演得好丹这个终生苦难的角色,但随着影片的渐渐展开,我也渐渐地忘记了作为名模的张玉英,而只看到那个善良、真诚和优雅的丹了,影片中的这贫穷但善良坚忍的一家人深深地打动了我,仿佛我也跟随着他们穿越了那个悲情的时代。
在写着这篇随笔时,我的眼前还闪现着影片中那让我双眼湿润的画面:为了让自己两个上学的女儿穿上白绸衫,丹瞒着丈夫和孩子们去富人家里,用舍不得喂养自己幼女的乳汁去“补充”垂暮的童老先生,以换得微薄的金钱来讨取廉价的白布,同时还忍受着丈夫发现后鄙夷的羞辱;在无奈之中,拿出自己生来只在定情时穿过一次的白丝绸衫赶往镇上裁缝店,为两个女儿缝制一件长衫。深夜急着回家因宵禁被巡夜警察误当作“越共”而遭抓捕和毒打,天亮被放出后昏倒街头,被丈夫寻找发现后背回家中,醒来带着满身的伤痕依然默默地为女儿缝制长衫,为女儿穿上白长衫后教育孩子的是:要亲切、拘谨、纯洁、诚实;大女儿正在学校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时,校舍被战争的炮火所击毁,大女儿--安惨死在战火中。丈夫在全家的悲痛中欲埋葬自己的女儿时,丹和她的女儿们死死地拉着安的遗体不让安葬......狂风暴雨中丹和丈夫拼命地划着一叶片舟,为了能捞起几根漂流着的木头,丹落水身亡;再次逃离战火时,二女儿玉米死命奔回家中,救出母亲留下的白丝绸衫,用木棍高高举起,让象征真诚、纯洁和优雅的绸衫随风飘逸......还有那株历尽磨难最终高高挺立的槟榔树。

通过这部历经五年才得以拍摄完成的影片,我读出了导演对苦难中越南妇女的敬重,也读出了导演对战争的态度和对和平的期盼。

影片是悲情的,影片里的主人公们是苦难的。但好像导演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象是对这些的弥补,影片中,在丹和她们全家苦难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快乐的元素,比如,大女儿安和二女儿玉米小姐妹俩在家中为全家人模仿卓别林的滑稽演出;小姐妹俩为了都能够去上学,在学校半路的土庙里倒替着穿那件白丝绸长衫的镜头,让我联想起了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基迪的《小鞋子》里的场景。

所有这一切,你也就不奇怪这部影片为什么能够在2006年的釜山国际影展上获得观众票选最佳影片了。

穿白丝绸的女人The white silk dress(2006)

又名:白丝裙 / Ao lua ha dong

上映日期:2006-10-13片长:142分钟

主演:张玉英 Truong Ngoc Anh/郭庆 Khanh Quoc Nguyen

导演:刘皇 Luu Huy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