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在《愤怒的公牛》用了120分钟的时间告诉我们,英雄是如何堕落成男人。
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愤怒的公牛》里面有不少的宗教色彩,最重要的一段是,jack la motta和suger ray robinson的第三场对决:前十三回合,jack将他的宿敌打得好无招架之力,但到了最终回合,jack放弃进攻和抵抗,依附再边绳那里,承受着robinson的疯狂进攻。最后,裁判不得不终止比赛,判决robinson获胜,顺利卫冕冠军,从jack手中夺去金腰带。这是jack最后一场比赛。
马丁在这段里面,用了很夺特写去描述jack如何挨打:尤其是他张开双手,绞住边绳,robinson的勾拳将他打的鲜血淋漓。联想到马丁的天主教身份,其实马丁是特意将jack塑造成受难的基督形象。导演还给了一个特写给jack的对手robinson,他高高举起拳头,由上而下地挥拳,重重地击向jack——在拳击中是不会出现这样的动作——但是这个工作和古罗马士兵的敬礼方式很类似。马丁就用这个动作去描绘一种独裁的暴力。这种暴力将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也将jack打到在地。
西方受到基督教影响甚重,他们认为一个男人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为他的事业受尽折磨。海明威在他最伟大的作品《老人与海》中,也描写了圣地亚哥捕鱼归来,累倒在床的一小细节。圣地亚哥笔直地倒在床上,脸趴在床单,双手平伸,手心向上——也是在模仿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

但是,我并不是很喜欢jack la motta这个角色。既然马丁和海明威都在塑造真正的男人,但是jack的形象并不如圣地亚哥的形象光辉。
Jack la motte是确有其人的,《愤怒的公牛》也是根据真事改编。里面说拳手jack一出道就崭露头角,但是因为他性格耿直,不肯听从黑手党的安排,在比赛中放水。因此,他一直无缘挑战冠军的金腰带。
但是,jack并没有将他的本色坚持到最后。他还是听从了他弟弟的建议,按照黑手党的安排,输给了一个和他差距甚大的选手。自此,他的拳击生涯平步青云。顺利夺下金腰带。到了最后,他还是忍受不了黑手党的摆布,将自己的金腰带拱手让了出去,结束了自己的拳击生涯。沦落到在夜总会做一个司仪。
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被鱼在海上拖着走的时候,他说了很多台词,没有一句是关于妥协的。比如:“鱼啊,你来吧,我奉陪至死”;“人可以被打败,但是不可以被毁灭”。被毁灭,被侮辱,失去尊严,对男人来说,是最痛苦的事。
Jack妥协输掉拳赛后,导演将镜头转到更衣室。罗伯特德罗尼的演技再那段体现得炉火纯青。罗伯特德尼罗去掉了所有的造作和无谓的耍酷,还原了一个自尊受到玷污的男人。男人应该怎么哭罗伯特德尼罗就怎么哭。
比起圣地亚哥的形象,jack la motte实在是黯然失色。但是,jack la motte完全是一个真实的男人。他的缺点和他的光辉一样多。海明威告诉我们,是男人,就应该像圣地亚哥一样;而马丁斯科西斯则告诉我们,男人最真实的状态。
我们都喜欢偶像和英雄,讨厌真实的自我。我喜欢圣地亚哥,不喜欢jack。是因为他的形象太接近我们的生活。

马丁克斯西斯是意大利血统,而且他的年代正是黑手党猖獗的时代。马丁的大部分作品都涉及到黑手党题材。好比他的《好家伙》、《纽约黑帮》。而且他的黑帮片都十分真实的反映了黑手党的残酷贪婪——而且十分直接——比起香港的黑帮片,好比两个黑老大站在天台说着很酷很幽默的台词,马丁克斯西斯更倾向于黑帮老大一不高兴就掏钱把别人的脑袋轰掉。(因此,我一个朋友习惯将香港黑帮称之为:文艺青年的非法组织。)
在《愤怒的公牛》里面,将jack钉在十字架上的正是这些人。
但《愤怒的公牛》里,描述黑帮的笔墨并不多,甚至没有正面描述。如前面所述的,通过一个很隐晦的特写镜头,来描写这种“罪恶的暴力”。
还有一段是写黑帮的代表汤尼要jack的弟弟和某人和好的。黑帮老大的话不多,但是却极具影响力。那个被joey痛扁的家伙还是包着绷带去谈判,导演特地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salvy的绷带。被打成这个样子的人,居然因为汤尼的一句“forget it”就和joey前嫌尽释,就说明——纽约黑帮并不是香港那些文艺青年。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种暴力在文章的最后用鲨鱼来表示。关于那段描述我就不列举了。总之换一个主语其他的和中国教科书描述黑社会恐怖分子资本主义霸权主义的内容差不多。
一个英雄的艺术存在,就应该是和这种势力斗争。战胜了就是戏剧,失败了就是悲剧。而马丁的不战不和——就是生活。
关于判断男人的两段话,一是:一个成熟的男人的表现是他愿意为了他的事业而卑贱的活着;还有一个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你的敌人,那么你就加入他们。做到这两点,一个男人才能算是成熟。
所以,我们并不能对jack的妥协过于苛责。
换作是你我,也都会妥协的——除非你想被一枪轰掉。
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应该具备两个要素,要么是可以提供一个行动的指南,要么是可以给人予安慰。这也是为什么骑士武侠惩恶除奸的题材长盛不衰的原因。因为我们实在无法对抗某些暴力行径,所以我们寄望于一个英雄,代表我们去除暴安良。

但是,妥协是容易形成习惯的。有第一次必然会有第二次。当妥协一而再再而三,一个男人就很容易被摧毁了。
因此,罗曼罗兰在他的两部极其伟大的作品《巨人三传》和《约翰克里斯多夫》中,都力图塑造一些奋战不止永不妥协的形象。英雄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不停地战斗。
Jack拿到了金腰带之后,事业正处于巅峰。这时候,他的本性和生活的现状冲突越来越大。他已经习惯了妥协,习惯了出卖尊严——但是,一个男人,是很难习惯出卖尊严的痛苦。Jack虽然不算一个英雄,但是他绝对是个男人。
所以,他只能选择逃避。
在最后一次比赛中,他故意输给宿敌,拱手让出金腰带。
英雄的高贵灵魂也在这里体现。在让战中他虽然不还手,但是他还是出言挑逗对手的。他承受着痛苦的折磨,但是却绝对不肯跪地求饶。马丁用了大量的特写,还有凝重的拳击声音,空旷的观众呐喊——把这一幕刻画成史诗一般场景。
但是英雄的灵魂已经堕落了。英雄的本质是勇敢地去战争,而不是勇敢地去忍受。
此刻的jack已经从英雄沦落到一个男人——一个正真的男人。终场的时候,导演也借着播音的广播向当年的Jack Lo Motte致敬:“他承受了很多的重击,他怎么能承受那么多的重击,没人知道,没人可以承受那么多……比赛被终止了,周围响起掌声,人们对他还能站着表达敬意,Jack Lo Motte在这一幕表现英勇”
Jack说道:我还没被击倒,ray,我还没被击倒。

影片在这里,已经结束。英雄不复存在。后面介绍Jack的大起大落,只是一个男人的沉浮而已。
但是,男人并不会失去再成为英雄的机会。沦落成司仪的jack一开始就有一段台词,说:“我回想每一次比赛、每一下钩拳、每一记突刺
一个人能摆脱虚弱的最糟的办法(指他靠回忆这些来充实他空虚的内心)”
在影片的最终,jack还对着镜子说:你是拳王,去摆平他们。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的最后也写了圣地亚哥和小孩准备用ford的汽车钢板磨成小刀,重新出海。这两段结尾是何等的相似!
Jack企图东山再起,固然是乐观向上,但无论如何,那段也只能算是一个老男人唏嘘的曲终余响。

Ps:我个人始终觉得英雄是一种欠缺成熟的行径……我承认,我堕落了。

愤怒的公牛相关影评

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