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虫望着桌面上的一堆漫画草稿,他的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纸张上的主人公们,有铁臂阿童木,还有《天闹天宫》里的孙悟空。

在许多稿纸上,署着“手冢治虫”这个名字。“虫”字很得俏皮,框里还含着两个小点,仿若两只眼睛。

在手冢的心目中,有一部作品对他而言是最为特别的,这就是《我的孙悟空》。

40年了,他以悟空为始,以悟空而终。正是他的偶像的孙悟空,让他拿起了画笔,选择了漫画。悟空伴随了他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告诉万籁鸣先生”他对好友松谷孝征说,“我先走了……”

松谷两眼湿润了,回忆起手冢临终前的话,他的心情很沉重,但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岁月里,就是完成《我的孙悟空》——这部“必须”完成的作品。

《我的孙悟空》被分成两次制作,89版带有纪录片性质,讲述孙悟空给手冢带来的影响,后来的03版则是剧情片。

2004年11月3日,在万赖鸣的忌日上,剧情版《我的孙悟空》在中国上映,这场具有纪念意义的公映,并没有引起中日双方漫迷的关注,这一年,大家的心在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大家都忘了本国动漫的最辉煌的缔造者,忘了彼此之间的动漫交流,忘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魁拔》上映后,有些中国媒体夜郎自大地说“中国动画首度超越了日本动画”。

好一个“首度”,好一个“超越”。

证明自己的强大,有很多种方式,懦弱的人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自信的人则以赞美别人来突出自己。

我非常反感某些中国媒体围绕着《魁拔》的各种不切实际的吹捧。

而相比之下,手冢治虫从来不吝啬于对中国水墨动画的赞美——甚至是“膜拜”,但丝毫不影响他“动漫之神”的地位,相反,手冢的虚心让他越发伟大,让所以研究他一生的人视为美谈。

我个人对《魁拔》的画面、人设、世界观、主题都没有一丝的不满,而对主角魁拔(蛮吉)更是非常喜欢,正如国内很多人一样,我对这些都给予了理解和宽容,但我不满本片拖沓的剧情、啰嗦的台词、拙劣的剪辑、粗糙的分镜、和过多刻意安排的场景。(而单论画面,《魁拔》并不比剧情饱受非议的《风云诀》更出色。)

作为一个深度的动漫中毒者,我早已被各种日本动画和好莱坞大片的特效轰炸得无比疲劳,现在对我而言,无论动画还是电影,剧情是第一,其他都是其次。所以《魁拔》的导演王川,更早之前的另一部作品《小明和王猫》,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尽管这部作品画面比较粗糙,但它更能体现动画人的认真精神。

我说以上这些,纯属个人感受,没有全盘否定的意思,《魁拔》有出续集的话,我依然会看、依然会期待。

……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暂。可在生命的火花熄灭之前,人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

抗战时期的1941年,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画片上映了,这就是万籁鸣的《铁扇公主》,这也是我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因为是在沦陷区拍摄的作品,按照政策不能发表批判日军的言论,但万籁鸣却在影片中倾注了反法西斯的思想。这部作品改编自唐僧一行人路过火焰山时智斗牛魔王的片段,在国人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到了本片中,只是力量的一部分,他的许多功劳被万籁鸣“分配”到了猪八戒和沙僧身上,结果大家各显神通,却都不是牛魔王的对手,这时唐僧站出来说,只有团结力量、万众一心,才能打倒牛魔王,于是众人一齐起来反抗,最终让牛魔王跪地求饶。影片的隐喻之深,就在于此。

导演有国籍,但艺术无国界,《铁扇公主》最大的知己,是一个日本人。那是在二战还未结束的1943年,他看了此片后无法掩饰自己对万籁鸣的崇拜,于是他弃医从画,并一举奠定了现代日本动漫的基础、而且创造了它的辉煌,没有他,就没有日本动漫的神话,他就是:手冢治虫。

日本动漫的启蒙老师,就是万籁鸣,手冢从来不否认这一点,更不否认他对万籁鸣的敬佩。

回顾手冢治虫的一生,他不但是日本现代漫画的奠基者,也是日本动画片的奠基者,是少年动漫的奠基者,也是少女动漫的奠基者……

手冢走了,可他的身影却从来没有消失。

我想,没有一个日本人,能够否定掉手冢的作用和影响力,包括最讨厌他的宫崎骏。

“手冢治虫对日本动画一点贡献也没有!”在手冢的葬礼上,宫崎骏恨恨地说道。

宫崎骏恨手冢,有他的理由。在宫崎心目中,动画片的每一秒都应该做到最精致,可是手冢干了些什么呢,他创造了TV动画,让动画片成为商业竞争,市场上的作品因为利益争夺,充斥着各种赶工、崩坏、粗糙和拖泥带水。

日本动画在TV上的成就,掩盖不了它在大银幕上的苍白,吉卜力的辉煌始终只是块遮羞布。票房和上座率,始终属于美国,而《阿拉丁》等美国动画电影,在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DVD发行量,似乎在嘲笑着每一个日本的动画人。

如果日本动画一开始就着重于电影方面,以这个民族聪明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也许现在就能和迪斯尼抗衡了吧?

想到这点,宫崎骏是何等的不甘心、何等的愤慨。他认为,这是手冢治虫的错。

可是,手冢的最大继承者,舍宫崎骏其谁?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始终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手冢理念,尤其是对大自然的赞美。

而且,有多少动漫人士,是因为手冢才拿起了画笔啊,他宫崎骏只不过是其中之一。没有手冢,就没有宫崎。

他对手冢的恨,也许还包含了妒嫉,还有敬爱。

手冢治虫是个和平主义者,他曾痛苦地说:“我时常感到迷惑,自然被不断破坏,战争必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着,无数宝贵的生命被剥夺,我所期盼的和平,真正的和平,已经在这个地球,甚至宇宙当中不复存在,我心中所期盼的真正的和平,并抱着这个信念一直坚持漫画制作动画至今,这个正是我的梦想,可是,我有时候会想,这个梦想会不会永远就是个梦想,而不会有实现的一天呢?”

这种迷惑,宫崎骏何尝没有呢?如果宫崎不是对手冢的价值观如此的认同,他又如何拍得出那些动人的作品呢?

……

其实,手冢不但是日本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人的骄傲,瞧瞧《狮子王》,不正是对手冢的《森林大帝》的致敬么?

手冢治虫与万籁鸣之间互赠过几次漫画作品,他们都很珍惜对方送来的礼物。

在万籁鸣的家里,摆放着几副手冢的漫画。有一副是阿童木和妹妹乌兰的合影,有一幅是阿童木和森森大帝雷欧的奔跑像,而最有意义的一副,当属阿童木与孙悟空的合影,画纸上签着“手冢治虫”和“万籁鸣”的字样。

收藏家储祖诒对此非常羡慕,万赖鸣见状,将阿童木兄妹的合影画送给了他,然后郑重地写下:“此画是日本动画系列片阿童木导演手冢治虫画给我,我以个人名义转赠祖诒同志。”

80年代中期,中国漫迷评选出了自己最喜爱的几个日本动漫人物,其中阿童木与一休并列首位。

成就前者的,是手冢,成就后者的,是辽艺。

那个时代,我们无需以贬低日本动画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我们是如此的自信而不自大。

我们曾经拥有不亚于日本的动画技术和配音水准,而中国动漫和日本动漫曾经是彼此互动的阴与阳,相互催促着对方的成长,平等而互敬地交流着。《熊猫的故事》可谓说是中日动漫交流的一个结晶。

其实中国到了现在,依然有极为出色的动画技术,且不说很多日本动画是中国人加工的,在中国难道就没有杰出的动画吗?只不过,有人认为国产动画的希望不在官方,而在民间,这种看法稍显偏激但并非没有道理,瞧瞧《李献计历险记》、《打,打个大西瓜》、《水脑袋》、《小胖妞》、《功夫兔》……

如果不是动画人的错,那么国产动画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错呢?

也许可以套用一句俗话:“让没文化的人管理文化,是文化的最大悲剧。”

我以《魁拔》而荣,但它可以做得更好。

而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我将《魁拔》的日式风格视为对日本动漫技术的借鉴,正如手冢也曾借鉴中国动画的技术,是属于中日动漫的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山寨或抄袭,在这点上,《魁拔》并不同于“只抄了百分之一”的《心灵之窗》、和“同步率突破400%”的《高铁侠》。

手冢治虫和万籁鸣都走了,他们带走了中日动漫的携手成长,带走了平等和互敬,留下了无休无止且无意义的口水战,留下了恶劣的抄袭,留下了艺术屈从于政治的鄙视和谩骂。

大家都忘了,一个国家动漫的强大,并非以抵制、而是学习他人的长处而成长的,美国动画影响了万籁鸣,而万籁鸣影响了手冢治虫,手冢则奠基了日本动漫,而日本动漫今日又被美国动漫所频频借鉴,这样的一个互动过程,不正是如此吗?

1988年,手冢治虫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再一次访华,与万籁鸣见了最后一次面的不久后,他就去世了。他临终前说的“万赖鸣先生,我先走了”,是一句充满人间温暖的话,当中包含了对动漫——而不仅仅是“日本动漫”——的无尽的爱。

成就中日两国动漫辉煌的,是爱与包容,而不是恨与妒嫉。

如今手冢的这份爱,已经化作火鸟,向看不见的远方飞去……


附:阿童木与孙悟空的合影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175927734/)


此应用出错了

上映日期:2011-07-08(中国大陆)

主演:未知

导演:未知编剧:王川 Chuan Wang/田博 Bo Tian/马华/李佳/王鹏展 Pengzhan Wang/汤俊/朱岳/关皓天/五柒柒

此应用出错了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