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嘉宝的默片看得渐入佳境,终于轮到这部她在祖国瑞典的成名作了。真是好长的篇幅,3个多小时的长度,还分为上下两部。据说原著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很复杂,导演斯蒂勒花了很大的心思才将剧本排理顺畅;而看到剧情果真不是普通的直线型叙述(如同好莱坞很多出品那样),第一次惊讶于早期默片也可以拍得这样有层次。虽然听了3个小时的音乐非常累,不过真的拍得很好。

嘉宝在她的这部1924年的成名作里戏份并不多,因为主线讲的是男主角哥斯达·柏林与3个女子之间的故事,因此她的戏份和其他两位女主角是平分秋色的。故事的前面部分有点拖,尤其是讲哥斯达起先是个牧师,因酗酒被革职的情节;嘉宝演的伊丽莎白直到近40分钟时才出现(也许对嘉宝的期待更使我有“拖”的感觉罢),是个从意大利来的姑娘;可见“异国情调”从那时就开始了:)片中嘉宝的表演主要体现在两个场景中,一个是冰河上驾雪橇狂奔的情景,另一个就是最后的重逢。雪橇那一幕极为精彩。无边的黑夜,凌厉的风,茫茫冰雪之上飞驶的雪橇上,刚经历大火的发疯似的哥斯达载着伊丽莎白漫无目的地策马挥鞭;这时画面拍了嘉宝面部一组长长的特写镜头,太美,太有张力的表演了!将人物情绪、填满紧张的空气,以及伊丽莎白的勇敢和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此时精彩还远远没有结束,之后在树林中,伊丽莎白对哥斯达鼓励的话,更使我对这位命运并不垂青于她的女子的坚强和成熟赞赏不已,使我相信哥斯达真正倾慕于她那颗宝贵的心;他同马儿说的那句话令人欣然。

在哥斯达的“传奇”中,出现过3个女子:伯爵小姐艾拔、富家千金玛丽安妮、以及伊丽莎白。其中的关系也挺微妙有趣。最早相识的应该是伊丽莎白,哥斯达是她在意大利时的家庭教师,也是她最信赖的朋友。然后哥斯达回国做了已故伯爵的女儿艾拔的家庭教师(艾拔继母的亲生儿子,就是伊丽莎白的丈夫,不过他们的婚姻后来宣布不合法,需要重新签署),因陷入夺遗产阴谋,艾拔误会哥斯达,于爱恨交织中病逝。很钦佩伊丽莎白在其中的种种义举,包括反对婆婆的险恶用心,保护帮助艾拔,劝说哥斯达等等,虽然有些只是用信件这样间接的方式来表示,但伊丽莎白美好的心灵已展露无遗。然后就是演出话剧时,富家女玛丽安妮假戏真作爱上了哥斯达,但他并不爱她,还对她报以嘲讽;她父亲得知女儿竟主动亲吻一个骑士,一怒之下将她逐出家门,当她倒在雪堆之中时,恰巧被外出寻找少校夫人(这是另一条线的故事)的哥斯达遇见,许是对她为自己失去一切心生感触,他将她收留下来。不料一场天花毁坏了玛丽安妮姣好的面容;她深知哥斯达并不爱自己,加上容貌损毁,她便主动了结了这段感情。一次少校夫人率领一群贫民来夺取应得的财产和权利,放火烧了房子,玛丽安妮的父亲闻讯飞奔往此地,而伊丽莎白也应玛丽安妮母亲的请求,前往阻止两个男人之间可能发生的流血冲突。最后玛丽安妮被哥斯达救出,两个男人冰释前嫌,但火烧房子和暴乱的刺激,使哥斯达驾着雪橇在这冬夜里狂奔不止,路上他遇见赶来的伊丽莎白,载她上座,于是就发生了先前所写的那一幕。

所以哥斯达对艾拔是同情和怜悯,对玛丽安妮是愧疚,对伊丽莎白,才是真正的爱情。

这里简单说一下少校夫人这条线。年轻时她长得很美,与一家境普通的小伙子相爱,却被迫嫁给了少校。当旧爱功成名就归来,她不可避免地与他爱火重燃。为此她与母亲决裂,并得到“住在路边”的诅咒。旧爱去世后,将名下产业全数留给了少校。事情本该平静下来,不料一次宴会上,一个喝醉的骑士当着众人揭开了这个丑闻,心里早明白的少校因放不下这样面上的耻辱,将夫人逐出家门。但不问世事的少校几乎毁掉了这份产业,因此就有了夺权暴乱的事件。最后离家的伊丽莎白在旅店见到少校夫人,恰巧哥斯达前来接夫人回到重建的房子,于是故事便圆满收尾。

和如今那些大制作的历史巨片相比,年代和默片形式的局限性,终归不能大气到某种程度,但它已给我一种“史诗”的感觉。瞧我单是叙述两条线的梗概,就几乎有“不知从何道来”的为难了。

欣赏了被“好莱坞化”前的嘉宝,还是很喜欢的。那时她的表情还没有那么丰富,但无疑已具有某种魅力,使观众一眼就喜欢上她。她那裹在深色皮毛和翻边棉毛帽子下的脸好美,好过在宴会上那种精致的卷发和硬领的奇装异服。伊丽莎白是个很具独立性格的女子,由此看出当年斯蒂勒对嘉宝的期许有多大。后来看见自己的得意门生在好莱坞被编派演那样的低俗角色,斯蒂勒的心情可想而知。

当年19岁的嘉宝的确胖得看上去好像大几岁,而第一个出场镜头就是坐在马车里大快朵颐;这种画面在她后来的作品中几乎不会再见到,但也是非常可爱的。

另外两位女主角也各自有着亮点。艾拔是个温顺忧伤的女孩,总怀念着去世的生母,在继母的阴谋诡计下境遇堪怜;我也很喜欢她的。一开始不喜欢玛丽安妮,完全一个被有钱的父亲宠坏的千金小姐,但后来从亲吻哥斯达那一幕开始我就改变了看法,真是敢爱敢恨的勇敢女子,并且大气明理;当她善良的父母收留被弃的伊丽莎白,并视她如己出的时候,两位姑娘也成为了好朋友。

写到这里终于想起该说说男主角了。整部影片他的戏相当重,本来就是写他的传奇的么;这个男演员的确挺有魅力的,尽管哥斯达这个人物并不是那种女性心目中的完美典型。我想他应该是当时瑞典的一线明星罢。窃以为他和嘉宝还挺般配的。不知为什么,对他嘲讽主动献吻的玛丽安妮时的动作神态很是叫绝。

影片开始前的说明里,提到这是集合了该片现存胶片中最好的画面修复而成的,确实能看出较明显的拼接痕迹,不过影响并不大。音乐自然也是重配的,总体比较压抑,很多地方令人心碎,特别小提琴尖锐的弦音像哭一样;北欧人大概总喜欢创作一些折磨人心灵的东西。整部片中基本只用了钢琴和提琴来伴奏;哥斯达与伊丽莎白的主题音乐很好听,挺温暖的。

片中的提示字幕,与我看惯的好莱坞的那些有较明显的区别,这里叙述性的文字非常多,而且字数也偏多,不像好莱坞那样简练;也许与剧情复杂、题材严肃也有关系。其中对白不乏精彩的句子,虽然是从瑞典文翻译过来的。

还有使我分外赏心悦目的雪景,北国风光;那厚厚的积雪,漫天的银白,与人物一起合成一种肃穆、悲痛,却无时不迸发出顽强生命力的景象。忆起去年上海难得的大雪情景,仿佛能听见戚戚喳喳的下雪声。

于是我的心又开始向往北国了,向往去瑞典亲身感受一下那样的情境。

科斯塔·柏林的故事Gösta Berlings saga(1924)

又名:戈斯达传 / 葛斯塔伯林物语 / 约斯塔·贝尔林德的故事 / The Atonement of Gosta Berling

上映日期:1924-03-09片长:183分钟

主演:葛丽泰·嘉宝 / 拉尔斯·汉森 / 

导演:莫里兹·斯蒂勒 / 编剧:莫里兹·斯蒂勒 Mauritz Stiller/Ragnar Hyltén-Cavallius/Selma Lagerl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