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流媒体影视公司Netflix(网飞)进军印度娱乐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房事”开刀。
影片《方寸之爱》(Love Per Square Foot)对此一点都不羞涩,不光是国内,房事对于印度国民来说也是一个心头痛。



30年来,孟买作为印度最大的海港城市,其房间上涨了600倍,在2010年,一度超越北京、上海,挺进世界房价榜前十。
2015年,孟买人口超2100万,
2017年,孟买房价达7717美金每平方米,约合人民币48000元每平米。



普通国民在印度买房的难度不亚于我们在超一线和一线城市扎根的难度。最近内地连续剧《北京女子图鉴》荒腔走板的展示了一出中国女性北漂的挣扎岁月,被一大波影迷吐槽不断,认为其核心价值观依然难以服众,所谓的女权也走样发福,备受指责。
那么来看看宝莱坞电影《方寸之爱》又是如何谈论房事,还有印度女性身份认同的那些事儿呢?
房事必定会涉及两性关系和社会价值,婚姻、爱情、面包、家庭和文化都会成为角色们目标的阻碍或者动力。
对于印度来说,女性的自我认同,女性在社会中相对弱势的地位,还有婚姻中男性传统的主导地位,包括婚姻和宗教关系,都在影片中得到了相应的呈现。
网飞拍的影视作品,的确是大数据分析过的啊,当地影迷关注的焦点都会在他们的产品中得到体现,这就是数据与共情的关系。
在《方寸之爱》中,两位男女主角都是孟买买房大军中的一员。
男主桑杰,是都市白领,程序员,却一直和父母蜗居在父亲分配的职工宿舍中,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早上还得排队上厕所,每每看见家对面公寓里的家庭都会心生羡慕。



在他心中,没有房就没有生活,更没有爱情,无法获得城市的认同。



女主卡莉娜,负责公司的员工贷款审批工作,正儿八经的都市白领,也梦想着有自己的一间小房子,她和离异的母亲蜗居在亲戚遗弃的小楼中,楼上邻居一旦开始运动,楼下就会遭殃。



卡莉娜的母亲早早为她做好了婚纱,希望她嫁出去,最好是有房的本地人。
为了引发剧情冲突,编剧为两位主角分别设置了对应的二级人物。
桑杰的女上司,是印度社会中难得的女强人,她喜欢把下属当做奴隶一样使用,以自己的权力和美色牢牢的控制住了桑杰,而她其实是有夫之妇,而且其丈夫和桑杰还是好友。
卡莉娜的未婚夫是典型的富二代,住在上一代的大房子里,佣人成群,衣食无忧,却一心只想做公益,逃避现实。他不认同卡莉娜想拥有一套小房子的心愿,因为他觉得妻子本来就是男性的附庸,独立是她们最不需要的东西。



两人意外的公司的聚会一见钟情,再见倾心,而且政府发布的购房优惠政策更为他们的感情添了一把柴火。



政府规定,法定夫妻可以以优惠的价格购买的配套设施完善的公寓房,套内50多平米的这套小房既成为了两人爱情的机遇,也成为了他们的情感的阻碍。



为了买房,两人决定假结婚,按照桑杰的话来说,拿到房子后,结婚注册的隔壁就是离婚办理处,他们以为爱情和房子可以分开,但最终他们发现,那份动心更让他们纠结。



首先,他们的爱情开始于谎言,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真情实意,一旦感情和房产扯上关系总是显得功利和虚伪。



其次,他们都有他者的羁绊,桑杰一度为了拿到公司贷款申请,不得不和女上司发生肉体关系,这无疑让卡莉娜难以接受;
而卡莉娜的母亲认为,屌丝桑杰怎么能比得上之前的富二代呢,一见钟情真的可以打败现实吗?
更令卡莉娜母亲抓狂的是,她们两母女信奉的天主教,与桑杰一家的信仰天差地别,习惯自然不大相同。



一路的情感隐藏,动机不纯,家庭纠纷,社会围剿,让两位主角不断在事业和家庭,理智和情感,物质和爱情的两端进行抉择。
误会的扩大,自我的怀疑,旁人的压力让他们那场企图“瞒天过海”拿到房的婚礼变得岌岌可危,一戳就破。
《方寸之爱》注定是童话,是对于善的一碗鸡汤,片尾两人主动揭穿了骗局,同时也敞开心扉,让双方看到了自己的一片真心。



虽然先上床,再补票;先有房,后谈爱,
在误会解除,真心揭露的一刻,影片送上了大家欢的俗套结尾,算是给影迷们的一针藉慰吧。
《方寸之爱》相比于传统的宝莱坞电影不算优异,甚至有投机取巧的算计成分,困难在影片中都已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一片轻柔,不触及真正的社会底线。
但在印度的特定语境下,它依然做出了突破。
《方寸之爱》展现了印度女性的新形象。他们大胆追爱,具有独立思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卡莉娜无法认同富二代男友的圈养式婚姻。她追求的男女平等很简单,就是夫妻对于家的平米同时享有权利和义务。



在嘟嘟车上,桑杰开玩笑的提出要卡莉娜平坦车费,卡莉娜欣然同意,这是男性对于女性的全新认同,也是女性不光追逐权利,同时履行着自己的义务。



在购房遇到困难时,卡莉娜主动就提出夫妻两人共同承担房贷,为自己的房子付出,才能天经地义的去享受它带来的便利和温馨。
片中,诱惑人的女上司也是印度影视作品中难得的女性表征,控制着一群男性下属,把他们当做工作上,甚至是生活上的奴隶,虽然偏激,但结合印度特殊语境来说,不得不说颇为大胆。



《方寸之爱》毫不掩饰的呈现了,两性地位的不同,社会贫富差距的巨大,还浅尝即止的触及了宗教。
这些印度社会的冲突和顽疾,被影片以喜剧的方式表现出来,无疑能够获得印度观众的共情。
其主题闭合不算复杂,男女主角看清对方的真心,最后宁愿舍弃房子也要爱情。
两队二级人物也对照式的表现了主题:
家不是由几面墙来决定的,不是由房子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里面住的人决定了这个家的成色。



桑杰的父亲为了一家人有居所,放弃了自己唱歌的梦想,在铁路局当了广播员,虽然家族三代人都没能在大城市买上房,但并不影响他有着一位深爱他的妻子。
另一边,是桑杰的女上司,虽然身居高位,拥有豪宅,可以轻松再购置房产,但依然对自己的丈夫不信任,需要靠引诱下属来激将自己的丈夫,获得家的温暖以及丈夫的关注。
她有句台词值得玩味,她拒绝一开始痴迷她的桑杰提出的性要求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不是我的家,就连这张床也是属于我丈夫的,所以我们不能在上面办事儿”。
家,不光是物质的,同时也时精神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家的属性和状态。
房子能不能成为家,不是大小,好坏来定义的,而是住在里面的人。






但胖哥并不是希望矫枉过正,爱情不能没有面包,精神离开身体和物质的支撑也会幻灭和变化。
你看片尾,有了公寓和爱人的桑杰从家中看到了对面的贫民楼上的小伙子,那是他以前站过的位置,他微微一笑,没有完全关上门,而是为这个正在看过来的小伙子留了一个可以窥见屋内的缝隙。
有梦想的人,肯努力的人,最终就会有得“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房子,爱情,或者其他,是人生中最美妙的经历。
《方寸之爱》是定制产品,它的优点是保持了宝莱坞电影的影视元素,另外,就是它说出了人们真正关注的地方。
反观我们,十个人中九个都在讨论房子,在买房和婚姻拉扯上严重的不正当关系时,我们却没有大量表达这一社会现象的影视作品,甚至诡异和遗憾。
近来颇受争议,但票房大卖的电影《后来的我们》在片中对于北漂和群居房的文艺性呈现立刻引发了影迷的狂热讨论和拼命追忆,可见房事在影视作品中对于中国影迷来说具有的高度共情性。
而我们的影视制作者,是羞于表达,还是看不上这一母题呢?

方寸之爱Love Per Square Foot(2018)

又名:每平方的爱

上映日期:2018-02-14(印度)片长:133分钟

主演:维杰·卡沙尔 Vicky Kaushal/Angira Dhar/Alankrita Sahai/拉特纳·帕塔克 Ratna Pathak/Supriya Pathak

导演:Anand Tiwari编剧:Asif Ali Zardari

方寸之爱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