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经济学家说,这是莎士比亚最差的一个作品,他是一个文艺青年,其实当时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是英国资本主义上升很好的时期,它这个事情不可能发生,因为当时已经有了海上的保险法,就是安东尼奥那个船即使回不来,他也有保险赔偿,不用割肉。即使割肉的话,他就应该割,假定当时法律充许的话,你不割就是耍流垊,老赖,失信人。鲍西娅就是玩弄字眼。这个作品是因为莎士比亚对商人的蔑视,其实为什么那个人一定要同意了他割一磅肉这种看起来不合理的要求呢,是因为安东尼奥就是耍流垊,只不过在文学家的笔下被描述得非常绅士。从今天的破产制度、征信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的法治社会越来越昌明的时代的观众们来说是很好理解的了。夏洛克的高利贷在当时是合法的,但是安东尼奥放贷的时候一分利息不收,这就违反了天经地义的事,是个搅屎棍,杠精。按今天的话讲就是搅乱金融秩序。实际上夏洛克是因为这个才报复他。
②那么,为什么莎士比亚蔑视商人要用“犹太人”这一角色来表达呢,因为当时在欧洲的基督教文明里“犹太人”一词就代表着商人嘴脸的丑陋形象。就像古代中国称呼一个人时说:“这个人就是个商人”,基本上是有骂人的意思。今天的观众很少有人能够明白这些文化背景的了。
马克思与莎士比亚一样,蔑视和憎恨唯利是图的金融犹太人。
马克思的父系有犹太血缘,但他的父亲亨利·马克思已经改宗信仰基督教,幼年马克思接受了基督教洗礼,所以马克思不是犹太人。
犹太不是一个纯一的血缘种族,而是指一种社会身份和一种宗教信仰。信仰就是犹太教,社会身份就是主要从事高利贷活动的犹太银行家。在血缘上,犹太人以母系而非父系作为认同的标志。父亲是犹太人而母亲不是,那么这个子女即非犹太。但若父亲不是犹太而妻子是犹太人,则子女也算犹太人。
马克思认为,犹太人并非是一个具有特别的种族和文化特征的民族集团,而是一切以追求利润和金钱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的人群的共同名称。犹太人就是资本家。犹太世俗文化就是成为资本主义精神。
“犹太教的世俗基础是什么呢?实际需要,自私自利。犹太人的世俗礼拜是什么呢?经商牟利。他们的世俗的神是什么呢?金钱。”
马克思在这里说的犹太人,就是作为虚拟经济代表的放贷人、高利贷犹太资本家。
犹太人的实际政治权力同他的政治权利之间的矛盾,就是政治同金钱势力之间的矛盾。 虽然在观念上,政治凌驾于金钱势力之上,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奴隶。”
马克思称:“基督教只是表面上制服了实在的犹太教。基督教太高尚了,太唯灵论了,因此要消除实际需要的粗陋性,只有使它升天了。基督教是犹太教的思想升华,犹太教是基督教的鄙俗的功利应用”。
③同样,“东方犹太人”不是一个赞美的称谓,起初是带有讽刺贬义的,是邪恶的阴谋势力打击海外华人的政治迫害。
这个称谓来源于上世纪初的泰国国王、泰国民族主义第一人拉玛六世(曼谷王朝第六位君主,1910年至1925年在位)的著作《东方犹太人》一书。
拉玛六世在位期间,是1912年清朝灭亡和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中国动荡时期!
拉玛六世在这一期间掀起了第一次排华高潮,由于潮汕人在泰国掌握着泰国的经济命脉,又总是通过侨批往家乡汇款,而且常称当地泰国人为“番人”。
这个拉玛六世的中文名叫郑宝,泰国王室姓郑是因为和郑信有关,郑信应是中泰混血,其父亲是汕头澄海人郑镛。
马克思所指的犹太人只是一个代名词,不是指犹太民族或者现在的以色列。而是一切资本家都叫“犹太人”,因为犹太人是经商的、银行家…,而泰国国王则拿潮汕人也暗讽比喻为“犹太人”,是东方的“犹太人”,因为潮汕人天生看轻从政当官,他们也不追求什么千古流芳,他们的价值观就是我今生生存发展得比人赢,家财万贯子孙多福,才不管什么虚的东西。认为当官不如有钱,也认为哲学那东西是会把人想傻的。只有金钱才是王道,加上潮汕文化和大英帝国的文化一样同属于“海洋文化”,商人天然就喜欢自由市场经济的营商环境,所以他们到处都是生意,满世界跑,这显然不合拉玛六世的政治主张:民族意识,效忠君主思想为主。
当大英帝国的船坚利炮将他们的利益伸张至天涯海角的时候,潮汕商人也乘坐着“红头船”漂洋过海,穿梭于茫茫大海,在波涛汹涌中航行,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英国商人那样拥有船坚利炮的强大海军作后盾,也没有巨额的资本,通常只有一条水布和一个竹篮里装着几块添肚的甜粿,背后可能还有清廷官兵和海盗的追捕。但这两个不同的民族拥有一样的经济思维和通商逻辑,他们同属于海洋文化,海洋性格似乎让他们天然就喜欢自由贸易和重商主义,文化上都呈现包容与扩张并存的多样化!
潮汕人善经商,史料有明文记载,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海外的潮籍商人,清末民初《清稗类钞》有一则《潮人善经商》的记述:“潮人善经商,窭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毡衾以外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不作海外巨商矣。”
斯特林·西格雷夫在《龙行天下》一书中说:“潮州人在文化上十分独特。他们操纵着地球上最有钱、最强大的地下网络,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公司之一。”
拉玛六世看到了潮汕人的团结和商业活动,敏感地从政治角度分析认为潮汕人会“控制”整个泰国的经济命脉,他认为可能危及到他的政治统治,使泰国成为“华人国家”,于是发表《东方犹太人》意味深长地煽动“排华运动”,对日后的东南亚国家产生影响制造了惨比南京大屠杀的反华暴乱。拉玛六世在位期间掀起了第一次排华高潮,他利用大众传媒向民众灌输民族主义思想,以多个笔名在报纸上发表大量文章,内容多以灌输泰民族意识,效忠君主思想为主。除了报纸以外,拉玛六世还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写了包括著名的《东方犹太人》、《醒来吧,泰国》等作品。其中《东方犹太人》于1912年出版,以阿沙瓦巴胡为笔名,对华人进行了苛刻的批判。潮汕人在世界各大领域都颇有作为,他们四处漂泊善于经商,背后却是有一段让人发冷汗的类似西方反犹排犹的排华运动,在上世纪初泰国国王Maha Vajiravudh署名Asavabahu将境内的以潮汕人为主的华人对比犹太人,借此说明潮汕人人数少但吃苦耐劳善于经商,并掌握着其经济命脉。然而,这篇貌似夸赞的文章却另有企图,其字里行间充满敌意,对往后南洋地区长时间的排华运动产生莫大影响。虽然在本土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但东南亚地区的排华运动却是带着血与泪,翻开历史令人不忍卒读,如柬埔寨的“排华运动”,越南的“排华运动”。台湾著名歌手侯德健有一首歌叫《潮州人》,就记述了潮汕人在越南的“排华运动”所遭受的苦难。
马克思说“犹太人的解放,就其终极意义来说,就是人类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如果有一种社会组织消除了经商牟利的前提,从而消除经商牟利的可能性,那么这种社会组织也就会使犹太人不可能存在。”“社会一旦消除了犹太精神的经验本质,即经商牟利及其前提,犹太人就不可能存在,因为他的意识将不再有对象,因为犹太精神的主观基础即实际需要将会人化,因为人的个体感性存在和类存在的矛盾将被消除。”
也许拉玛六世也察觉到这些思想,深知泰国的阶级矛盾,于是把矛头指向潮汕人,转移民众的视线,他便成了领导人民进行这场革命的伟大胜利!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2016)

又名:The Complete Walk: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上映日期:2016-04-23(英国)片长:165分钟

主演:乔纳森·普雷斯 Jonathan Pryce

导演:Jonathan Munby编剧:William Shakespe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