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5 黄薇兮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
原文链接
它创立于16世纪初,是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它拥有超过70000件藏品,其中约20000件在展出中。它每年接待超过600万游客,是全球第六大受欢迎的博物馆。这些数字都属于梵蒂冈博物,它位于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紧邻着古老的台伯河。
与这些庞大的数字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部讲述它的纪录片《梵蒂冈博物馆3D》时长仅66分钟。如何在简短的纪录片中像观众介绍这一巨大的博物馆?导演可能也怀着同样的疑问。
在影片的开头,本片的旁白,梵蒂冈博物馆馆长AntonioPaolucci教授就向观众抛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梵蒂冈博物馆(Vatican Museums)是复数,而非单数?馆长的解释是,作为教宗的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从建立之初,就承担起展现人类双手所创造的一切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的使命,而艺术家们让艺术品从一片混沌之中诞生,某种程度上堪比造物主。然而,比起馆长的追根溯源,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有一个更简单更直接的回答,那就是梵蒂冈博物馆真的不止是一座博物馆,而是博物馆群。下图为梵蒂冈博物馆的地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整个梵蒂冈博物馆由众多的博物馆、展厅、长廊和庭院组成,使用复数的museums是最合适不过的。

解答这一疑问之后,馆长Paolucci教授开始带着我们在艺术品的海洋里漫游。然而,从浩如烟海的馆藏珍品中挑选出若干件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讲解,是何其困难的挑战。究竟哪些艺术品能代表梵蒂冈美术馆?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还需要讲吗?如何讲出新意?3D技术与平面的壁画该如何结合?进入影院前,你也许有众多的问号。走出影院时,你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而我的答案是,这部纪录片强调的是梵蒂冈博物馆的两个关键词:古典、包容。

关键词一:古典
把“古典”作为第一个标签,对已有500多年历史的梵蒂冈博物馆来说丝毫不为过。片中介绍的第一件作品为古典雕塑《拉奥孔》,这是梵蒂冈博物馆最早的收藏之一。早在梵蒂冈博物馆建立的1506年,尤利乌斯二世就收购了此群像。米开朗基罗曾对作品的多个层面表示欣赏,特别是对于肌肉的真实刻画。它表现出了肌肉最用力时的紧绷状态,还有拉奥孔试图违抗既定的命运,承受死亡痛苦时充满感染力的面部表情和姿态。

紧接着是另一件米开朗基罗盛赞的作品:《观景台的男性躯干像》。初看上去它残破不堪,并不十分吸引人,但它的珍贵之处在于,这是极少数的希腊原作之一,于1530年前后进入梵蒂冈博物馆。传说尤利乌斯二世曾委派米开朗基罗对其进行修复,却被后者一口回绝,因为他认为这具大理石雕成的生机勃勃的身躯已足够完美。在后来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中,我们也能看出古典艺术对米开朗基罗的不可抹去的影响。


当然,米开朗基罗也在梵蒂冈博物馆留下了自己的雕塑作品:他艺术生涯早期的代表作《圣殇》,完成时艺术家年仅25岁。《圣殇》亦被视为古典派作品,也是米开朗基罗一生中唯一亲笔落款的作品:他在圣母的裙带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关键词二:包容
身处全世界天主教中心的梵蒂冈,梵蒂冈博物馆很容易给世人留下宗教氛围严苛的印象。诚然,梵蒂冈博物馆一直是宗教博物馆,但它也比大多数人想象中更包容。

不止是古典。如果你仔细看了本文最早的那张地图,那么你会发现编号14的陈列馆是现代宗教艺术收藏。在《梵蒂冈博物馆3D》中,Paolucci馆长说博物馆的历史上有一些很重要的日子。其一是《拉奥孔》被发现的1506年,它标志着梵蒂冈博物馆收藏希腊、罗马时期雕塑的开始。其二就是1973年,在那一年里,教宗保罗六世成立了现代宗教艺术馆,使之梵蒂冈博物馆中最年轻的一座。梵蒂冈的现代宗教艺术藏品目前已超过800件,创作年代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
不止是意大利。这些现代宗教艺术收藏反映出天主教教会和信仰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创作出这些作品的艺术家也是来自各大洲的250多位艺术家。罗丹(法国)、毕加索(西班牙)、马蒂斯(法国)、高更(法国)、保罗·克利(瑞士)等多位大师的作品也位列其中。


不止是基督教。在这座现代宗教艺术馆中,你能从整体上了解在整个20世纪中,宗教艺术及带有宗教主题的艺术的发展历程。但它的包容性不止是作品的现代和艺术家来源的广泛,更在于艺术家不一定需要信奉基督教。以毕加索为例,这里有他的多件作品,但他信奉的是共产主义。
另外,让很多人大感惊讶的是,梵蒂冈美术馆的包容性也体现在收藏其他宗教主题的艺术品。它们大多陈列在教宗庇护十一世建立了民族学博物馆(地图中编号为4)中展出,其中有中国古代的佛教主题艺术品,来自一位不具名的明朝艺术家。

这些现当代艺术品和其他宗教的艺术品补充了梵蒂冈古老的艺术珍品,在博物馆古老的房间中,它们之间形成了饶有兴味的对话。Paolucci馆长认为,面对如今全球化的挑战,梵蒂冈博物馆得保持一种“生长”的姿态,这种“生长”不仅是藏品门类的增加,也是博物馆与时代的同步。
影片中再次以“圣殇”这一圣母哀悼死去的儿子的主题为例,缓缓呈现了梵高和夏加尔(Marc Chagall)版本的《圣殇》。梵高的《圣殇》创作于1889年,那是他生命的倒数第二年,被困于精神病院,沉迷于德拉克洛瓦的《圣殇》,并以此为原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版本。梵高想从德拉克洛瓦的画中寻找到什么呢?和原版相比,梵高画笔下的圣母有着农妇残破的面容,基督的面目也失去了祥和,而是带上了忧虑与疏离。从他的每一道笔触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精神状态:急切地想要寻找到什么,以逃离被囚禁者的身份。

1956年,犹太裔夏加尔画出了自己的《红色圣殇》。画中圣母与基督的姿势无疑是来自米开朗基罗的《圣殇》,但画面中鲜红的色彩与纷乱的黑色线条,描绘的却是夏加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怕回忆。

同样的“圣殇”题材,在几百年间里的,它所能表达的东西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广阔。这是世界与时代的变化造成的,而这些作品同在梵蒂冈博物馆中展出,作品的内涵与外延在生长,陈列它们的博物馆也在不断地生长。
话题回到《梵蒂冈博物馆3D》这部纪录片上来。这部66分钟的纪录片究竟能不能代表梵蒂冈博物馆呢?我个人认为,它讲述的角度很有新意,藏品的选择上也下了功夫。另外,这不是一般在“国家地理频道”看的纪录片,而是以3D格式呈现作品美态。大家无需亲自到梵蒂冈博物馆,就可欣赏及“触摸”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艺术巨匠的作品。假如用普通方式拍摄,栩栩如生的壁画,绝对不会如现在这般维妙维肖。
当然,我不能“剧透”太多。更多的体验,需要你走进影院里去挖掘了。

作者信息:
黄薇兮,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在广东美术馆和出版行业工作,现在是自由撰稿人,作品见于《周末画报》《时尚先生》等媒体。豆瓣@黄薇兮。

2017年7月7日-23日,见所未见 As Never Seen Before——意大利辉煌艺术主题影展将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南京、杭州、沈阳、长春十座城市的观众献上《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3D》、《梵蒂冈博物馆3D》、《罗马四大圣殿》、《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奇迹之殿》和《达芬奇:米兰的天才》5部“实况影院”(Event Cinema)佳作。各大购票网站均可购票。




梵蒂冈博物馆3DThe Vatican Museums 3D(2014)

又名:梵蒂冈美术馆3D / ヴァチカン美術館4K3D 天国への入口

上映日期:2017-07-07(中国大陆) / 2014-11-04(意大利)片长:66分钟

主演:Simone D'Andrea 

导演:Marco Pianigiani编剧:Donato Dallava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