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06-08

Jimmy • 向日葵:失忆与记忆

也许,在经历不愉快的时候,我们宁愿失去记忆,忘掉自己。可是当走了过来的时候,即便是痛苦,回忆起来也是甜蜜的。于是,我们常常庆幸自己拥有记忆,因为记忆弥足珍贵,可以让生活继续前行,留下欢声笑语的片断。
显然,张杨也是在回忆自己,企图通过镜头,找回某些遗失的美好,对过往的人和事来一次致歉。于是,他拍了《向日葵》,念念不忘自己的年少旧事。

(一)
1967年的夏天,阳光灿烂。院子里,向日葵正在开放,被太阳晒得耷拉着脑瓜儿。随着一声长长的啼哭,儿子张向阳出生了。年轻的父亲穿着蓝色的背心站在房间门口,兴奋却沉静,摩拳擦掌,手脚没个着落处。
1976年,张向阳9岁。夏天的小胡同里,一群孩子,穿着背心,顶着烈日,哗啦哗啦的用推棍滚着铁环轻快的在胡同里奔跑。欢呼声,雀跃声响彻院子上空。

淡青色的电影画面,沧桑而怀旧。老北京,小胡同,四合院。院子外的大操场,黑白的宽幕电影。嗡嗡作响、群跃而起的鸽子,飞向蓝蓝青天。旧岁月的风景线,一点一滴的将人们诱往记忆深处。无法抗拒。
电影的背景音乐徐徐响起,正是音乐才子林海单调而深沉的黑白琴声。更是让人欢喜。1967年,1976年,一串敏感的数字,一个觉着久远的年代。太多的历史事件正在这一刻激流暗涌,风起云动。这是属于张杨们的年代,他们的记忆要在这时画下某些沉重而特殊的符号,或许痛苦无比,或许无尽珍贵。正因为这样,若干年后的今天,张杨们才愿意乐此不疲的去回忆自己。
回忆总是美好动人的,甚至绵延、传递,像波涛,一浪一浪的波及周围每一个人。尽管不曾活在那个年代,但可以选择去记取和理解那段历史,对那个年代的人和事表示浓厚的兴趣。即便不曾属于北京这样的城市,不曾目睹它慢慢变老变古,不曾深谙其中的世俗风情,可是,仍然可以喜欢它,爱它,倾听关于它的怀旧故事。

六七十年代的孩子的玩意,延续到八十年代,仍然轰轰烈烈的大受青睐。比如弹弓、纸牌、烟盒、玻璃弹珠。因此,张扬电影中的某些元素,也会深深浅浅的打动80后的我们。
我们也曾穿着裤丫裸着单瘦的肩膀,滚着铁环哗啦啦的穿行在乡村的大路小道中。也曾在妈妈叫吃饭的黄昏时候,还趴在谁家墙根处忘情地玩着玻璃弹珠。也曾因为用弹弓打破邻居的窗户,而惹来父母一顿暴打。也曾因为父亲的约制,看不到心爱的战争片而委屈地掉着伤心的眼泪。也曾因为胆小怕黑,醒来时见不着妈妈而惊慌地哭得一塌糊涂……
在蒙尘的记忆中,这样的场景,不曾泯灭。童年,恰是一季开在向日葵里的春天,成长于天高云淡的纯真当中。那些千奇百怪的玩意儿,在我们的眼里如此无可替代的珍贵,常被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谁知道,在大人眼里,那根本是一堆无用的废物。所以,当父亲将张向阳好不容易才赢回来的烟盒残酷地撕成碎片时,他立马就大把大把的掉着伤心的泪水。父亲们似乎永远也不会知道,我们有多爱这些一文不值的东西,没有它们的陪伴,我们可爱的漫漫童年该怎么打发?

(二)
20岁的时候,在北京后海,张向阳邂逅了心仪的女生于红,并迅速深陷爱河。可在那样的时候,却被父亲视为不务正业、早恋。很快,于红怀有了他的孩子,远在南方的广州写信告诉他。不幸,信被母亲收到,母亲告诉父亲。父亲在于红返京的当天,早早的在火车站等着,领她去做了堕胎手术。晚上他乐颠颠的跑到她家中找她,问,回来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她一直的一直的箴默不语,阴郁写在脸上。她平静的说,我们分手吧。他不明,问为什么。她还是无语。他急,大嚷,你倒是说话啊,究竟为什么呀。她掏出一纸报告说,问你爸去吧。他肯定也伤心透了,愤怒至极。回到家,把那一纸报告狠狠的扔向父亲,大骂,你混蛋你混蛋!!

不知道那个年代的父亲是不是都是如此封建而专横。毫无商量的余地就轻易干涉孩子的隐私,爱情。甚至轻巧地就将情根爱种掐断于无声无息之中。如此棒打鸳鸯,在他们想来于情于理,是为孩子着想。我总觉得这一招过于狠毒,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容忍的,即便所要面对的人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张向阳疯了似的把父亲推倒,大骂混蛋。
当然我们不同意这样封建而专横的父亲们。但儿子这样的反叛和忤逆也让人十指连心的疼痛。终究,那个人是父亲,养育着你成人,关爱着你成长,无论他曾经多么不对,却是在你离家出走后会苦苦找寻你的那个人,是在你事业低潮时会对你百般挂念的那个人。父子没有隔夜仇,为父的不会刻意去恨怒儿子,只问做儿子的会不会原谅父亲?
父与子,子与父。永远都有代沟,有冲突,有交流不了的话题,有商量不了的余地。千丝万缕的亲情,血浓于水的深情。不是儿子说“从今天开始,我跟你没关系”就可轻易了断的,父亲永远都说“休想你跟我没有关系”。天生就注定是一种纠缠不开的关联,最终让你心中温暖。若干年后的某天,当过往一点一滴的在眼前展现时,你会发现父亲的背影日益清晰明亮,父亲的形象日益伟岸高大,带给我们的满是沉甸甸的愧疚和怀念。

所以张杨用这样的镜头去表现,去重温,父子之间当年激烈的冲撞,竟成了长大懂事后,也为人父后一种甘甜的回忆,生生涩涩的。

(三)
32岁的时候,张向阳终于顺情顺理的成家立室。老爸老妈上了年纪退了休闲下来,日唠叨夜唠叨的要他们早点生个孙儿给带带。眼见得事业未成经济不稳定,张向阳不乐意谈这事。老爷子不高兴,最终争执不下,又翻了脸。

我所熟知的孙海英,都是那种严厉、固执的角色,尤其当他扮演父亲的时候。我猜,他低沉而内敛的嗓音应该是那个年代的父亲的一种代表。他是爱孩子的,却严厉含蓄得紧,无法将这一份爱轻松而愉快地呈现出来,反而让孩子无法忍受的感到压逼沉重。
即便儿子长大了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事情,他还是习惯用命令式的要求去要求儿子。然而,他越是严厉得紧,儿子越是背离他的旨意,不愿按照他设计的路线去走。

直至儿子成功举办那次画展。儿子通过自己的作品,一一的将成长的印记展现出来,每一个时期都有父亲的同在。也许儿子,从来不曾忘记父亲的教导。也许儿子,一直在为父亲对自己的期望而默默努力。原来这些年来的磕磕绊绊,儿子知道,一直记得。
父亲也忘不了。怎么会忘得了?
想必他是从儿子的画中琢磨到了什么。凝神了许久,会心的笑。儿子走了过来,他也没说什么,只重重的握了一把手。晚上准备饭菜,前所未有的喜悦开明,跟儿子欢快的干杯。惹得全家人一时默默无言。

第二天他不辞而别,离开了家。全家人忧心忡忡,儿子翻找他收藏的旧物,心有所动。最终发现他临走留下的录音:
“向阳,你小的时候几乎没有感受过父爱,对此我一直有一种负疚感。所以当我回来看到你的时候,我就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为你而努力,让你知道这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你的爸爸。可我不懂得怎么去爱孩子和教育孩子,只知道按我的想法去努力。但没想到,这些努力都是多余的。你说的对,我不是个合格的父亲,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一生都很失败。”
直至此刻,倔强的张向阳才醒悟过来,泪光闪烁。二十多年来,一直和父亲拗着性子,斗着气,从来不去在乎他在背后默默所做的一切。原来父亲一直在努力,为孩子,为这个家!他用臂膀遮挡住所有的风风雨雨,用脊背扛起所有的艰难苦楚。我们一直在下面安然无恙的享受着安逸,却从来不曾试着用心去体味。父爱如深山大海,包容得太宽太广却默然无声,我们永远也读不通读不透。父辈们的爱长阔而含蓄,我们没有经历他们的痛苦和艰辛,因而也无法读懂他们爱孩子的方式。

一年后,张向阳的孩子终于出生。父亲默默的在门口插上一盆向日葵欢迎他们回来,一如30多年前张向阳出生时的情景。可父亲他,并没有出现。
“他一定,在这世界的某个地方,静静的注视着我们,注视着我们的孩子。”电影的最后,张向阳无限感慨的这样阐白。我想,他再见父亲的时候,必是乖乖的做出补偿,好好爱父亲,也好好读懂父亲的如山大爱。

就爱这样的电影,爱这样的张杨。为什么不呢?它是一部平民的回忆日记,只是旧了,藏在木质抽屉里,纸页发黄,隐隐的透着岁月的味儿,唯美,感人。画面温暖,阐述安静。它小众,小气。不是冲击奥斯卡,不是大街小巷都知道的俗气的流行。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去看,只有爱那个年代的人才更乐意去看。

向日葵(2005)

又名:Sunflower

上映日期:2005-09-10(多伦多电影节)片长:129分钟

主演:孙海英 / 陈冲 / 王海地 / 张凡 / 刘子枫 / 梁静 / 张曦文 / 高歌 / 洪一豪 / 李滨 / 李野萍 / 

导演:张杨 / 编剧:蔡尚君 Shangjun Cai/张扬 Yang Zhang/霍昕 Xin Huo

向日葵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