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Franck Thilliez的关系,去下了La Chambre des morts来看。这是他唯一一部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据他说,相对于小说本身,电影不那么成功,票房和评论都不理想。

我对惊悚悬疑的东西并不在行。不是不喜欢,而是胆子不够。看个恐怖片都要关掉声音的,害得同学直呼浪费。可是我心里却每每被惊悚悬疑又有些恐怖的故事吸引,越怕还越想看,就像泡椒鸡爪那种东西,辣得人流泪,还越辣越想吃。 在给Franck Thilliez做翻译之前,我完全没有接触过他的小说,更别说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于是翻译的过程虽说总带着底气不足的不安,但也因此变得很有意思,成了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等他走后才补看了《死亡之屋》。

看片的过程中,总是回想起Thilliez本人。有的时候,觉得故事的行进与他本人的气质符合,而更多的时候,我诧异于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差别。

Franck Thilliez,三十出头,法国畅销惊悚小说作家,至今出版7部小说,1部改编成电影。和妻子及两个孩子住在法国北部芒什海峡沿岸省份(也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背景城市所在地)。之前是个地道工科生,在一家IT公司干了8年,到第4部小说后才辞职,专职在家写作。生活起居相当规律,白天写作,晚上孩子们放学回来就收工,做好爸爸。写作工作对于他,更像是数学演算功课,要查资料要推理,完全不抒情。
他偏爱心理探索的题材,喜欢追究一些连环杀手的动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他们去犯一些忽略现实利益的罪案。他说,每个人身上都存有潜在的犯罪的因素和光明正直的一面,双方被均衡着,常人很好地控制着邪恶分子的比重,而凶手,则是在某个事件和特定的因素的刺激下,打破了这个平衡,于是走向犯罪。而这个诱因就很值得探索。这是他们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常人满足于读读侦探小说,而凶手不。

Franck Thilliez是我见过的话极少的演讲者。他只讲了短短十来分钟,就留时间给大家提问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极其诚恳而简洁,绝不会跑题开去自由发挥,对方想知道什么,他就答什么。这使得听众对他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最后一年轻小伙子都干脆问起了“写作的怪癖”,类似写作时大量吸烟或者裸身写作什么的,他还是很认真地想了想,诚实说没有。

讲座之后,我们又去了一家小店吃东西,他还是一样的话少。大家聊天,我注意他时,他总在观察,看别人说话的表情,看他的动作,看店里往来的其他人。他的气场整个儿很静,却没有压迫感,也许他目光敏锐,却完全不会给人凛冽的凉意。

看《死亡之屋》,是为了看他的故事。里面心理变态的扭曲程度是出乎我的意料,看得人整个脊柱都在发凉,阴阴的,让人透不过气。故事果然逻辑缜密、丝丝入扣,节奏上也没什么拖沓。除了悬疑故事里惯有的英雄冒险主义(女主人公独自深入虎穴)和不可缺少的点缀性的爱情桥段外,没什么特别别扭的地方。只是在故事的间隙里想起Franck平静谦和的脸,觉得落差实在大。

文字和故事真是神奇的东西,在那个空间里,你可以完全不是你自己,你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走出来,你大可事不关己,随和亲切。这样的穿梭自如,也算是一种释放,一场淘气的冒险,满足心底里呼喊的声音。多好!

P.S. 关于Mélanie Laurent,不得不说,一个漂亮的女主角对于一部片子,尤其是一部恐怖片,有多么的重要!她的美就算不是倾国倾城、特立独行,也算是春风拂面、温暖人心。真好看。

死亡之屋La chambre des morts(2007)

又名:微笑标本 / Room of Death

上映日期:2007-11-14片长:115分钟

主演:梅拉尼·罗兰 / 埃里克·卡拉瓦卡 / 吉尔·勒卢什 / 

导演:Alfred Lot / 编剧:Alfred 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