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话撂这,至少《爱情神话》能让我三十岁的第一年好过一点。

首先,的确是看到了许多导演的影子,但这些影子是让人欣喜的。它们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像是一个体系中生长出来的景观一样,并不牵强。

影片开头让我想起《锡尔斯玛利亚》中那部剧的舞台光影与调度。镜头过渡到老白,他睡着了。

导演塑造了一群人,这群人明显是追求那种小布尔乔亚式浪漫的人。看冯小刚,好像也能看到这么一帮人,但差别是都带有应激反应,有戾气,都有点斜着眼往上瞧的劲儿。老白可以睡着,因为他有不去欣赏的坦然,这在塑造这个人的时候非常重要。

好了,上海女人也不拖拖拉拉,直奔住处,一夜欢愉。李小姐也很有意思,嫁个外国人,女儿一副外国面孔上海话说的蛮好就是单词默不出来。这个李小姐我总是眼熟,感觉像《繁花》里说的:但是跟一个外国男人坐马路,勾肩搭背,绝对就算浪漫,登样的,等于是外滩风景懂吧,外国情调,巴黎情调,因此,要做优质女人,先要懂得不怕难为情,样样事体,要大大方方,身边有了外国人,等于有了后台撑腰,是既有面子,又有夹里的派头。可能当年李小姐也是要追求面子和派头的。

早晨的戏拍的很直接,我是说色彩和光线,映入眼帘,一下子想起了阿莫多瓦,明亮,热烈。背着又夹着糊涂跟暧昧。老白的朋友圈:长长的队伍里,等着领我那把糖……这句话有意思吗,没意思,完全没意思,老白看戏时不是睡着了吗,就这句醒了。他想找共同语言,因为喜欢李小姐。然后他就去买比较时兴的男士内裤,大裤衩都不要了。

导演找到了叙述都市市井生活的节奏。我还记得这样的画面看的不少,都是北方那块的,夹杂着浓重的菲林感,背景中有车铃铛和马路的声响。后来大家对于这样的景象都有些讳莫如深,不爱提了。开始拍大高楼,高楼里的人吃外卖,打滴滴,爱发信息,不太爱说话。拍城市我们跟欧洲有点时间上的差别。他们在战后眼前一亮,当时的现实主义成了叙述和反思的主体,破败的城市就是最好的故事。新浪潮,新思想一来,城市就慢慢轻巧起来,不过本质从反思到反叛,到底还是有的说。咱们的新浪潮是农村往城市的过渡,新盛的工业城市又逐渐下沉,前面说的那些市井总带着无奈和苦涩。《爱情神话》是又一个中国社会的缩影,不好总结,看看画面:老白骑共享单车来一家杂货店买酒。杂货铺卖水果,日用品,酒。大家交流生活心得,做菜和洗头,融会贯通。三十多年过去了,老白喝了酒,咖啡,懂了艺术和理论。然后,形式不重要了,因为懂了。懂了就坦然了,只抓本质就行了。买给女人喝的红酒度数要低些,不会喝醉,可以一直聊天。价格又不贵,剩下的可以做菜或者干点别的,就发展了,融会贯通了。

看电影,弹幕会吵架,关于方言,地域,人物背景。夜幕下老白拜访李小姐,李小姐从独门独户的小洋房下来。老白在外,李小姐在里,电影不响。说出来有点害臊的,但这是电影的基础,居住在这里是有理由被羡慕一下,一种优越,这个感觉被种植在被一个角色的潜意识里,无需发散,导演的自知里,还在把这种优越感往骨子里摁。“吃饭了吗,没吃,哦,我也没做”。灯坏了,需要修理,没修好直接掐灭,省得一闪一闪的,然后照常生活。

老乌没了。老乌就是老白张狂的一面,他看戏剧肯定不会睡着,看完还要告诉你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小说肯定是看了的,写过书评了,今天直接拿来借给你,看完记得换。他肯定要看《甜蜜的生活》的,《浪荡子》可能也看过,《八部半》多半也看过。都一样,不大喜欢费里尼晚期的作品,因为太随心所欲,沉浸在自己的梦境中。搞美术的说不定会喜欢,因为色彩运用的很大胆。导演没有落俗,最后一餐饭却也很有油画气质。老乌的过往可能自己在心里回忆编排了无数遍,假的也成了真了。老乌无儿无女,走的干脆利落,好像老白发骚的一面飘散了,他又说,这是假的阿。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饭也吃过了,人也哭过了。

我没看过费里尼的《爱情神话》,但我看了《女人城》和《勾魂摄魄》了,不受罪了。不过,至少《爱情神话》能让我三十岁的第一年好过一点。因为哪怕年纪再大一些,都还可以有一帮朋友互相喝喝酒,吃吃饭。然后再大一点年纪,就没什么想说的了,安安稳稳的就行了。



爱情神话(2021)

又名:B for Busy / Myth of Love

上映日期:2021-12-24(中国大陆)片长:112分钟

主演:徐峥 / 马伊琍 / 吴越 / 倪虹洁 / 周野芒 / 黄明昊 / 王影璐 / 宁理 / 张芝华 / 吴冕 / 冯玛娅 / 哈姆扎·穆罕默德·纳吉·萨拉米 / 孙思瀚 / 赵胤胤 / 卫莱 / 赵国云 / 杨蔚岚 / 白红卫 / 史航 / 

导演:邵艺辉 / 

爱情神话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