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豆瓣还没有人说过这个片,我就来说一说。

怎么说呢,如果你对访谈类的电视节目有概念的话,那么你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片子了。不过这是以事件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访谈类节目,可以说是“透视事件中的人物,解析人物后的事件”。我个人认为,包括早先的《推销员》、近期的《华氏911》这样的所谓“真实电影”,都是在电视的影响下产生的。当然,事实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但在形式上确实给人一种相似感。

在这个片中,访谈者并没有出现,一直是访谈对象,包括napa谷最初的宠物公墓发起者、动物保护者、回收宠物尸体做商业用途的企业主、养宠物者、宠物公墓的成功经营者、宠物公墓的管理人等等。这些人对着镜头,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想法、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自己的爱好、人生境遇等等等等,即使是跟话题无关。

这也是本片作为直接电影,与访谈类的电视节目最大的不同。电视的访谈,有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预设了电视观众,这很好理解,收视率是万恶之源,没有观众的电视节目,是无法想像的。所以,电视中的访谈,不是在就问题本身进行探讨,而是在就观众会对问题的哪些方面感兴趣进行挖掘。举个例子,如果电影访谈章子怡,肯定不会问她对她演出的一些电影的看法,这些电影摄制的手法或者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图等等,而是更多地会问:“你和国际名牌阿麻尼的合作是怎么搭成的?他们给你提供的钻石是多少克拉的?”

于电影,特别是于一部有些艺术上追求的电影,预设观众的问题要少很多。因此,电影也可以根据导演表达的需求,来组织访谈对象的访谈内容。这个片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宠物公墓成功经营者的二儿子,那个公墓公园的管理着。虽然热爱音乐、自己写歌,留着长发、穿喇叭牛仔裤,是典型的70年代的那个叫什么来着(flowers?)但从事的却是很奇怪的工作:“接受宠物尸体的时候,因为刚刚从冷冻的地方拿出来,湿漉漉的,得把它捋干,这不能说是让人感觉很舒服,但不久以后,它就是个于你完全无害的东西了。”这真是很让人震撼的话啊。最后,摇滚青年说,他有两个先锋的大喇叭,公园人少的时候,他就把他们对着山谷,整个山谷都能听到。难以想像,一个关于宠物的电视访谈,会有这些完全与主题无关的纯粹私人性的东西。

实际上,这些也并非与主题无关,关键是在于你如何理解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比如,一个对于宠物公墓的迁建表示意见的老太太,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开始抱怨儿子对她不好。如果从宠物公墓来说,这些内容不一定有用,但如果深一层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不正是宠物公墓得以兴起的原因吗?再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摇滚青年,从外形和爱好以及一些观点上看,这应该是一个社会的反叛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反叛者,也被宠物这个主题词纳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与主流的价值形态,宠物以及宠物公墓,发挥了相当强的整合的作用,或许,这就是片名《天堂之门》的寓意之所在。

天堂之门Gates of Heaven(1978)

上映日期:1978-10片长:85分钟

主演:Lucille Billingsley/Zella Graham/Cal Harberts

导演:Errol Mor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