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卫 哈维的《后现代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观其题目便可以一目了然地得到三个关键词:“后现代” “电影”“时间与空间”,从中我们能够基本了解作者想要阐释的角度与文章的基本框架。作者在首段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次文谈论的将是后现代作品是如何表现时空压缩的主题。而切入点则是两部同异共存的电影。而我想先从两对原本绝对不可能结合的结合入手,从而打开我的想谈论的话题。

一结合(灵与肉)
《银翼杀手》中的戴克和蕾切尔(我们暂且将戴克看做人类,虽然此身份很待怀疑),《柏林苍穹下》的天使丹米尔和玛瑞安,将他们放置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说将复制人看做是物质的一面,而天使则是精神的一面,我们可以说前者是人与“肉”的结合,后者是人与“灵”的结合,同时“肉”的一方需要经过些许“灵”的升华,而“灵”则需经过“物质”的“堕落”才能实现结合。似乎两片都存在这样的潜台词:这才之所以为人。似乎也潜在地告诉我们这便是后现代时空中存在的人的特性。再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分纯物质、人、纯精神这样自上而下的等级(似乎有人不是很赞成这一等级的区分,并认为并没有所谓的高下之分,但此文我还是勉强认为有。因为自古以来精神都是高于物质的存在。)两部电影不谋而合地都把女性放在了“下等级”的一方(此“下等级”并没有高下的偏见),男性总是高于女性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在文章中称“她只有承认了俄狄浦斯的巨大力量,她才能够进入象征真实人类的领域”其实我认为在她承认此定律之前就已经被源于外在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比如导演或编剧以及整个社会的观念等等)被迫处于佛洛依德的象征性世界中,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
支配(高等级) 从属(低等级)
戴克(男性)——人类
蕾切尔(女性)【复制人】
丹米尔(男性)【天使】
玛瑞安(女性)——人类

二交流
思想的声音充斥着《柏林苍穹下》,天使可以听到人们思想的声音,整个世界都是思想的声音,又或者说天使生活的世界是人类思想的世界。(就像思想史学者认为的人类的历史就是思想的历史。文章中p167所用的“低语”一词我不能赞同,因为那些声音确实没有经过人类的发声器官所发出,而真的只是思想而已。)我们可以注意到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很少,几乎门可罗雀(当然这也和导演自身的风格有关系):还是天使时的丹尼尔和彼特 福克的对话,另一个天使和彼特 福克的对话,孩子和天使丹尼尔的对话,坠入人间的丹米尔和玛瑞安的对话,除了两个天使之间的对话,以及丹米尔刚变成人时和一位路人的对话,之后和彼特 福克及稍后和三个孩子的对话有互动外,其他都是单方向的会话,甚至可以被看成是独白似的诉说,尤其是最后玛瑞安对丹米尔所倾述的那一段冗长的对话,似乎只是自身内在的内心独白。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人用精神将自己框在属于自己的领地。影片中天使曾对自己的伙伴说:精神,人除了精神外一无所有。这是否只是天使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抱怨呢?因为我们知道的事实是除精神之外一无所有的是天使而并非人类,但是这似乎暗示人类接下去会面对或说会演变成的结局,一种后现代式的只有精神的存在。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交流时使用的语言。两部影片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多种语言,不同的语言交织在一起,最明晰地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后现代。

三时间与空间
首先我想提到三个时间长度:四年、80年左右、永恒。这三个时间长度对应的分别是复制人、人类以及天使。4年这个长度是人类确定的,80年是由“天”定的(我只能用这么一个虚幻的说法,而永恒的标准又是什么?复制人渴望能像人一样活得长久,这一点可以被理解,但拥有永恒的天使却宁可舍弃永恒之为像人一样“痛并活着”是出乎人的意料的。为什么不是人努力变成天使,反而上下两方都想汇聚到中间这一点上呢?就像蕾切尔被迫进入的象征性世界一样,天使也被迫来到我们的世界。
文中提到“两部电影都显示出很多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尤其关注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化和意义”影片中的两组组合是不同时空的组合,也可以说强行把另外的时候都硬塞到我们的时空之中,给人以我们的时空便是主导这一错觉。时空的叠覆就这样被动产生。
一切由心想生,时间空间不过都是人自己的创造,本没有这些东西,就像对于天使来说并不存在“这里”“那里”“这时”“那时”,一切都是“一”,后现代让我们看到一个作茧自缚的世界。

四电影
我们不得不看到此文(即《后现代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谈论的是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电影这一传播媒介,可以使不真实的世界以最逼近显示的方式,最直白地表现出来,因为“担忧”并不是现实,但电影制造了这个一个“逼近现实”,目的在于防止(或促使)这种现实的发生。就像最近上映的大片《2012》便起到了绝好的效果,让人不得不警惕自己生存的环境。
两部影片,一部为科幻题材,另一部为幻想题材,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浪漫主义手法结尾,虽然两部影片中的两对恋人都表面地终成眷属,但非真正的皆大欢喜。两部影片都提出了问题,但都没有给出解决的方式。那才是平和的表面下潜藏的更巨大的危机。(在此也可以对比中国类似的题材,如牛郎织女,以及之前一部口碑不是很好的电影《机器侠》)

五历史
《柏林苍穹下》那个讲故事的老人在图书馆里通过翻相片来回忆二战,蕾切尔制造了一张假的照片来证明她是人类,玛瑞安将能引起回忆的照片贴在墙上,如果照片也可以使一种时空的证明,用“那时那刻”来证明“此时此刻”,不管是大写的历史还是小写的历史,如同罗兰 巴特在《明室》中提到的其母亲的照片是一种证明,在照片中寻找过去,寻找根基。影片中的几位主角都是没有根的人,一个复制人,一个天使,这似乎也暗示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他们的伙伴,没有历史没有过去,如同玛瑞安,马戏团的解散让她变得没有了根。一种寻根的焦虑感一直围绕着两部影片的发展。我们需要那个讲故事的老人——荷马,就像我们中国需要自己的儒道佛等传承一般,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自己开创历史,如同影片中的几位主角一般。

我们可以看到两部电影所包含的是对人类自身的种种担忧,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文中说“影片(《柏林苍穹下》)的后半部分试图在后现代主义单调、冷漠的情感领域中恢复现代主义人类的交流,归属感以及转化过程。”影片渴望的是救赎,在后现代多元性、碎片化、压缩、叠覆、失焦的纷繁复杂的状况下为当前的人类寻找一条出路。当上帝极端失望,最后准备永远弃世界于不顾时,有一些天使不同意他的做法,站在人类这一边,辩说应该再给人类一次机会。
  
“因计划遭到阻挠,上帝显得极为生气,并将天使放逐到地球上最糟糕的地方:柏林。
   然后上帝就离开了。
   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今天所惯常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从那时开始,这群因“二次天使叛变”而落难的天使就被困在这个城市里,不但释放之日遥遥无期,连重新获准回天堂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被诅咒而成为目击者,永远只能做旁观者,丝毫不能影响人类的行动,或是介入历史的演变,他们甚至不能移动一把子... ”



柏林苍穹下Der Himmel über Berlin(1987)

又名:欲望之翼(台) / Wings of Desire / The Sky Above Berlin

上映日期:1987-09-23(法国)片长:128分钟

主演:布鲁诺·冈茨 / 索尔维格·多马尔坦 / 奥托·山德尔 / 科特·博伊斯 / 彼得·法尔克 / 

导演:维姆·文德斯 / 编剧: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彼得·汉德克 Peter Handke

柏林苍穹下相关影评

记录
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