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讲的是铁木真击败少时安答扎木合统一草原的故事,就像史诗《蒙古秘史》的叙事结构一样,经历了少年时期的苦难后,铁木真在天神腾格里的庇护下,犹如一支飙升的股票,在整个草原陷入到无休止的内战时,他以简单的掠食者哲学获得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支持,在那个雷电交加,充满着萨满巫术和迷信的决战日,一举击溃了喜新厌旧的扎木合联军,并以灭绝唐兀惕人 的方式,报了昔日被囚禁之仇。

金帐汗国的导演充满了对“铁木真-腾格里”天人合一、万佛朝宗的过度美化,但是,抛开俄国导演对蒙古历史和草原神迹的再创造——少年铁木真所受的磨难都出自于蒙古-突厥族的内战,占领西夏(唐兀惕)是蒙古军西征和南征的军事需要,电影中的有仇必报只是为铁木真的残忍找一个说辞而已——从《蒙古王》这部电影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蒙古人留给欧洲文化的启发,简单说:一是守信。二是忠诚。三是情义。四是勇敢。这就是12世纪与农耕文明平行的蒙古社会的基本构架,尤其是守信,对于12世纪还没有文字的蒙古人来说不容易。蒙古社会的构架——口头契约——全凭一个“信”字,在铁木真夺回妻子孛儿帖,抚养私生子拙赤一事中体现得最明显。至于忠诚、情义和勇敢,则是蒙古兵法中和兵以诈立相对的生存哲学, 蒙古兵法里没有运筹帷幄,只有头狼般的身先士卒——它们像狼群一样狩猎,在占领地对待战俘所实行的也不过是畜牧管理学,没有多余的展示人类智慧和感情的空间——所谓勇,无非是领导不争功,让利给员工。武士电影里动员台词是“把你们的性命交给我”,其实还有前半句,那就是我把命交给你们。 回过头来看《太阳帝国》,英国战俘对日本神风特攻队报以敬意,不过是两个误解了蒙古精神的弹丸小国妄图征服世界的惺惺相惜。不要忘记大不列颠不正是凯撒笔下那个在马上表演杂技,二十个男人共享一个女人的野蛮民族吗?西方学者把中国文化中的反求诸己等同于闭关锁国,恰恰是混淆了进步与反思的关系。蒙古精神放在和平年代唯一有用的就是个人的意志力、纪律和进取心——这听起来像是当今社会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挖苦——但君子自强不息不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吗?

看西方视角下的辽、金、蒙古史,最重要的是理解部落文明和征服者帝国的关系。征服者帝国这个词不好听,却是理解地域——游牧文化差异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西方之无国界、多中心、和平主义等概念均是由该词派生出来,其进步和局限/伪装也都包含在这个词的含义当中,简言之就是何处是我家,天下皆兄弟姐妹。游牧民族的大脑自带一张世界地图,为了生存他们只得不断革新,这种革新从他们依次以拉丁语、法语、英语为主导可见一斑,相比起来中国的内陆视角就显得闭塞了,正如《多桑蒙古史》所说,中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在面对有野心的部落文明时往往会反受其制。如果说宫廷文化(政治)世界大同,那么中西方市民文化的差异就显得大了。陈寅恪说中国文化最不缺的就是自由。各人化各人,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要说会享受,中国人不输给任何人,但比起西方的理性、参与性、平民性又总觉得差点什么,或许只有重回内陆与草原模糊的边界处,才能找到我们丢失的东西。

蒙古王Mongol(2007)

又名:成吉思汗 / 蒙古王:成吉思汗的早年生活 / 铁木真:开天辟地 / Mongol:The Early Years of GenghisKhan / Монгол

上映日期:2007-09-20(俄罗斯)片长:126分钟

主演:浅野忠信/孙红雷/Khulan Chuluun/艾丽亚 Aliya/Amadu Mamadakov

导演:Sergei Bodrov编剧:Arif Aliyev/Sergei Bodrov

蒙古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