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周刊》2185期,2010年9月25日出版。
录入:nico7e
*转载请注明来自【百度俱乐部/Redforum】,谢谢合作。

【集体回忆】

当年争议,还看今天
《烈火青春》被删了什么?

今日电影有分三级制,回想八八年实施以前,电检制度经常被批标准全无,又流于个人喜好,更时有政治审查,遇上港产片的花样年华,题材不拘、创作踩界,以致涌现许多极具争议性的“禁片”,《烈火青春》是当中的经典。
谭家明、陈韻文、刘镇伟、余允抗、张叔平、关锦鹏、张国荣、叶童、夏文汐、汤镇业……风华正茂、粒粒皆星,凑成不可再得的梦幻组合。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廿六日,各大报章的娱乐头条,均将焦点对准一部电影——原定在上一天(廿五日)正式开画的《烈火青春》,忽然被电检处勒令禁映,并需重新检查审核,理由是十八个教育团体及廿六间学校校长联署向布政司投诉《列》片意识不良,没有看过电影的司徒华高呼教坏年轻人,时任布政司的夏鼎基爵士遂下旨叫停。

世纪影业两大巨头,也是《列》片监制刘镇伟与余允抗,当日租下一间酒店房,相约两位传媒界朋友共商对策,刘镇伟忆述:“两位朋友觉得可以用法律途径解决,于是我们策划反击,结果只需作出很小修改,电检处便让我们继续上画。”禁映一天,世纪损失大概一百万,包括票房收入及律师费。

世纪反扑,电检处办事效率奇快,即日下午四时已召齐重检委员会的七位成员(包括影视娱乐处专员华德,三位来自教署、社署及民政署的“官方人士”,另三位由民选而来),经过讨论后,七位成员一致通过电影毋须禁映,只要删减约两百呎有关性爱,暴力及对白的菲林。“重灾区”分别是张国荣与叶童在公寓的初夜,以及传诵至今,夏文汐和汤镇业在电车上的情欲写真,导演谭家明说:“我记得有一个镜头,是汤镇业脱掉了夏文汐的内裤,然后抛出电车外,但最终被剪掉了。”

曾有重拍念头

追源溯始,经典一幕实属无心插柳。最初的剧本构思,阿邦(汤镇业)与Kathy(夏文汐)乘搭电车后,返回女方的家才翻云覆雨。偏巧那个场景出现阻滞,谭家明意念一转,何不改在电车上?“电车在轨道上行驶,他们在车上做出轨的事,layer(楼主注:层次)会更加丰富。”

放诸今日,公开性爱依然是敏感题材,很难想象地铁、巴士、电车等高层大员会愿意借场让电影人“为所欲为”,八十年代反倒宽松得多。“我们租了一架电车,司机在楼下驾车,我们在上面干什么,他不会知道,又没有什么公关在场;拍了一整晚,过程十分顺利,两位演员也很合作。”谭家明记得,事后好像收过电车公司的投诉,但详情不甚了了。

“之前我有个想法,当时Leslie(张国荣)仍在生,我打算重拍这部电影,或者有底片的话,我可以重新修复部戏,像张国荣与叶童那场床上戏,我其实拍了很多,但我问过美亚(发行公司),他们说其他底片已没有了。”谭家明说,以前香港一直没有认真存片,遇着某间冲印公司停业,内存的底片一下子变成“无主孤魂”,几番转手之后,更不知何去何从了。(楼主和音:不知何去何从,不知何时相逢。)

抽象概念说故事

创作缘起两个人

燃起《烈火青春》的药引,刘镇伟一锤定音:“整件事,由谭家明而起!”

也许没有几多人知道,电影的本名叫《反斗帮》,谭家明说:“是余允抗找严浩改的,《烈火青春》很适合这部戏的主题,英文名《Nomad》就是游牧民族。”他想拍出年青人的活力与生命力,表达感情大胆直接。“当时我正读着尼采哲学,有班游牧民族不断探索,同时我又看了法国作家George Bataille(楼主注:印刷错误,实为Georges Bataille)的一本书《Story of the eye》,内容讲几个年青人享受性爱,颠覆传统道德价值观,最后不但没有受到批判,还坐船与贵族重新出发,这是好厉害的一本小说,电影故事亦从这本书发展而来。”

洗头合乎逻辑

谭家明向世纪影业讲解剧本,话事人刘镇伟被他深深打动了。“当时我在菲律宾一间银行任职,公司开了间电影公司,因为我读过graphic design,有美术底子,便派我来打理世纪;那个年头,嘉禾与邵氏最大,刚成立的新艺城拍商业片好劲,我想帮世纪找一个定位,就是让一班新浪潮导演尽情发挥,既可以好商业,又可以拍art film。”没有任何影圈人脉的他,找了余允抗当盲公竹,历年出品《凶榜》、《宾妹》、《杀出西营盘》等好戏。“虽然当日不懂导演、编剧,但我不是一个局限的人,听过谭家明的说话,我觉得件事会好work、好有爆炸性,相信他是个带动潮流的人。”

谭家明的电影语言、拍摄手法、甚至主角们的言行举止相当前卫,中、西、日文化不断crossover,跟八十年代初盛行的写实作品大相径庭。“很多人误解我这部戏是写实青春片,但《靓妹仔》才是写实,我以一个抽象概念去讲“energy”不像传统故事般起承转合,我用的是片段式,写一班好free的年青人,做任何事都好即兴,等待生命力爆发一刻,譬如叶童的生活就像一个流浪汉,背着个袋四围走,所以她会在洗衣铺洗头,完全合乎逻辑。”

结尾何以大杀戮

监制导演披露争拗真相

《列》片最后七分钟,堪称多年来悬案一宗——何以一直laid-back(楼主注:随性)的调子,会到结尾忽然急转直下,弄出一段赤军大杀戮?

先听谭家明的原本构思:“剧情发展到最后,四个主角去了大屿山,开始田舍式生活,之后乘船出发去探索,遇上赤军被杀掉;船是年轻人向远方出发、探索的工具,所以在海上进行大屠杀,意义上准确、恰当好多。”要在船上拍摄动作戏不是易事,set up需时、牵涉更多的资金,在当时已不断超支的困境下,无疑百上加斤,即使已在西贡开工,最终也要无奈放弃。“大家倾唔埋,公司觉得在海滩上拍咗就算,余允抗找了唐基明、钟志文、武术指导鹿村做导演,自己又拍D,好似落雨收柴,无端端杀完一轮,好突兀。”

原定一百万的制作成本,经过断断续续、长达一年的拍摄周期,已急涨至三百万,负责签支票的刘镇伟摆摆两手:“每日都听到超支,但I don’t mind,反正都超的好犀利,应该让谭家明继续拍下去,余允抗却企硬;阿谭从来没有想过要你几多钱,他只想一直拍下去,当去到一个方向,跟钱银有好大冲突,公司最后告诉他没有这个钱了,应该让他想想改拍什么好,但余允抗没有给他这个时间,自己便走去埋尾,处理手法有点不对。”当时,他正在外国收购院线,“撑他(谭家明)撑到最后,终于撑不下去。”

不理天大理由

站在监制的立场,余允抗强调,这个决定是必须的。“除了计算成本、还有上映档期、演员合约所限,身为监制,不可能让导演无了期的拍下去,除非重新计数,怎样都要有个full stop(楼主注:句号),有丑人出来叫停件事。”事件无关对错,“直到今日,谭家明依然是我颇尊重的一个朋友。”

唯一安慰的是,剪接权始终在谭家明手上,他竭力补救,令构图更有美感。“虽然不算完整,但其实从影以来,我最钟意这部戏,好满意整出戏的氛围,大屿山那段更是高潮所在,所以我对部戏的认可,也是去到这个位。”时间为谭家明平反,到今日电影已成经典,余允抗说:“从创作上看,这部电影绝对是超前,票房绝不影响导演的成就。”刘镇伟深表认同:“我可以讲一句,这部电影已令他得到应得的尊重,不需要再介怀当中的过程了。”

【惹火的香港电检制度】

八十年代初,电检问题不时辣着火头,虽有十五页的《电影检查标准指南》可供参考,但如何演绎却因人而异,往往令电影人无所适从;八〇年由徐克执导的《第一类危险》犯禁,变身《第一类型危险》即获通过,另一部法国色情片《一箭四雕》不行,改为更露骨的《一箭四娇》却没问题,据说是因当年电检处对“刁”音特别敏感,成为一时之笑话。

要说香港电检的发展史,一九五三年是个转折点。战前,香港并没有对电影监管的概念,直到中丅共取得政权,港府恐怕有人会拍摄题材敏感的zheng治电影,五三年将二十多位左派电影工作者驱逐出境,并订立较严密的电检条例,由新闻处处长领导执行工作;七三年,再由当时的民政司署电视电影事物科编印《电影检查标准指南》,但又非正式的电检法例,检查员唯有根据个人喜好评戏,更甚是“以政治干预电检”,《再见中国》(七三年)与《皇天后土》(八一年)都因题材触及文革而遭禁。

八七年三月,《亚洲华尔街日报》将香港电检在没有法律基础下进行的秘密公诸于世,引起争论,行政局与立法局随即闪电成立专卖小组,审议新订的电影检查条例草案;八八年十一月十日草案生效,电影开始分三级制,被评为第三级电影,需年满十八岁或以上人士才能入场观看;九五年,再将原有的“二级电影”分为“二A级”与“二B级”,“一级”与“三级”维持不变。

【谭家明小传】

谭家明生于四八年,在华仁书院毕业后加入无线,从《欢乐今宵》的场务、《双星报喜》的外景导演,到拍出《七女性》、《CID》等传世剧作,七六年的他早已表白心迹:“拍电影,是我的最终目的。”首部《名剑》被视为新浪潮电影的开山典范,八九年拍罢《杀手蝴蝶梦》后赴台转任广告导演,二〇〇年应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院长崔明慧之邀回港任教,近作《父子》荣获第廿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五项大奖。

谭家明不认可的结局:

对片末的沙滩大屠杀,谭家明狠批得毫不留情:“没有完整铺排,一来就是快艇杀杀杀,太粗;最后叶童翻开小艇,用箭射死赤军,好搞笑,动作设计太草率,只能在剪接上尽量补救,几可惜。”

补充两个非常之有看头的红版旧帖链接:

[资料]《香港电影新浪潮》:http://bbs.ent.163.com/bbs/zhangguorong/159218.html
除了有谭家明等多位导演在“新浪潮”时期的简介和事迹叙述之外,还有N篇《烈火青春》当时上映后的影评。
另有多则爆料,包括——
1. 《烈火青春》中给哥哥的部分对白进行后期配音的人是谁?
2. Leslie真正的偶像是谁?
3. 《阿飞正传》中跳恰恰的那段,配乐是谁选的?不是王墨镜哟!

在「後新浪潮」時期寫劇本 (有關烈火青春):http://bbs.ent.163.com/bbs/zhangguorong/160266.html
作者陳冠中先生是《号外》杂志的创始人,然而在本贴中出现时,他的身份是《烈火青春》的编剧!另外,2006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曾重映过《烈火青春》,这次放映会是由《号外》杂志赞助的,相应的,还有一个关于这部电影的座谈会,很多爆料啦,慢慢睇~
在《风流无价灼灼其华 张国荣人间光影》中,有一段谭家明对张国荣作为演员的评价,很到位:

张国荣作为演员,最优胜之处在於他「自信」而不「自我」。他对自己演绎角色的能力充满信心,从不拘泥於一己的「型象」。他的「自信」源自他对角色的准确掌握与深刻体现。是以每次演出他都能放低「自我」,直接「生活」角色。他从不在影片中摆姿势扮有型。技穷者的戏法他不屑为之。他是真正的艺术家。——谭家明
---------------------

我觉得这段话里面有两处很有意思:

1.从不拘泥於一己的「型象」:
我曾经以为是输入错误,应该是“形象”,后来琢磨了一下,觉得是自己的理解有误。“型”,样式、类型。谭家明说张国荣“从不拘泥於一己的「型象」”,是指哥哥对自己塑造角色类型的突破信心十足,因为他有能力对角色进行深入灵魂的解读及精准体现。相比之下,“形象”是表层次,而“型像”的意思就更深了一层。

2. 直接「生活」角色:
这个说法非常之贴切,也是演员的至高境界,与“演员作者”异曲同工。一般来说,就算是演技高超的演员,运用的还是演技,塑造出的角色会是“演什么像什么”,其实这已经是很高的评价,毕竟演什么不像什么或演什么都像自己的演员大有人在。而张国荣可以说已经超出了“演什么像什么的”的范畴(客观来说不是每部电影,毕竟他也有成长的过程,但从早期就已有迹可循),而是“演什么是什么”,“像”和“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这个“是”,就是“直接「生活」角色”的结果,这是件除了需要努力,更需要天份的事情。

应该说,谭家明看懂了张国荣。

烈火青春(1982)

又名:Nomad / 反斗帮

上映日期:1982-11-26(中国香港)片长:96分钟

主演:张国荣 Leslie Cheung/夏文汐 Patricia Ha/汤镇业 Ken Tong/叶童 Cecilia Yip/翁世杰 Sai-Kit Yung

导演:谭家明 Patrick Tam编剧:方令正 Eddie Ling-Ching Fong/邱刚健 Kang Chien Chiu/陈冠中 Koon-Chung Chan/谭家明 Patrick Tam/陈嘉仪 Joyce Chan

烈火青春相关影评

zyx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