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民工1》,拍的2005年的朱晓光。第一部片看着真的难受,人都说穷则思变,这人呢就是穷又不思变,没能力,又不努力,甚至穷得被小姐欺负,这是有多失败。每天在拍片,问他拍些啥,想法说得飞起,实际上呢,自己的DV连开机都开不了。修了坏坏了又修,没钱买新的,连空白录像带都买不起。他反复说中国人多,那中国人这么多你只是众多的失败者中的一个,这样的人多了去了,拍这人有什么意义呢。整个片就给我一种很颓废消极的感觉,不知道导演拍这么一个人的态度是什么。

《艺术民工2》,拍的2018年的朱晓光。第二部片首先介绍了一下第一部片取得的社会反响,介绍了一下朱晓光的家庭背景(似乎在解释,他沦落这么一个境地,是因为他没爹没娘,一穷二白,出身不是他的错)。设备好了一些,该有音效有音效,画质不那么渣了,手也不抖了。导演拍摄技术明显提升,有节奏,犀利,干脆,最重要的有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里面。有一些没有拍到的,比如朱晓光这些年在什么地方当过演员,在什么地方拍过片,做过什么事,用照片的形式来展现。让人觉得这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至少不那么失败了。就像背景音乐(破碎乐队《生活》)唱的一样,“我没有选择,我没有方向,我没有希望”,但是我就是这么活着。给我感觉就是这个人还OK,片子也OK,两部片连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也看到了导演的成长。

但是问题在于,第一部是比较客观的一个纪录,而第二部有更多演绎的感觉,导演有明确的目的去塑造一个这样的形象,这样显得就不那么客观了。映后交流中导演和被拍摄者自己也说了,第二部片其实是导演在主导,创作性更多,和人物没有多大关系。包括导演的一些主动设问,还有在暴风雨中舞蹈那一段,体现一种导演想表达的人生态度。但是朱晓光这个人物,在片子中其实是被塑造了一个形象,被赋予了一个意义,他本人的人生是不是真的这么有意义?他是不是活得像片子中那么坦然那么潇洒?不得而知。

第二部片最后有一些片段是05年那部片的回放,我不知道导演和被拍摄者看到十几年前拍的片会有何感慨,我自己觉得,有种危机感。大学毕业时,我是什么样?现在呢?我有没有一点变化?十年后呢?我要和他一样顺水推舟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混吃等死吗?不,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我觉得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活着。

今天放映前还有个学纪录片的妹子说想要拍我,我想,如果跳出自己的生命,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我有什么值得拍的?我现在的生活,是否和《说废话的人》里的小年轻,和《海石湾》里的老马,《驯马》里的冬冬,或者这部《艺术民工》里的朱晓光一样,平凡,有一些特别之处,但又无法掩饰其人生的失败?虽说是否“失败”这个评判标准可能每个人不同,但我自己认为,穷又不思变,还去抱怨,就是失败的一种形式。

要么你安贫乐道,无欲无求。要么你就去努力,去改变。你一边抱怨自己工作累工资少没自由,一边又不愿辞职不愿学习没有勇气把自己抛向未知,就像一个胖子不努力减肥却整天抱怨自己胖。

毕业之后我一直在苟延残喘,挣扎着,不愿放弃我爱的艺术,也不愿放弃能让我衣食无忧的这份工作。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有去尝试,最后却发现其实都不是我最想要的。我就像个无头苍蝇,在玻璃屋子里撞了这么多年,还一直没有找到那扇开着的窗。回武汉这两年,我一直没玩醒,受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我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无用的社交没有任何意义。

朱晓光把那些有所成就的人称为“偏执型人格障碍”,真他妈笑话。一个人一事无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坚持,你要没有那份偏执,注定就一辈子只能是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蝼蚁。



艺术民工2(2018)

又名:艺术民工2——打破幻想

上映日期:2018-09(第三放映)片长:72分钟

主演:朱晓光 

导演:王家辉

艺术民工2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