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唯的原声,让我收获如此之多,初冬的深夜,我强忍着一阵阵突入袭来的睡意,也要记下我心里的想法,仅仅是因为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这样的一部片子如此贴切我的生活。

有时候在想,我不需要什么丰功伟绩,也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只要让我真真实实的活一回,感受生命带来的真切,不管是活得承重也好,或者是活的轻盈也罢,就算再怎么平淡的生活,对我来说也是精彩万分的。

我喜欢电影中那个桥段,王君生翻着老照片,想着过去发生的事。那是对回忆的描写,回忆就像梦,是意识领域的东西,属于形而上,但是回忆又不是梦,因为它切切实实的发生过。顺便说一下,窦唯在这部分所作的音乐十分的出色,他说过他一直活在梦中,也许最能领悟这种抓不到却又感受得到的感觉吧。那些过去发生的事却串成了他到现在为止的一生,尽管看似平淡,却饱含感情。我特别中意于那一段,王君生想起年少时,一个精神抖擞的女红卫兵向他走来,而他假装弯腰系着鞋带,悄悄的看着女生从自己的身边走过,随后站起追了上去……

这让我想起了父母的爱情,听母亲讲,她在初遇父亲的前一夜,做了一个怪异的梦,梦到她的门口放了一个画架和一把吉他,梦醒来的早晨,院子里果然放着一个画架和一把吉他,母亲此时万分欣喜,她悄悄地走近了它们,拿起画架细细地在阳光下端详着。单位的大姐忙对母亲讲,这是新来同事的东西,你别乱碰,母亲听闻后就在放下的同时,看到了新来的同事——我的父亲。多少年后,她跟我讲,我那天确实脸红了。

尽管我们身上流着父母的血,但是我们却永远参不透那段没有我们陪伴的、属于他们的青葱的岁月。对待那段岁月,我的态度是模凌两可的以及矛盾重重的,不知道是应该羡慕还是去打破。我羡慕于那简单却丰盈的美好,没有物质的影响,单纯的爱慕便可以成其眷属;可我却又想打破,毕竟那是属于毛时代的爱恋,市场经济带来的高房价似乎已经让我们开始承受不起这份美好。

记不清什么时候了,我不知羞耻的问我妈,你爱我爸吗?我妈神色慌张的回答道,不爱!我则接着不知羞耻的说,不爱那你们还结婚?曾经以为,子女是维系父母婚姻重要纽带的关键,这种荒唐的想法可能来源于父母的一次争吵过后,我那独生子女自我本位主义思想的萌发,如今想起来真是幼稚到了极点!

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相濡以沫十多年,围绕着茶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也照样充满着爱意,只是穿上岁月的外衣,不让人觉得好分辨而已。当王君生得不到房地产商的赔款,又要给妻子一个答复时,他东拼西凑的借钱,这难道不是爱?当王君生扯谎告诉妻子自己降职为主任时,那听起来荒唐而可笑的理由,竟换来妻子理解的微笑,难道这不是爱?而此时想想我的父母,我不禁会心一笑,这难道不是爱?

影片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是从生活中走向银幕里去,王君生夫妇俩几乎是所有80后父母的写照,为日常琐碎之事的拌嘴,为家庭的操劳,对子女的期望,不是历历在目,而是历历在心。妻子数着王君生借来的“赔款”责问道为什么这么少时,儿子在后面不耐烦的说,钱钱钱,你们就知道钱,粗不粗俗啊?好像这样的话我也讲过,而母亲通常会说到,没有钱怎么养活你啊!

好像对于子女来讲,父母最大的幸福可能就是让你感受到幸福,为此他们辛苦的赚钱,让你尽量感受不到物质的贫乏,他们还会为你付出最大量的爱,让你的精神不会因为缺少爱而空虚。父母可以有充足的底气说道,我太了解你了。的确如此,子女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创造了你,便有了解你一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却也使得他们认为“子女往往不理解父母”。

还好有那本日记,那本让王君生看得热泪盈眶的儿子的日记。镜头前一向自私甚至是有点冷血倾向的儿子,一直不得我的好感,我甚至觉得他绝对可以称为长辈们攻击80后独生子女的典型。但是他却始终努力着,看似是为自己的前途,可是实际上却是为了不辜负这个家里所有人的期望,他知道自己家里经济面临危机,甚至不想考大学,想出去工作缓解父母的压力,他把一切都告诉给日记本,他悄悄的说道,爸爸妈妈,我都理解。

影片的最后,王君生告诉儿子“好多人的父母都下岗了,而你只有母亲一个人下岗;好多人的家长都是工人,而你的爸爸是厂办主任;好多人只有一间房,而我们有两间。好多人家里都有不幸,而我们家一直很太平……所以,你应该感到幸福。”

知足常乐,这是专属于小人物的幸福,虽然略显平淡,却依旧显示出爱的美好,在窦唯的音乐里,感觉越发强烈。

PS.
《我最中意的冬天》改编自梁晓声先生的中篇小说《疲惫的人》,此部影片作为我国第一部取得国家电影局放映许可证的独立电影,而窦唯则负责了这部影片的所有音乐工作。

此文刊登于第468期《看电影》读者来信专栏。

我最中意的雪天(2001)

又名:What a Snow Day

上映日期:2001(中国大陆)片长:91分钟

主演:马迎春/孙秀晨

导演:孟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