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是19年最喜欢的电影,绝不仅仅是好看,而是被深深吸引,像小时候读故事书,明知是假的,但读的过程中全然忘记是假,只沉浸在一个人造的梦中。

为什么梦境会这么真实,大概因为是卡隆完全照着记忆复刻的,一开始看到房子是新造的就挺意外的。看电影的时候非常喜欢那幢房子,具体的陈设到整体的风格,太有味道了。铁门的装饰主义线条,瓷砖的质感,天井里投下的光,楼梯下边柜上陈列的佛像,厨房里的茶叶罐头,所有具体的细节让你无从怀疑场景的真实。就像当我回忆小时候的情状,最真切的永远是学校、医院的水磨石地面,卫生间茶叶末色调的小块方砖,吊扇叶片油漆脱落处露出深褐色被锈蚀的粗糙质地。

然后看到他还原了一整层当时的医院,一整个neighborhood,直至整一条街(那个长镜头!)所以导演真的也是非常有特权的一个职业吧,指挥那么多人力财力不过为了造自己一个梦。作家用词语画家用色彩总是相对方便的,而导演是用人、物、光影和声响造一个更具体的坛城,真实不虚。

影院门口那场戏,小贩应当怎样叫卖,提线木偶用什么材质的线更好,这不只是刻板的工匠精神了。而我特别喜欢阿方索的一个操作就是,每一个路人,什么年龄性别身份,去无数照片里找,找那张最像的脸,配上最合适的衣服。以前在前台从事非常枯燥无脑的工作时,最常和自己玩的一个小游戏就是,通过客户提供的信息,拼nao凑bu出ta是一个怎样的人,可能有怎样的经历。身份证号,住址,写字的熟练程度,发型,穿戴,行为,语调,态度,神情,所有可以观察到的信息,由此可以推断出的信息,这些信息相互之间的印证或冲突,勾勒出可能是怎样一个人。这当然是相当冒犯的揣测了,但因为仅只发生在我的小剧场中,应该问题不大吧……

人物的塑造当然是成功的,但我想吸引我的绝不仅仅是他们的演技,而是人物作为影片不可分的一部分,那样的场景里就应该是那样的人做着那样的事,天经地义又动人心弦。看了分娩那一段的拍摄过程,和那些扮演医生的医生一样,分不清戏里戏外了。我一直好奇导演是怎样让小孩也演得那么像的,当然影片比较划算的一点是多数场景毕竟是日常的,通过引导进入预设的情境,自然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有意思的是在拍摄这些剧情时专业的演员反而无措了。

另一个觉得难以置信的点,如果说纪录片的难度是在现场抓取转瞬即逝的关键性时刻,那么电影的场面,尤其是那些群像戏,明明大家都是演的,“摆拍”的,却要像真的一样,而且要同时发生(哪怕静态画面的经营布置就够难的了),简直难以置信。这种调度能力在我看来远比指挥战役的将领高明而精巧得多。

挺震惊的是还能在中国的影院看到shangjie的镜头,没有世界大战的二十世纪下半场,照样动荡不安。看到很多友邻对这部分的表达颇为不满,但我想正智本就不是电影的主题,不过是背景音的一种,因为这方面表达得克制而攻讦导演的中产出身未免可笑。

毫无疑问,这部片子已不仅仅是打上作者本人深深的烙印了,这就是他的母题,他的记忆,他的来处,大到国家民族时代背景,小到家庭际遇。当拍到男主人抛家的一场戏,突然觉得这不就是自己小时候父亲离去的场景吗。我特别中意作者当时的感受,不是哀恸,而是“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他那时的感受”。没有痛彻心扉,只是在那个当下,仿佛是yesterday once more,小时候最重大的事,那时还不懂,眼下,对上了,晓得了,明白了,能体会了,对一个中年而将进入晚年的人,什么分量。

看完幕后,才是一部完整的电影。



罗马:幕后纪实Camino a Roma(2020)

又名:罗马:建成之路 / Road to Roma

上映日期:2020-02-11(墨西哥)片长:72分钟

主演:阿方索·卡隆 / 

导演:Andres Clariond / Gabriel Nunc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