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的感受是,我刚刚认识了同时代的一个伟大的人物。

生活在互联网的日常便利中,几乎快忘记到了大学我才有了手机,到了研究生阶段,09年,我才有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当时没有微信,没有无线上网,网购的期望也不像今天——超市竟然可以送货上门——最快40分钟。才10年好像是一个世纪那么久,竟然不知道淘宝当时正在跟强大的竞争对手激烈的竞争,并且赢得这么痛快干脆。
对自己的后知后觉感到可怕,好像自己是一个时间线落后于地球的人。灌篮高手,花仙子,机器猫,木村拓哉,东京爱情故事,全都没有看过。因为家里没有电视。同学会讨论昨天的动画片,七巧板,而我家没有有线电视,所以我看不到,我不讨论,我告诉别人我没有兴趣。
避开热点,避开主流是我的一种保护色。因为经济条件有限,热点和主流跟不上,所以内化告诉自己,不是我掉队了,而是我选择去另一条路。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太妙了。高票房的电影我是不看的,越高的越不看,等着新闻媒体报道它其实是一部烂片。太妙了。竟然因为一部马云的纪录片理解自己的行为。



回到这个纪录片。
作者很棒,能把自己10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以这种文学,影音的方式进行记录。而且,他有两次选择离开,去认识世界,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勇气的。第一次是阿里巴巴的冬天,第二次是淘宝的春天。
马云。1995年还是一名英语老师,我认为是英语这个工具让他看到了世界和前沿,他争取一切机会提升英语,比如去杭州饭店跟外国人交流。比如给美国项目团队做翻译。这种模式在今天依然有效。
第一次去美国,他看到了互联网,搜索引擎。他发现中国在信息世界里是缺位的。他抓住这个机会做了中国黄页,目的是畅通全球贸易。他到处游说,寻找政府和商业伙伴,但是并不成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演讲和社交能力,开始发挥价值。对于天才来说,别人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他们天生就拥有。人生来不平等,平等是一个谎言。
公司成立之初,他告诉大家,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在阿里巴巴成立的前三年,他们没有盈利,也就是没有被证实的商业价值。只靠着一个远大的愿景,一种使命感,一种做事业的斗志。他去美国接受采访,在面对有攻击性的问题时仍然保持微笑,冷静和礼貌。强大到可怕。这样一个擅长演讲看似疯狂其实又很克制的人,必定是懂得人心,擅长利用人心的人。利用,在这里绝对不是贬义词。

事实上感性是给员工的,理性是给自己的。员工在为事业拼搏,而马云在用数字和财务进行管理。在跟ebay的竞争中,简单来说,他找到了对方的弱点,并直击要害。用免费模式拿下了市场,最终把ebay赶出中国。
在收购雅虎中国业务之后,面对媒体对雅虎给中国政府提供信息的商业灾难,鲜明的表明态度,以法律这个通用的商业时间规则进行回应,在我看来反而是给公司的价值观做了示范。所谓合规经营,是通用法则,但是国与国的“规则”可不尽相同。聪明透彻的让人佩服。


总结下来
1 学好英语,看更大的世界
2 为了使命和愿景而工作,或者追随一个有愿景和使命的老板,这能让人保持青春。



扬子江中的大鳄Crocodile in the Yangtze(2012)

片长:75分钟

主演:马云 Jack Ma

导演:Porter Eri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