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天枰的圆环
评电影《破浪》及Dogme95运动

DOGME95是新浪潮后一次全球范围内的电影创作方式上的革命。拉斯·冯·特利尔成为在丹麦电影史上与德莱耶平起平坐的风格化电影作者。他的地位将会在今后的电影研究中被不断评估与加强。本文将其作品《破浪》置于DOGME运动的大背景下,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本身存在对于电影创作、电影史研究上的意义。

技术至上主义的叛道者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电影制作工艺上的巨大发展,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行业里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工业生产将这种倾向发挥到极致。科技暴风酝酿了一场真实与虚幻的爆炸,人们有了新的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清洗真实,制造幻象。电影成为了由科技构成的造物机制,隐藏在真实的背后。如果说有声电影之于无声电影,彩色电影之于黑白电影的意义在于从无到有,还原现实,是对于物质现实的复原,那么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数字技术之于电影现实的意义在于创造现实,科技成为新的造物主,新的上帝。
《破浪》虽然不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DOGME电影。(“金心三部曲”《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中唯一有DOGME编号的就是《白痴》。)但是,《破浪》的意义在于,这是拉斯·冯·特利尔创作上的一个拐点。他抛弃了之前过分追求技术层面精巧的审美倾向而转向DOGME原则的创作实践。1996年《破浪》横空出世就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同时获得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评委会两项大奖。DOGME宣言作为一种电影制作规范在某种层面上说是一种限制,是对电影制作工艺日益精湛化的反讽,DOGME的导演们直接的口号就是反对好莱坞。他们认为好莱坞的技术至上主义直接是对电影真实性的曲解。追求外在的形式被过度的吹捧,真实的内在情感反倒被置于附加的位置。“故事”和“角色”是电影最具有魅力的本质属性。他们宣称:“我以导演的名义发誓,要克制自己的个人口味,我已不再是艺术家,我的最大目标是要在角色及环境中找出真理,我发誓会用一切办法包括牺牲我的个人口味及美学考虑去达到此要求。”
DOGME宣言的规则类似《圣经》中的十诫,而小组成员则扮演着牧师的身份,他们的职责是评判每一部申请加入的影片,如果认定符合规则就会给这部影片一个DOGME的编号。到目前为止,总共有240部影片获得证书。中国香港导演崔允信的《忧忧愁愁地走了》、韩国Dogme # 7: Interview(Directed by Daniel H. Byun)和新加坡Dogme #128: Tales from the Void Deck(Directed by Joseph Chiang)也位列其中。
其规则如下:

影片须在实景现场拍摄,不可搭景或使用道具;
不可制作脱离画面的音响,不可制作脱离音响的画面(除非存在于现场的有声源音乐,否则禁止使用音乐);
须手持摄影机拍摄,影片的故事不必在摄影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但影片的拍摄须在故事的发生地点进行(任何移动或固定镜头只允许在手提摄影里完成,不得使用脚架);
影片须是彩色的,不接受特别的照明(如果现场灯光太弱不足以曝光,这场戏就必须删除,最多只能使用摄影机附件的单一灯光);
禁止进行光学加工或使用滤镜;
影片不可包含表面行为(如谋杀、武器等元素的禁用);
禁止背离当时和现场(也即影片必须发生在当时当地);
不接受类型电影;
影片规格须为学院标准35毫米格式(注:Academy 35毫米,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35毫米影片技术规格);
导演之名不可出现在职员表中。
DOGME所有的规则和教条都是关于电影语言的,何被允许,何又被禁止。
DOGME把影片的重心完全放在了人的层面上,拉斯·冯·特利尔在拍摄过程中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电影技巧,手持摄影,无技巧剪辑,所有精致外化的形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则是人物自身的情感流变。《破浪》的直接观感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家庭录像式的电影,完全的作坊式手工艺电影。就像一个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拿起DV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它对准人物的脸一样,影片大量的特写镜头都把焦点放在了角色的脸上。人的脸是人身体上最为外化表现的器官,我们完全可以透过脸部表情的变化来猜度人物的心理状态。我们甚至可以说,《破浪》是部由脸部特写镜头构成的影片,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都是特写镜头的功劳。
故事片的角度上说,特写的丰富表现极力需要演员表演上的强度。特里尔采取的方法建立在演员和导演完全信任的基础上,女主角艾米利沃森在此片之前从未上镜,导演完全放任演员的表演,他采取即兴表演的方式,从未指定演员具体需要何种表演动作,何种走位。轴线规则,演员的动作是否连贯都不成为限制表演的条件,演员与镜头的直接交流被允许。唯一的追求就是增加演员自身动作的张力,解放了演员,解放了表演。抛开了技术因素,真正达到了表演的自由。而特里尔在剪辑方案的选取上也秉承了自由随性的原则。不同于传统方法,剪辑摆脱了视觉连贯性的规则, 人物情感为结构影片的中心。传统的电影规范技巧被漠视与涂改。

DV浪潮史前史的书写者

拉斯·冯·特利尔毕业于丹麦国立电影学院。他曾拍摄过四十多部商业广告片。离经叛道的《金心三部曲》之前使他成名的作品是《欧洲三部曲》。创作倾向上追求精致的电影技巧,是技术至上主义强大的支持者。他说过“我对电影技术有一种近乎恋物癖的喜好”,而电影学院提供的设备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能够用它们来一展身手才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然而令评论家大跌眼镜的是,《欧洲三部曲》之后的特里尔一反其作风,于1995年与同是丹麦导演的提出了DOGME95的创作宣言,随后的《家庭聚会》、《白痴》、《敏郎悲歌》等影片为当时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画面不稳定,焦点犹豫是DV拍摄本身所带来的缺欠,但任何技术缺陷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出发点。DOGME不仅反对好莱坞的技术至上主义,同时也对新浪潮电影的精神内涵提出质疑。60年代的新浪潮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电影创作的风景,“摄影机自来水笔”,“作者论”是其中精神价值的体现,但归根结底,新浪潮电影仍旧是中产阶级创作的中产阶级浪漫情调电影,这场运动最大的效果或许是让一批战后的新鲜导演进入观众的视线。DV创作的特点强调即兴,自由与夸张的个人色彩。摄影机告别了自来水笔时代而迎来了圆珠笔时代。电影作为话语权威和意识形态暴力机器的身份被改写。如何克服话语权威,抵制意识形态暴力更成为其电影创作的出发点。
这样造成的终极结果就是影像的民主化,影像既是电影又区别于电影,比电影表达形式更直接,表达内涵更深刻,表达范围更广泛。传统观念上故事片与纪录片有区分,但今天影像民主化时代的电影称之为影像,将故事片与纪录片,虚构与真实概念的界限虚化,成为真正的电影、真正的影像作品。戈达尔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如果说,戈达尔的意思单就指阿巴斯将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分野重新合并上的话,那么,可能DOGME在这点上比其做的更为的彻底,更为的果断与坚决。我们或许可以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DOGME。

北欧电影学派的光大者

北欧电影学派(也称斯堪地纳维亚电影学派)无疑在世界电影版图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北欧独特的地理环境滋养了伯格曼,德莱耶这两位电影史上的大师。丹麦和瑞典也就成为了北欧电影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北欧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漫长而严酷的寒冬都为北欧电影带来与其他地区风格上的迥异。
北欧文化上有其自身特点,古代北欧有着神秘的异教文化崇拜,又有迥异于其他地域神话的北欧神话。北欧神话不同于其他神话形态中的时态,它具有独特的末世情节,而其他神话却以开天辟地作为其出发点。同时来自西欧的基督教文化也在这里同本地文化冲撞,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气质。易卜生、斯特林堡甚至是童话作家安徒生都有着沉痛悲怆,严酷冰冷的内质特征。拉斯·冯·特利尔承接德莱耶,他的作品同样蕴含着相类似的成分。这一点《破浪》相较《金心三部曲》的其他两部更为突出。
拉斯·冯·特利尔在各种场合的访谈中反复提到德莱耶对他的影响。他本人就曾拍摄过德莱耶编剧的电影作品《美迪亚》。宗教,女性是德莱耶电影中两个重要的主题。“年轻的时候,被灌输过不少宗教的观念。作为一个年轻人,你可以寻求一种更为极端的宗教。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我更趋于德莱耶的观点。因为德莱耶的宗教观点的精髓是人文主义。他在他所有 的影片中也指责宗教。收到指责的是宗教而不是上帝。《破浪》中的宗教观点,也是如此。”故事发生在一个长老派教会所严酷管制的村子里。其中一个安排的细节是村子里的教堂没有钟。文艺复兴时期,铸钟需要十分复杂的工艺才能完成,因此上帝被称为铸钟者,因为只有上帝才能完成这项工作。钟声代表着天堂之音,民众拉响钟声为此祈祷。女主角贝丝死后,村子里的神父判定她下地狱,而影片结尾一个从天空中的俯拍,天堂里的钟声大作,为贝丝奏响,最终的评判者不是人间教会里的长老而是上帝。可见对于特里尔来说,他所要反对的并不是宗教内在的精神实质。教会采取各种规范来压制人的本性,特里尔所反对的就是这种世俗化的方式,外在形式上的压制与教会的严酷统治。
德莱耶惯常把女性作为故事的中心,特里尔也是如此。如同古典文学小说一样,《破浪》全篇分为八个章节,分别是贝丝结婚,与简的生活,孤独的生活,简的病,怀疑,信念,贝丝的牺牲,葬礼。从情节上就可以看出,特里尔把影片描写的重心放在这位受尽苦难的女性身上。《金心三部曲》的名称源自特里尔孩童时代看的绘本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天真善良的小女孩在森林里旅行,随身只带了面包果腹,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需要帮助的人们。小女孩很乐于把自己身上的一切分享给这些人。最终小女孩变得一贫如洗,赤身裸体。即使这样,小女孩也仍旧充满信念的说“这一切我都能应付。”《金心三部曲》中的女性都有绘本小说里女主人公的影子,或者说,这个善良的小女孩是这些女性角色的原型。伯格曼曾说,“人与人之间有爱,上帝因此而存在”。贝丝的人物自身充满深刻的宗教信仰与自我牺牲精神。整部影片安排了贝丝八次自己与上帝的对话,她拥有信仰,她时刻向上帝祷告,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相信她所要面对的是上帝对她的惩罚。她需要受到惩罚,惩罚以勇敢的殉道来完成。
DOGME运动其自身的对电影自身形式层面的探索远远走在了当代电影的前端。它所倡导的艺术精神远超丹麦本土而在世界电影版图上开花结果,极大的改变了当时电影创作的倾向。尽管在此之后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的电影运动悄然沉寂。其主要代表导演也纷纷转向其他形式的电影创作。但是,它作为新浪潮后又一次电影运动深深的影响了当代电影创作的风貌,它电影语言上的风格出现在大量的商业片以及个人DV影像作品之中。2007年Michael Winterbottom讲述《华盛顿邮报》战地记者丹尼尔•珀尔故事的电影《坚强的心 》(A Mighty Heart)在外在形式上就深受DOGME风格的影响。而DV时代出现的大量创作群体或显或隐的将其规则作为其自身创作上的标尺,独自完成着更多的可能。电影《破浪》可以看作是DOGME95运动的始作俑者。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它既是一种对电影最原始初创时刻的回归,又是对电影未来方向的指引。如果整个电影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那《破浪》就是将这条直线弯成一个圆环的那个交点。

参考文献:
【英国】司迪格·鲍戈曼 《与拉斯冯特利尔的对话》,《画面与音响》1996
【丹麦】彼得·伦德尔 Dogme官方网站
Edvin Vestergaard Kau Auteurs in Style The Heresy or Indulgence of the Dogma Brothers p.o.v. A Danish Journal of Film Studies
Trier, Lars von and Thomas Vinterberg. "The Vow of Chastity." http://
www.dogme95.dk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1996)

又名: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港) / 破浪而出(台)

上映日期:1996-05-03(戛纳电影节) / 1996-07-05(丹麦)片长:159分钟

主演: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凯特琳·卡特利吉 Katrin Cartlidge/让-马克·巴尔 Jean-Marc Barr/阿德里安·劳林斯 Adrian Rawlins/Jonathan Hackett/Sandra Voe/乌多·奇尔 Udo Kier/Mikkel Gaup/Roef Ragas/Phil McCall/Robert Robertson/Desmond Reilly/Sarah Gudgeon/芬利·威尔士 Finlay Welsh

导演: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编剧: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彼得·阿斯穆森 Peter Asmussen

破浪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