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着贝丝那剔透的双眼,你可以在里面找到种种复杂的情绪,或惊恐或喜悦或不安或兴奋,很多时候更是交杂缠绕,可贝丝传达出来时,你会同时感到有一份浓重的情意于此,关于爱,关于亚恩的爱,关于对父亲的爱。

整部影片,犹如一部小说的叙述,细分了5个章节,让每个章节与章节之间用平和且预示性的画面来舒缓和调整整部影片的气氛和节奏。开篇的换了到中间的阴霾到结尾的解脱与升华。印象最深的是第4章和第7章:第4章Jan's Illness出现的章头画面是呈现阴暗霞光的村庄之上,一道彩虹在浑浊中渐渐清晰明亮,正如亚恩在伤病的痛苦中,贝丝一次又一次送去的甜美的亲吻和真挚动情的微笑。而第七章Bess' Sacrifice则由地平面上或幽蓝或银白的月光与红紫交加的霞光印染下形成一幅矛盾而又美好的画面,两个画面都有一种混乱却难以掩盖的美,而正如这两章的内容一般纠结却又顺理成章似地进行着,冲撞的情节冲击着贝丝的心房,冲击着人们的观念也冲击着我们的内心。

我们是否都认为贝丝是个蠢透了的姑娘?怎么会有人这样对自己自言自语怎么会有人这般对爱难以舍弃,怎么会有人这般毁灭自己?是的,贝丝是个傻姑娘,她是多么纯粹的傻姑娘,一心一意只是为了爱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可置否,贝丝这种热烈地爱的方式失去了自我在她看来她如同把灵魂卖给了魔鬼为的是从魔鬼手里赎回她可怜的亚恩,这份爱的力量使她掉进了漩涡之中,她不但没有挣扎着游出漩涡,反而一头扎了下去。从小失去父亲的贝丝不愿意失去亚恩——失去这一份在她看来是父亲送给她的完美的礼物,她一刻也离不开亚恩,她害怕像失去父亲那样永远地失去亚恩。最终,美丽而单纯的姑娘把自己最后的美好献给了魔鬼,坚定而不回头,她离世时那副苍白却印染着血迹的面孔露出了一丝惊恐“我害怕”她抓着小“嘟嘟”叫道,渐渐失去了她的生命,而就在这一刻我回想起影片的开头,老人们严厉地问贝丝“你想过有这样的价值吗?”而贝丝一脸天真烂漫地告诉老人们“值得”。耳边响起都是“嘟嘟”嘶声裂肺的哭泣声,而贝丝的母亲,认同自己女儿被村里驱逐的母亲也掩面痛哭起来。是啊,正如她母亲所说,贝丝是一个弱女子,新婚丈夫离开她几天便魂不守舍开始频频地闹情绪的弱女子,她是有精神病史的弱女子,她是在恶势力的男人面前哭泣求饶的弱女子,她是面对母亲把家门紧闭崩溃敲打的弱女子,她是最后死去也无法获得村里原谅的弱女子。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极度脆弱的女孩她是哪里来的力量去面对瘫痪的丈夫乐观地说他活着就好,她是哪里来的勇气去找男人做爱好求魔鬼让丈夫活下去,她是哪里来的力气从“嘟嘟”的怀里站起来去完成她最后的牺牲。她仅仅是个弱女子,更是精神有些错乱的可怜的弱女子,可是她在冲进教堂去与老人们辩驳的那一刻她的坚定,她的执着她的勇气是让所有人都难以忽视的,正如最后医生对她死因的裁定时,他心里明白贝丝最后是为爱而死的,而不是那所谓“正常的结论”——因为丈夫病症而引发精神分裂导致性欲异常增加。坐在医生旁边的贝丝亲人们心里也清楚地知道贝丝真正的死因。

命运或许就是这样爱捉弄人,是的,贝丝死了,但是亚恩活下来了,并下了病床不再完全瘫痪如烂泥,贝斯最后的愿望实现了。其实或许贝斯不做这般牺牲亚恩也会好转起来,可贝丝还是选择去做这次和魔鬼的交易,即便丈夫的本意是让她去寻找新的幸福。可执着的爱让贝斯看不清前方的路,她只知道自己要为此负责,她只知道自己深爱着亚恩,只有自己才能救他,不顾一切舍身投入火海之中,即使自己如何地难受,如何地痛苦,她也只有一个目标:为了让亚恩活着。

事情即便如此扭曲却已经发生了,一切不可逆转,当亚恩的奇迹发生,活着的人们都更愿意认为,这是贝丝带来的奇迹。贝丝觉得值得的牺牲,给悲痛的故事带来温暖的色彩,就像片尾那来自天堂的钟声和许久不见的阳光。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1996)

又名: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港) / 破浪而出(台)

上映日期:1996-05-03(戛纳电影节) / 1996-07-05(丹麦)片长:159分钟

主演: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凯特琳·卡特利吉 Katrin Cartlidge/让-马克·巴尔 Jean-Marc Barr/阿德里安·劳林斯 Adrian Rawlins/Jonathan Hackett/Sandra Voe/乌多·奇尔 Udo Kier/Mikkel Gaup/Roef Ragas/Phil McCall/Robert Robertson/Desmond Reilly/Sarah Gudgeon/芬利·威尔士 Finlay Welsh

导演: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编剧: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彼得·阿斯穆森 Peter Asmussen

破浪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