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情最终都不只是自我感官上的愉悦。
瘫痪的Young让苦苦痴恋着他的Bess通过与其他男人做爱然后让她的描述让他重新感受到爱的滋味。用俗世的眼观所看,这是一种近乎于病态似的“意识窥视”,通过Bess想象对方为Young,那么在这两者间,这就是一成立的“精神恋爱”。这听起来当然令人有点毛骨悚然,医生也将其解释为:Young已病入膏盲,意识已经变得混乱,他所说的都只不过是被病魔侵蚀后的胡言乱语。但,Young,是否在绝望中如他所说,被邪恶所占有,他在得不到Bess中通过Bess对自己的“背叛”从而让其淹没在无尽的羞耻和自责中:你对我所谓的爱也不过如此,当我在瘫痪时,你难道心中没有对我死亡的祝福吗?
Bess在各方阻扰之下都没有放弃,在绝望之中突破自己心中的精神和道德枷锁,从被船上船员的性暴力所吓怕,到后来冒着生命的危险再次回到船上,并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为她“不道德”的行为,她被驱逐教会,而那标榜道德高地的圣地最后在她的葬礼上声称她该下地狱。“没有苦难的生命不是真正闪光发亮的生命”,正如没有质疑同时绝对虔诚的教徒不是真正的教徒。每一次Bess祷告,她都尝试幻想“god”正在与她对话,已每一次对话的结束,不管她是多么绝望、恐惧、甚至疯狂,最后她都假想“god”会站在她这一边。这听起来完全是一非理性盲目祷告,但真正的信仰和爱情,难道又是理性的吗?
人是脆弱的,但又是无比的强大。Bess一直被视为“神经质”“愚蠢”的女子,每一个人都能在她身上得到几分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当英俊潇洒的Young愿意接纳她,她的好友Dudu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认为他只是一无谓的浪子,在玩弄着她的感情。人性之伟大的则是,在绝对孤独与无助中,人还能坚信那些形而上的概念如“上帝”“真理”。Young相反在瘫痪前自信、潇洒、正义,但他真正站在死亡的边缘,他也承认自己彻底被改变,他已失去希望,甚至签字同意Bess重新被送入精神病院,这反而是他背叛了Bess完全无条件的爱。
最后,Bess因为Young而死,而Young却奇迹般地康复了,似乎隐隐约约地暗示着Bess的灵魂通过他的身体得到了重生。此时,他成为了道德上的受难者,他被自己过去的懦弱和对Bess的放弃深感内疚,但剧中上帝的钟声让他重获新生,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整部剧的人物设定十分Dostoevsky, 那种人物对情感近乎于竭嘶底里的狂吼宣泄和对上帝沉默的绝望,都十分带有Dosteovsky的影子。手持摄影、浅景深、跳剪、超特写,这些Lars Von Triers的标志性风格,还是最终为了人物的表演而服务。在他的电影中,只有两个元素是绝对的主角:“表演”和“极端的情感”。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1996)

又名: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港) / 破浪而出(台)

上映日期:1996-05-03(戛纳电影节) / 1996-07-05(丹麦)片长:159分钟

主演:艾米丽·沃森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 凯特琳·卡特利吉 / 让-马克·巴尔 / 阿德里安·劳林斯 / 桑德拉·沃 / 乌多·基尔 / 米克尔·盖于普 / 鲁夫·拉加斯 / 菲尔·麦考尔 / 罗伯特·罗伯特森 / 芬利·威尔士 / David Gallacher / 大卫·巴特森 / Dorte Rømer / 克劳斯·赫朱勒 / 

导演:拉斯·冯·提尔 / 编剧: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彼得·阿斯穆森 Peter Asmussen

破浪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