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结尾的超现实过于急迫地表明虔诚于宗教信仰的基本立场,从而消解文本多义性,但剧情的信息量和文本厚度还是远超出预期的。如果把所有值得说的观影感受记录下来会过于困难,除非二刷。为了更高效率拓宽观影广度还是糊弄一下吧,说两个点:
自主性。闺蜜批评女主缺乏自主性,可恰恰是这番话引出“信念”章节中女主对自我选择的自主性,倒回去想闺蜜意图灌输的“自主性”观念也只是建立在她自己或大众的认知之上,而对这一点的忽视恰恰导致女主依靠自己独特的认知“曲解”主流价值观,就像《神秘巨星》里母女那段争吵,甚至能引申到女权主义者与所谓男权奴隶之间永恒的道德矛盾,如果看似天生的懦弱性格是由男权社会语境建构的,那她的主体性还值得被尊重吗?
而多次女主的宗教上身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归因机制,而它的失效的导火索则是心理医生用私人情绪强行灌输观点造成,而这直接导致“牺牲”章节女主走上那条毁灭之船。而最后宗教再次上身,与其说是归因机制的回归不如看成是打碎重建。机制失效后女主一直和外界价值观决裂,因为外界不断印证心理医生的观点,这是女主在小孩欺凌下再次晕倒的原因,而醒来时听到丈夫病情恶化的消息,她决定带着与世俗观点屡屡碰撞出的伤痕强行获得重生,再次走向毁灭之船。这种重生就是归因机制的重建,然而它并非建立在直面世俗并在永恒的冲突中不断提问和探索,而是简单粗暴的逃避之上,所以毁灭也就成了必然。可见错误归因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渗透之深入之顽固,这才是所谓重生的真相。希望这部不要是今年的个人最佳。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1996)

又名: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港) / 破浪而出(台)

上映日期:1996-05-03(戛纳电影节) / 1996-07-05(丹麦)片长:159分钟

主演:艾米丽·沃森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 凯特琳·卡特利吉 / 让-马克·巴尔 / 阿德里安·劳林斯 / 桑德拉·沃 / 乌多·基尔 / 米克尔·盖于普 / 鲁夫·拉加斯 / 菲尔·麦考尔 / 罗伯特·罗伯特森 / 芬利·威尔士 / David Gallacher / 大卫·巴特森 / Dorte Rømer / 克劳斯·赫朱勒 / 

导演:拉斯·冯·提尔 / 编剧: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彼得·阿斯穆森 Peter Asmussen

破浪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