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打算在加班加到头晕眼花满腔怨气后,爆笑一下,不料此片并非我想象中的美国派式喜剧,但题材简直是深得我心——仿佛回到了中学时代。
抛去片尾“old man die,young man live”的老套桥段,整部电影张力十足,勇泰愤怒与畏惧的心理交集相当传神。是的,至少我认为,每个男人的成长史,都应该或多或少的有暴力点缀其中,而打架,就是男人的成人礼——这个“成人礼”指的是“成为男性”,或许叫“成男礼”更为合适。
说白了,如果你12岁以后(再小就不叫打架),一直到18岁的这一段青春成长期内,没有像模像样地打过起码一架,那你就不太男人。这也是北野武经常表达的:没有经过痛与血洗礼的家伙不配成为成年人。所以在《坏孩子的天空》中,小马和金子被他弄得那么惨,还要咬着牙说“我们还没开始呢”。
好,以上通过分析主观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男孩到男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一定要打架的,打架是有益身心的。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客观原因。一个男孩在进入中学后,他可以好好读书,老老实实,不带任何其他想法,放学就回家,下课就坐在椅子上看书,带着一股典型高级知识分子般的清高与冷漠,只跟好孩子有交集,这样的话,他可能永远没有打架的机会。但,只要你并非以上所述的闷蛋,就一定有你找别人碴或者别人找你碴的机会,像片中的勇泰,性格懦弱又不愿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注定被欺凌者”的标准样板。而男孩自古以来就喜欢分群结党,有欺负你的,就一定有帮你的,所以建勇出现的时候,我不禁感叹,原来全世界的中学生、所有时代的中学生都是这样的,而这剧本对于这种小势力抗衡的刻画,太真实了。
现在,客观原因也有了,就是你不找人碴,也一定有人找你碴,二者的共同点是,在这个岁数,都要以打架来解决问题。对于一个懦弱的家伙来说,心理障碍足以致命。
刚进初中的时候,我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因为学校不在我住的那区,自然而然就要受欺负。当时就因为怕挨痛揍,屡次被人欺压。如是几次之后,我突然想通了,我不还手就肯定挨打,我干嘛不还手呢?于是在一次下课时间,我一个膝垫把找我碴的小子打趴在地,从此走上了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道路。
电影里的勇泰也终于出手了,把他的对手打得稀里哗啦。是的,那个年纪,你能不能打不是问题,只要你敢,你就能赢。所以阿叔让勇泰“自己爆发出的勇气”,比教给他的技术更重要。

另外,勇泰和父亲坐在秋千上,父亲问道“你抽什么烟?”,前者回答“跟你一样”的镜头,我十分喜欢。在电影中段,父亲谈到自己儿子不用功读书,老是混并且打架,这段场景我简直太熟悉了!当年有多少父亲指着我们这样骂过,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儿子其实很老实,只不过需要保护自己而已。而就像《头文字D》动画里,藤原文太说的那句话:小孩子打架,大人是绝对不应该插手的。
所以所有懦弱的孩子,握紧你的拳头吧,没有人能帮到你。





格斗术싸움의 기술(2006)

又名:格斗艺术 / 战斗的技术 / 战斗的技巧 / 打架的艺术 / Art of Fighting

上映日期:2006-01-05(韩国)片长:95分钟

主演:白润植 / 在熙 / 

导演:申汉率 / 编剧:闵东贤 Dong-hyun Min/申汉率 Han-sol S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