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本片以前,有两个历史知识要了解一下,一个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和南非政府的战争,叫布尔战争,一个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在新西兰和当地土著毛利人的战争,可称为“国王运动”。

1、关于布尔战争。之所以叫布尔战争,是因为当时南非的政府主要由布尔人组成,他们是居住于南非的荷兰、法国和德国白人移民后裔形成的混合民族,来源于荷兰语“Boer”,原意为农民。这个政府在1884年的时候发现了一处金矿,为了保护自己的开采权,布尔人采用高赋税的方式排除外来势力,而当时最主要的外来势力就是英国人,为此,英国人在女王的授意下对布尔人发动战争,十余年后,这场战争以布尔人战败告终。英国人焚烧屋舍,掠夺财产,绞死参展人员及其家人,把活下来的布尔人赶进原本用作难民营的集中营,在那儿,死亡率最高的时候可达40.1%,整个布尔战争期间,死在集中营内的布尔平民共有27927人,其中包括1676名老人,4177名妇女和22074名儿童。本片的男主角,就是这场战争存活下来的一名布尔农场主,他的家人惨遭杀害,而他自己则千辛万苦躲过了追杀,战争结束后,只身偷渡到了本片故事的发生地——新西兰;

2、关于“国王运动”。十九世纪的新西兰同样也是英国的殖民地,1860年代,大量的英国人涌入新西兰。当时英国的殖民范围主要在南岛,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殖民政府向北岛的毛利人提出购买协议,遭到拒绝,这些人当中的极端主义者发起了“国王运动”,用古老的武器和游击战术抵抗英国人的入侵,保卫祖先留下的土地。在经过数次战斗以后,“国王运动”以失败告终,极端主义的毛利人退居北岛中部地区,这个地区被他们称为“国王领地”,到现在也是毛利文化最浓郁的地区。到1872年的时候,毛利人的反抗完全被镇压,但他们对土地的坚守一直持续到1881年,之后才和平出让给政府。本片的男二号,那个被冤枉为杀人犯的毛利人,就是最后一场“国王运动”的幸存者,他的家人都死在了英军的炮火里。


本片的看点主要集中在追杀过程中,一方面,追踪与反追踪拍得很地道,笔者总结了部分技巧,在下文一点点列出;另一方面,则是浓郁的人文情怀,在追踪过程中,布尔人和毛利人因为共同的伤痛记忆,从追击者和被追击者成为战友,但影片没有很粗暴的让他们一致对付英国人,而是以很人性化的方式避开了英军的追击,最后奔向自由。影片最后布尔人的一个举动令影片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被冤枉、被损害、被侮辱,这些伤痛在自由面前暂时被放在了一边。有时候真佩服这些远涉重洋、辗转四海的男子汉,他们的心胸如崇山峻岭、汪洋大海一般辽阔。

追踪与反追踪的一些技巧总结:
1、踩着水走。在海边逃跑,一定要踩着水走,这样才不会留下足印,且不会留下气味,即便追击者戴上了猎犬也无法追踪你的气味;

2、随身携带刀具和火种。这是为了在野外捕食用。火种可以是火柴或打火机,但最好的是火石,天好的时候放大镜也可以。当然,最简便的办法是钻木取火,不过这个很考验功夫;

3、妥善处理自己的伤口。掌握一些草叶、泥土的疗伤功效,进入野外以后,只有它们才能治疗你的伤口。但更换的时候要妥善处理好这些东西,最好捏碎了扔入水中,否则追击者可以靠它们追查到你的行踪;

4、足印的研究在追踪过程中很重要,所以在一些隘口、分叉口,可以多走几道不同方向的足印以迷惑追踪者;
5、不要留下生活痕迹,如生过的火,削过的树枝等,这会让追踪者知道你在此地停留了多久,以及你的体力状况;

6、万一被追踪者抓到,要善于聊天,用自己的经历去打动对方,寻找共同话题;对被追踪者而言,这时候千万不要让敌人靠尖锐的东西和枪太近,哪怕他被绑的严严实实。

总之,这是一部充满了户外逃杀与生存技巧的影片。
可能因为与战争年代靠的比较近,互联网也没有将本来严肃的话题披上娱乐的色彩,所以那时候的电影人对待战争都更加感性,更富情怀,这在娱乐至死的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V信订阅公众号“野评人”,分享更多冷门好片。


狂野追踪Tracker(2010)

又名:追踪者 / 命悬天涯

上映日期:2011-04-29(英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雷·温斯顿 Ray Winstone/特穆拉·莫里森 Temuera Morrison/Andy Anderson

导演:伊恩·夏普 Ian Sharp编剧:Nicolas van Pallan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