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仇恨是随时随地可以引爆的地雷
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似乎看了不少了,特别是好莱坞拍的那些二战的影片。这部电影,主题或者基调和以往的那些二战的影片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差别,不外乎反战和人性什么的。不过,看完之后,想了想,终究还是觉得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的。
丹麦,记忆中它是和安徒生,是和海的女儿、是和美丽童话连在一起的一个国家。这部电影一开头就已经是德国战败了,德国军人在战争中对丹麦所犯下的罪恶我们在这部影片里没有具体的看到,但是,按照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比如,奥斯维辛集中营,或者简单的从一些影片的理解,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按照纳粹德国的那种尿性,想来丹麦人民所受的屈辱和苦难也不会比波兰人民好到那里去,而且影片告诉我们,二战期间,德军为了预防英美联军在丹麦登陆,曾在丹麦西海岸埋下了超过一百五十万枚的各种地雷,所以,我们完全理解影片中那些看管德国战俘的丹麦军官的心情,比如影片中的那个丹麦军官卡尔,对那些战俘,卡尔首先是仇恨,然后是厌恶,因为那是一伙曾经在他们国家犯下滔天罪恶的战争机器。但是,看着那些年轻的德国战俘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卡尔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那些国家和个人的仇恨,恢复了人的理性和感情,不再以看待罪犯的眼光去看待这样一群在战争中曾经迷失了自己方向的年轻人。最后,卡尔以违抗军令的代价私自放走了最后剩下的这几个年轻的德国战俘。不管卡尔的最后结局会怎样,总之,我们是被卡尔的这一举动言而有信的行为给感动到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大概是导演的自以为是吧。卡尔真的会把这些人放走吗?“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这句话其实很常见,我们看过许许多多的优秀电影都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就已经奠定了电影之所以优秀的某种因素。当然,并不是说真实性是优秀电影的必备条件,但毫无疑问,真实性更容易给电影加分,也更加容易打动人心。所以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粗制滥造的电影那么多呢?现实中那么多的题材为什么不去拍呢?不去反映呢?哦哦,这个或许要问一下导演或者电影的审查部门了。
影片中,去海滩排雷的德国战俘中的那两个兄弟,他们的结局让人唏嘘。是的,战争让他们兄弟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这条路上,他们家里也许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亲人了,他们只能相依为命,所以,当影片中的哥哥在排雷时候不幸被炸死之后,弟弟也崩溃了。这种兄弟情或许是他人无法理解的。人,为什么活着?凭什么活着?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对这两个兄弟来讲,对方就是他们之所以存在的全部意义,一旦对方不存在,这个世界也就失去了意义。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不同的人作出的不同选择,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卡尔最终会选择放走这些年轻的德国战俘,因为,对他来讲,诺言以及对年轻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大过了所谓的军令,也许,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军官或者军人,但是,他至少是一个合格的人。也许。在他的心里做一个有温度的人的意义远大于做一个只会服从命令的军人。
笔者所生活的海岛也有一大片一大片洁白的沙滩,这些沙滩和影片中的布满地雷的沙滩一样美丽。之前,走在这片沙滩上没有想到洁白沙滩和战争的苦难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现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再走在这片沙滩上,自热而然就想起了许多东西,想到仇恨是可以随时随地引爆的地雷,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对于历史我们不能遗忘也不能淡忘,但是,记住历史不是记住仇恨,记住历史是为了看清仇恨,要看清那些别有用心制造仇恨的政党、组织或者个人,只有看清那些仇恨的来龙去脉,才能放下仇恨,远离仇恨,让我们眼中和心里那片洁白的海岸和沙滩重新展现出它静谧的美。
分享:
0


喜欢

地雷区Under sandet(2015)

又名:十个拆弹的少年(港) / 拆弹少年(台) / 血肉之区 / Land of Mine

上映日期:2015-12-03(丹麦)片长:100分钟

主演:罗兰·默勒 Roland Møller/米克尔·福尔斯加德 Mikkel Følsgaard/路易斯·霍夫曼 Louis Hofmann/乔尔·巴斯曼 Joel Basman/艾米莉·贝尔顿 Emil Belton/奥斯卡·贝尔顿 Oskar Belton/奥斯卡·柏克曼 Oskar Bökelmann/莱昂·赛德尔 Leon Seidel/劳拉·布罗 Laura Bro/马德斯·瑞艾森 Mads Riisom

导演:马丁·赞里维特 Martin Zandvliet编剧:马丁·赞里维特 Martin Zandvliet

地雷区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