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街头是吴宇森80、90年代导演的黄金时期,风格最另类的一部作品,吴宇森本人据说对此片非常满意,但是这部作品的票房并不好。我觉得这部片子的剧情和张彻1973年的刺马,非常相似。在刺马中,三兄弟之中,马新贻占弟妻而杀二弟黄纵,马新贻被张文祥刺杀,张文祥则死于刑场;喋血街头中,阿荣为了钱杀死阿辉,阿荣最后被阿B所杀。而在那部1973年的刺马中,吴宇森担任张彻的副导演,所以很难说此片没有受到《刺马》的影响。
此片的背景是67年香港暴乱和70年代越战,三兄弟之间的矛盾不再集中于女人,而更多集中在金钱、矛盾与生命上。刺马注重的是三兄弟的人物塑造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我觉得这部片子拍人物拍的不如刺马,不可否认李子雄演的很好,但阿荣这个人物实在是太过单薄了些,他的台词三句话不离钱,听着有点烦,简直是脑门上写了“老子就要钱,你们都滚蛋”几个大字。梁朝伟和张学友都是演技大爆发,金马金像奖没给他们是评委眼瞎,那么此片哪里不好呢?剧情复杂,电影节奏拖沓,枪战爆头一路不停,正是:打不完的子弹,流不完的血。咋一看,剧情前后呼应、结构很完整,是吴宇森喜欢的剧本类型,但仔细品品,我觉得此片中很多剧情都可以删掉,尤其是所有关于女性角色的戏——吴导演在这一点上还是没有学到张老湿的电影精髓,女性角色该删就删,没有也无所谓,清一色男演员照样可以是一部响当当的好电影。
呐,假设此片中没有女的,因为某种原因,阿B和阿辉杀了阿强,三兄弟流亡越南,在越战和阿乐的影响下,三兄弟正式成为了亡命之徒,可惜此役中被北越俘虏,在北越集中营中,阿荣杀了阿辉带着钱逃了出来,阿乐和阿B发现了这一点,悲痛欲绝,阿B最后亲手杀了残废的阿辉,回到香港之后杀了阿荣。这样的话结构会不会简单多?文戏部分发挥的余地会更多一点。阿B老婆那条线实在是比较多余,我实在是没想明白有什么用。我原本以为梁朝伟作为小姜大卫,其主演角色是爱大哥然后杀了他的三弟,结果发现梁朝伟是有老婆的;我原本以为阿B老婆会是张学友老婆,李子雄会像刺马里面的狄龙一样,喜欢上喜欢上阿B老婆,结果并没有,李子雄一张禁欲系的反派脸显然更爱钱;我后来以为张学友会和梁朝伟打起来,结果也没有,他俩倒是爱的挺深沉的,阿B老婆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存在感……至于女歌手这条线,删了更不碍事儿啊,毕竟不是全片的主要矛盾。这样的话对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刻画的大概可以更深刻一些,文戏多一点,武戏少一点,节奏好一点,全片紧凑一点。
黄金时代的香港导演似乎多多少少都有点刺马的情节,1988年为了向张彻致敬,张家班弟子一起拍了义胆群英,而后吴宇森斥巨资拍了喋血街头,午马拍了西环的故事,陈可辛拍了投名状。刺马的故事确实很有张力,兄弟、情爱、背叛、杀戮,都是中国人热爱的戏剧题材,这样的人性故事,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能够拍出亮点。吴宇森的导演之路不似张彻,一路顺风顺水,他的导演之路曲折艰辛,他的人生观比张彻复杂得多,所以他拍的《刺马》,显然比张彻主要注重于人物表达、人物关系塑造上而言,更加复杂。此片虽然人物塑造不够完美,剧情有点拖沓,但拍越战显然是拍的好过我看过的任何一部港片,包括英雄本色3和投奔怒海。够暴力、够血腥、够绝望、够恐怖,英雄本色3浪漫化了战争、而投奔怒海对权力的控诉多过对战争的控诉,只有这部是认真在描写战争与战争背景下绝望的人性。大概就是因为这种绝望而压抑的战争氛围,使得全片给人一种“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的绝望。这大概也是此片票房失意的原因之一吧。

喋血街头喋血街頭(1990)

又名:Bullet in the Head

上映日期:1990-08-17(中国香港)片长:130分钟

主演:梁朝伟 / 张学友 / 李子雄 / 任达华 / 甄楚倩 / 袁洁莹 / 鲍起静 / 吴宇森 / 

导演:吴宇森 / 编剧:梁柏坚 Patrick Leung/吴宇森 John Woo/秦小珍 Janet Chun

喋血街头相关影评

尼玛
尼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