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第一次看这种年代较早的日式传统家庭伦理片,意料之外的没有沉闷感。虽然影片特意分成了三个章节分别概括,然而时间顺序的不变依然使影片节奏流畅。《儿子》萦绕在两代人对家庭理解的观念冲突上欲罢不能,将心酸不已的气氛笼罩在家庭最为常见的和谐之上。导演山田洋次虽然用《儿子》作了标题,但很明显是歌颂父亲极尽坚忍和付出的这一形象。虽然肯定着劳动者价值和积极生活态度,却也昭示了他们必然贫困的未来。
众人各怀心思,极好的群戏,构图极好,门柱的右边是有赡养老人义务的直系亲属(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妇),左边则是老人妹妹妹夫以及女儿(女儿不养老这个观念也是年轻人养老负担的一大难题,后来老人表示儿媳妇可以把自己母亲接到家中赡养时让儿媳妇很感动),而小儿子又在这场家庭会议之外,既又被排斥和格格不入之感,又在后文中证明他的孤独与老人的寂寞多么的心意相通
同样,年迈的父亲不仅仅成为了两代人家庭观念的矛盾点,更是上一代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劳动人民夹杂在了飞速发展的城市与落后乡村之间生活理念的矛盾点。老人对于传统的坚持是渴望“新富简”的年轻人所不能理解的,他们曾经的奉献与牺牲在得不到认可与回报时的辛酸也被忙碌的年轻人忽略。尴尬时代的尴尬主题亘古不变,养老保障制度、设施不完善(老人抱怨养老院私自扣押老人养老金)、年轻人买房养家压力大无力赡养老人(这点可以说是所有人的痛)、老人观念固执守旧(既不愿卖了乡下房子、又和子女搭不上话)、职业技能落后且年龄大在大城市就业困难(货车司机总是抱怨却也说出了实情)。

幻想的破灭让这一刻老人的背影分外冷清,我宁愿相信他不是死了,而是坚强的活了下去
儿子,除了指片中父亲的两个儿子以外,何尝不是东京这座繁华大都。对于建造它的劳动者们来说,自己所有的青春热血都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看着它成长的时间以及耗费的心力恐怕要比教育儿子都要多。这座城市于父亲这代劳动者而言早已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它就像他的两个儿子一样,成年之后迅速的离他而去。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当他再次和儿子们生活在一起时,也早已不是孩子小时候的阖家欢乐。在儿子面前,他除了父亲还是一个包袱;在东京面前,他除了是建造者便只是外来人。若即若离却永远割舍不掉,更像一个甜蜜的肿瘤。
所以影片从一开始虽然都笼罩在了炎热的夏季和梅雨时节里,当老父亲去了东京和儿子团聚再到返回老家时已是大雪弥漫。天气的转变对于剧情的推动起到了极为关键的铺垫,甚至第二次团聚的烦恼在寒冷的天气衬托之下压抑更甚。借着一周年祭日的机会,父亲让子女们返回老家。此时众人的心情虽然各怀心思却到底是团聚一堂,酷暑既像是一种隐秘的激动心情同样预示着矛盾的凸起,养老这个问题被深刻的摆在了长子面前,此时他带着女儿回老家的快乐(祭拜完母亲在墓地就忙着给玩闹的女儿录像)荡然无存,舆论压力、责任感以及面子工程就像一锅逐渐煮沸的开水将他紧紧吞噬。小儿子虽然看似吊儿郎当,却因不被父亲重视以及事业不顺而倍感低落。父亲好不容易和众人团聚,却发现人人都在因为他的存在而苦恼。这次聚会似甜实苦,人人都闷着一口气。而当父亲决定来东京看看两个儿子的时候,转眼已是冬季,他的出行意味着某种决定,大儿子带着传统的长子使命感甚为悲壮的接受了养老的现实、小儿子决定了对抗其他人眼光娶一个聋哑女为妻、父亲更要做出是留在哪里养老的抉择。一条昂贵饱暖的围巾比不上无法言语却发自内心的笑容,寒冷的天气里坐上回程车里的父亲泪光泛泛。以致当他在自家院子的雪墙里艰难跋涉甚至跌倒在了家门口的雪地里,我能听见导演残忍的笑声,他在嘲笑那些有着各种借口不理解天伦之乐的子女,同样唏嘘逐渐老去的一代生存现状之艰难。
小儿子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他有渴望着回家工作过着父辈一般简单的日子(劝说孟加拉同事回国工作、当搬运工人的理由是想从事这种大汗淋漓的工作,认可劳动至上的价值观);一方面又不愿意回家务农,作为矛盾的结合体使得小儿子乡不乡城不城(在乡下因为前卫的花衣服受到亲戚鄙夷,在城里因为乡下口音受到轻视)。这种原因无非来自自小父爱的失衡和不当的教育方法让小儿子钻进了叛逆心理的牛角尖,而大城市的繁华又深深影响着所有年轻人躁动的心,其结果是造成归属感的缺失以及心态失衡。然而小儿子的内心深处却因为对父亲的敬仰而深深烙印上了简单纯洁的一面:为了不让喜欢的女人受一点委屈努力向所有人抗争证明自己的爱情;劳动后洗个热水澡便能彻底满足感到无比快乐;决定结婚后行事也稳重了许多开始有了当父亲的范儿;父亲来家里将床让给他自己睡地上等等。虽然父亲总是不得不更多的担心小儿子,嫌弃他不争气处处不如大儿子,但也只有和小儿子在一起时父亲才更有生气,笑容可以更多。
父子二人久别重逢,却无法交流只能靠看孩子们的录像勉强坐在一起
而被寄予厚望的长子则让父亲伤透了心,但长子更接近我们所了解的年轻人形象:未能生下儿子在这样的传统家族里恐怕早就是一大笑柄;在公司里只是个不得志的小职员,赚不了多少钱却要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买房养家;两个孩子尚未成年,花费更大;传统伦理和社会舆论时刻逼迫着他负担起养老的重担而非在物质充裕思想阳光时主动承担;现代观念以及经济条件都只允许他独立生活,而他又不得不与本愿背道而行。种种矛盾而又负面的情绪让他在更多的时候是处于压抑和被迫快乐的状态,然后在某一个节骨眼上爆发(被一群亲戚旁敲侧击经济状况和养老问题、以及父亲来家中一厢情愿地痛苦地留出储物间给父亲居住时)。可惜他已经被东京的水泥城市定住了心,他的脚只能在无尽苦恼的清晨“精神抖擞”的走去上班。长子的爱就像东京的生活秩序,彬彬有礼又拒人于千里之外,重于形式却失了真情。

父亲的角色演绎的相当完美,作为一个父亲会有的固执、沉默、强硬、思考都隐藏在了表情和神色中。渴望亲人团聚又不愿给儿女增添负担,何尝不是年轻人对老人期待的“懂事儿”?当他平静的对儿媳妇说自己就算一个人死掉三四天没有被发现也没关系的时候,内心除了坦然,恐怕更多的是对现世的妥协和绝望。曾经一心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为家人创造更好生活的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如此孤独凄清吧。而面对小儿子居然可以成家,不会表达感情的父亲高兴的唱歌助兴,真是前所未有的可爱。最后的幻觉我以为导演真会如父亲所说让他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死在寒冷孤寂中,但结局是我低估了父亲的忍耐力和对子女的关爱度。他还惦记着给小儿子看孩子,又怎么舍得轻易离世呢。
乡下风景总是如此明媚让人心情开朗,城市里的人们却总是匆匆穿梭于各种建筑之中眉头紧锁。其实城市也是乡村的儿子吧,走得太快,忘记了快乐的本源。

儿子息子(1991)

又名:Musuko / My Sons

上映日期:1991-10-12(日本)片长:121分钟

主演:三国连太郎 / 永濑正敏 / 和久井映见 / 原田美枝子 / 田中隆三 / 浅田美代子 / 山口良一 / 浅利香津代 / 高峰凯希 / 浜村淳 / 梅津荣 / 井上千蔵 / 中本贤 / 小仓一郎 / 村田正雄 / 松村达雄 / 中村芽衣子 / 音无美纪子 / 奈良冈朋子 / 佐藤B作 / 碇矢长介 / 田中邦卫 / 

导演:山田洋次 / 编剧:朝间义隆 Yoshitaka Asama/山田洋次 Yôji Yamada/椎名诚 Makoto Shi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