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种动物生活在极寒的地方,生存不易,但繁殖能力很强,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里面年老的动物就会成群结队地跳河死去,把稀有的生存资源留给后代。

这残酷的生存方式,放在没有思想的动物上,勉强还能用本能来概述。

而当人也做出这样的行为后,人性是否就等于被泯灭了。

弃老这个话题并不是太少见,因为在最贫困的地方,都有个例产生过。

梄山节考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人们将弃老当成一种习俗来敬畏并实行,反抗者死。

阿玲婆敬畏这个规则,早早做好祭拜梄山山神的准备,她也许是从身至心地臣服在这个规则之下,也许她只是明白反抗的结果无法承受而不得不屈从。

而阿玲婆的儿子辰平,这个角色在片中则表现了从不从到屈服的全过程,他孝顺,不愿送母亲上山,但他也软弱,他对抗不了整个村子定下来的规则。

最开始辰平对送母亲上山的事情所表现的态度是不想多提,最多也只是说可以晚点,但行为上却表现出不想,他做不到内心所想,因此备受煎熬。

片中他最痛苦却痛快的时刻就是阿玲婆敲碎牙齿之后,他被彻底激怒,怒吼: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然后给阿玲婆和阿玉每人添了一大碗白米饭,叫她们尽情吃。

可惜这点热血很快被雨屋一家的死彻底冷却,至此他不敢再生反抗之心。背着阿玲婆上山后看到大雪来临,赶紧跑回去,嘴里却只说:妈妈,真的下雪了,不敢提一句跟我下山。

影片最后,辰平跟阿玉望着梄山的方向,说:我们以后一起进梄山。这代表了辰平彻底的臣服了。

村子里应该不止辰平一个这样的人,曾质疑,曾想反抗,最终还是镇压住,变成敬畏并实行这个规则的一人。

一个人的贫困滋生出悲剧,而一群人的贫困催生的则是罪恶的悲剧。

片中雨屋一家的死最浓烈地体现灭绝人性的集体犯罪,因为偷粮而被抓的雨屋成了公敌,为了杜绝这个情况和震慑他人,将雨屋一家十二口在夜里活埋,参与者冷静而麻木,还丝毫不觉残忍,甚至还觉得自己是在保护自己及村里人的利益。

如果说弃老是因为物质匮乏而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手段,操作者还在用山神的幌子悄悄掩盖罪恶的行径。那么活埋雨屋一家就是活生生地掀开那一层布,参与者已然无所谓人性天理了。

木下惠介这一版倾向于故事的讲述,并没有过多地渲染个人情绪,而今村昌平那一版改动较大,其中大量动物的镜头,也许暗示的就是人性与兽性的博弈。

如果是,很遗憾最终兽性胜出。

楢山节考楢山節考(1958)

又名:The Ballad of Narayama

上映日期:1958-06-01(日本)片长:98分钟

主演:田中绢代 Kinuyo Tanaka/高桥贞二 Teiji Takahashi/望月優子 Yûko Mochizuki/市川团子 Danko Ichikawa/小笠原庆子 Keiko Ogasawara/东野英治郎 Eijirô Tôno/宫口精二 Seiji Miyaguchi/伊藤雄之助 Yûnosuke Itô/三津田健 Ken Mitsuda/鬼笑介 Oni Emikai/高木信夫 Nobuo Takagi/吉田兵次 Koji Yoshida

导演:木下惠介 Keisuke Kinoshita编剧:木下惠介 Keisuke Kinoshita/深泽七郎 Shichirô Fukazawa

楢山节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