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6年6月10日(星期五)下午15:26—16:10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汪琲琳、马以乐、金爱武、张五妹、方飞凯、金威、杜素梅、陆建琴、王犀灵、李泽、彭明明、孙凤凤、王东方、何吉、朱建伟(观影者:姜天鸿、姬伯庆、翁锡良、王月芳、范大茵、朱法清、赵丽娟、陆晓俐、冯军、刘桂良、何琼、王兰、田瑛、周洪泽、章毓苏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孙凤凤

[img=1:C]恒庐艺术影吧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看现场一[/img]
[img=2:C]恒庐艺术影吧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看现场二[/img]
[img=3:C]恒庐艺术影吧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看现场三[/img]
[img=4:C]恒庐艺术影吧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看现场四[/img]
[img=5: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看现场:屏幕镜头一[/img]
[img=6: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看现场:屏幕镜头二[/img]
[img=7: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看现场:屏幕镜头三[/img]

阿基•考里斯马基是芬兰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他的良苦用心,最终获得了回报
范达明:“北欧电影月”今天选择放映的是芬兰当代最著名的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成名作《波希米亚生活》,这是他1992年导演的,时年35岁;导演有意拍成一部黑白影片,也是为有效适应影片表现底层贫穷艺术家那种艰难而又独特的生存状况而考虑的。阿基•考里斯马基90年代初以来一发不可收,更是几乎成为了国际电影节的夺奖专业户。现在我手头收藏他的影片还不多,到一定时候,是可以做他的电影月的。本片因是取材于19世纪中叶出版的法国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它是原为诗人的作家亨利•缪尔热依据自己在巴黎拉丁区多半有过的亲历往事创作的,写出了一群漂泊艺术家波希米亚式的生活图画。从影片来看,导演把故事背景挪移到了20世纪中叶。影片由此选定在巴黎取景,同时采用了法语对话。导演的良苦用心,最终获得了回报。当然原著小说曾经很有口碑,自然给影片带来了底气,说是借了它的光也可以。

影片从细小的方面着手,黑白的画面,声音效果却很好,台词简单,表述感情很深
汪琲琳:波希米亚的生活,就类似吉卜赛人的生活。这些艺术家为事业,为爱情,竭尽自己的努力,看了很感动。影片从细小的方面着手,写人性,写人的感情,写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虽是黑白的画面,声音的效果却很好。台词简单,但表述的感情很深。

[img=8: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汪琲琳发言[/img]
[img=9: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马以乐发言
[/img]

这几个人生活态度很乐观;人生有经历,就有故事,患难之中见真情
马以乐:影片写了三个艺术家在巴黎的生活。画家喜欢上了一个叫咪咪的女人。咪咪后来死了。但是这几个人都很重感情。尽管他们赚钱不容易,但生活态度很乐观。
王犀灵:人生有经历,就有故事。咪咪很可能是患淋巴结核病死亡的。患难之中见真情。

影片突出写了画家与他女友咪咪的故事,表达出他内心的挚爱与真情
金爱武:对于影片里三个男主人公的贫穷生活,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无法想象。在生活、工作、爱情等各方面,反映出他们三人互相依靠互相帮助的合作与友谊。其中突出写了画家与他女友咪咪的故事:画家在开始认识咪咪时就很照顾她,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给她;最后女友患病,画家他们又把她送入医院,画家还一直陪伴在她的身旁,表达出他内心的挚爱与真情。

[img=10: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金爱武发言
[/img]

导演有意识给了墓穴一个近景,让我们看清墓碑上刻凿的人名,表达对原著者的敬意
范达明:画家为咪咪让出了住房,自己则是在一座墓园过夜的。影片还描写画家第二天离开那里时顺手在那个墓穴拣起了一束鲜花,准备送给咪咪。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片段中,导演还有意识地给了该墓穴一个近景,让我们看清墓碑上刻凿的人名:HENRY MURGER!这正是影片原著小说作者的名字,中译为亨利•缪尔热——显然,导演阿基在这里做了一个小小的手脚,借以表达他取材于这位法国作家的小说来拍片而对原著者的敬意。不过,法文的“亨利”应该拼为HENRI;拼做HENRY,或是具体操作施工的石匠师傅的一个小小失误吧!

[img=11: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张五妹发言
[/img]

三个艺术家之间表现出来的关爱与帮助的精神很可贵
张五妹:一部影片的定位很重要。这部影片描绘了过去年代巴黎底层艺术家的生活,他们生活得很苦。但是三个艺术家之间表现出来的关爱与帮助的精神很可贵。
方飞凯:三个艺术家为了画家女友咪咪的治病,全力以赴,竭尽自己可能做到的,譬如画家继续卖他的画给那个收藏家,作曲家变卖自己的小车,作家则变卖自己心爱的书籍,这很令人感动。

[img=12: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方飞凯发言
[/img]
[img=13: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金威发言
[/img]

我欣赏的倒是那个砂糖厂老板,如果能像他那样生活,我觉得更好些
金威:我的看法跟刚才大家说的可能不一样。我觉得像影片这样的故事,过去已经看得够多了。我欣赏的倒是那个砂糖厂老板,他一边辛苦地工作,一边为自己的目标做奋斗,譬如收购画家的作品等。如果能像他那样生活,我觉得更好些。当然,在这些艺术家之间,或者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际与交往中,他们能很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比较直接,这很难得。那个老板是利奥扮演的。

砂糖厂老板是个孝子也很敬业;他成为收藏家,在关键时候买下画家大批作品
范达明:是的,你看出来了。那个演员叫让-皮埃尔•利奥,曾经是特吕弗长期选用的男主角安托万的扮演者。砂糖厂老板佛兰修罗可以说是个孝子,他先是向画家洛特勒夫订购他母亲的肖像画,是以他自己为模特,即按照他这个儿子的模样来画出他母亲的肖像。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曾经写过砂糖方面的专著,也很敬业。他后来更是成为了油画方面的收藏家,关键时候买下了画家的大批作品,客观上促成了画家对咪咪住院治疗所需提供的资助。

[img=14: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杜素梅发言
[/img]
[img=15: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陆建琴发言
[/img]

咪咪最终还是回到了画家这里,回到这里才像回到家里,有一种温暖感
杜素梅:女友咪咪先是离开了画家,最终还是回到了画家这里,因为回到这里才像回到家里,有一种温暖感。影片看到这里,真是非常动人。这些艺术家不仅在情感上,内在的表现也很好。他们是理想主义的。在表现他们的友谊与爱情的关系上,也有真实感。说起这个影吧,范老师在这影吧活动坚持这么久,我也是非常有感慨。我前一阵子没有来,今天来了,也像是回到家里一样,见到许多老朋友。范老师每次就在这里等着大家的到来——这也是非常感人的。
陆建琴:看这部影片,我也感觉挺好。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影吧,感觉这里也很美好。

[img=16: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王犀灵发言
[/img]

影片应该就是表现那个著名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的题材,它也叫《波希米亚人》
王犀灵:这部影片应该就是表现那个著名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的题材吧,它也叫《波希米亚人》。我听过那个歌剧,是普契尼作曲的,最感动人的是咪咪快要死时的音乐,真是震撼人心。如今这部电影跟歌剧比,感觉在情感表现方面被大大淡化了。整个影片也告诉我们,没有经济基础,生活无着落,艺术家的创作才能就无法充分表现出来。在现实中,往往艺术与经济不能两全。

影片导演在这点上确实是借了光,这在艺术上是一种借古开今或古为今用
范达明:亨利•缪尔热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先是被改编成为歌剧,普契尼谱曲,应该是百多年前了。从现在的影片内容看,与歌剧已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成为了这个著名故事的现代版。当然,影片导演阿基在这点上确实是借了光,这在艺术上是一种借古开今或古为今用。

影片室外环境的画面很美,音乐也好听。三个艺术家与咪咪,相互之间都很真诚
孙凤凤:影片室外环境的画面很美,音乐也好听。咪咪在三个艺术家的环境中深感温暖,一度为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而去跟随了富人,最终她还是回到了穷画家的身边。三个艺术家相互帮助,对于咪咪也尽力帮助,相互之间都很真诚。

[img=17: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孙凤凤记录
[/img]
[img=18: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李泽发言[/img]

收藏家可以一时占有艺术作品,如果不真正懂得艺术,这样的收藏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李泽:我不同意刚才金威的发言。做收藏家,可以一时占有艺术作品,但终究作品的创作者不是你,如果仅仅是收藏艺术品而不真正懂得艺术,这样的收藏就没有多大的意义。艺术家有生命的爆发力,才能创作出艺术作品,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影片描绘的时代,大约是50年代初,与《罗马11点钟》的时代背景差不多
范达明:收藏家与艺术家,各有其不同的社会职责与功能,无法互相替代。这部影片拍摄于1992年,但描绘的时代应该更早,大约与我们上次看的《罗马11点钟》的时代背景差不多,在“二战”之后的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吧。
彭明明:应该是50年代初的故事。从他们抽烟烟卷的样式可以断定。影片描写了三个艺术家的工作、爱情等。他们能够最终坚持下来,很不容易。

[img=19: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彭明明发言
[/img]
[img=20: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王东方发言
[/img]

作为波希米亚生活,他们挣钱的目的与人们不同。三个人物都有独特之处
王东方:影片拍成黑白片,用于表现底层社会的生活,很恰当。作为波希米亚生活,一是他们挣钱的目的与人们不同,譬如画家拿到钱并不是为了日常生活,而是去购买绘画用的颜料,挣钱主要是为了自己所热爱的艺术。二是他们对于感情的事情很看重,譬如为了能给女友咪咪治病,大家出钱出力。三是他们生活很苦,但为什么不去再做选择,而是一定要留在巴黎呢?这就把他们作为艺术家的追求表现出来了。四是人物个性很鲜明,譬如那个作曲家就显得很洒脱,他善于说话交际,譬如画家看中一个女人,他就去替画家去同那女人搭讪,但是他内心其实很悲苦。三个人物都有独特之处。

影片的基本主题离不开谋生;艺术一旦商品化了,就是对于艺术的亵渎
朱建伟:影片的基本主题,离不开谋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各行各业都是谋生,一切也都商品化了。但是,艺术一旦商品化了,就是对于艺术的亵渎。

[img=21: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朱建伟发言
[/img]
[img=22:C]阿基•考里斯马基作品《波希米亚生活》观后座谈会:何吉发言
[/img]

艺术家到巴黎,是为了去深造、去提高,去得到认可,去追求艺术的创新
孙凤凤:艺术家到巴黎,是为了去深造、去提高,也是去得到艺术水平的认可,更是去追求艺术的创新。

有志从艺的艺术家都会漂泊到巴黎;人的成功,客观的机遇也很重要
范达明:全世界真正有志从艺的艺术家,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漂泊到巴黎,就像现在在中国,不少年轻人了为了出人头地到北京“北漂”一样。人的成功,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之外,客观的机遇也很重要。巴黎就是有可能提供这样的机遇的地方。片中的画家,是偷渡来到巴黎的,即使他被驱逐出境了,一旦有可乘之机,他又再次偷渡返回巴黎。其实,所谓艺术家在巴黎会有机遇,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品在巴黎有较红火的市场,你的作品在那里多少是能够卖钱的,哪怕是在街头摆地摊为过路人画像。在西方,艺术家最终的成名与成才,很大程度与你的艺术品寻找到好的买主——所谓看好你的画廊老板或著名收藏家是相关的。艺术与市场两者有区别,但常常两者又是相互联系而密不可分的。

2016年6月12-13日整理,16日补充

整理者注:本纪要为杭州恒庐艺术影吧开创以来座谈成文的第123篇纪要。


附录:关于亨利•缪尔热的原著小说,以及普契尼作曲的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下面,依据综合网络资料,我介绍一下本片所取材于法国作家亨利•缪尔热(1822—1861)的原著小说,以及普契尼作曲的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的情况。
亨利•缪尔热的原著小说叫《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发表于1851年,被认为是了解19世纪巴黎波希米亚艺术家生活状况的重要作品。最初它以独立单篇的形式连载于文学杂志《海盗》,却意外地很受读者欢迎,于是作者将它们加以修饰、整合,结集出版。与一般意义上的小说有所不同的是,其大部分故事场景都各自独立,又带有自传性特点,作家通过不同的小故事,全方位展示了一群在巴黎边缘社会挣扎的穷苦艺术家酸甜苦辣的悲喜人生。后来,该书曾多次被人改编为歌剧、电影等。
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叫《波希米亚人》,由贾科萨与伊利卡合作编剧,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1858—1924)谱曲,此剧叙述住在巴黎拉丁区而梦想成为艺术家的青年诗人鲁道夫跟一位绣花女工咪咪之间发生的有欢笑、有眼泪的生活与爱情。普契尼在改编谱曲中,也植入自己贫穷青春时期的回忆,使之成为富有真实感的、青春诗篇般的歌剧。1896年2月 1日,该剧在意大利都林的皇家剧院首次公演。首演并未成功,但两个月后在巴勒莫再度演出时,却获得狂热的欢迎,由此确立了普契尼的世界性地位。
在这部歌剧作品中,普契尼的着眼点不在于泛泛描绘巴黎拉丁区落魄艺术家们放荡不羁的生活,而是描述了绣花女工咪咪与诗人鲁道夫之间的纯真爱情悲剧。剧中并不是戏剧性地展开大段咏叹调、重唱与合唱,而是在贯穿发展的织体中加进篇幅不大的独白、灵活的歌唱性朗诵调和尽情吟唱的段落。普契尼通过采用主导动机来巩固各场之间的联系,并初次在剧中运用了印象派的色彩和声。这是歌剧能很受听众欢迎并一直以来成为经久不衰经典的主要原因。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的故事发生于1830年的巴黎。演奏时间分别为:30分(第一幕)、18分(第二幕):25分(第三幕):25分(第四幕)。剧中人物有:诗人鲁道夫(男高音)、音乐家萧纳尔(男中音)、画家马切洛(男中音)、哲学家科利纳(男低音)、房东贝诺阿(男低音)、女工咪咪(女高音)、玩具小贩帕尔皮尼奥(男高音)、议员阿钦多罗(男低音)、少女穆塞塔(女高音),以及军曹、警卫、女工、学生、儿童、仆从、群众等配角角色。

2016年6月16日整理


波希米亚生活La vie de bohème(1992)

又名:波希米亚人生 / 波西米亚生活 / Bohemian Life

上映日期:1992-02-27片长:100分钟

主演:马蒂·佩龙帕 Matti Pellonpää/Evelyne Didi/André Wilms

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Aki Kaurismäki编剧:阿基·考里斯马基 Aki Kaurismä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