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那场洞穴舞蹈戏出来之前,我对《米花之味》的认识最深刻的也仅停留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上。

里面讲的留守儿童,也是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对乡村生活的侵蚀后诞生的“新留守儿童”,会玩手机、蹭WIFI、网吧通宵,远远超出你的对传统留守儿童的认知。

然后剧情一转,小女孩死亡,村民送葬,然后是洞穴舞蹈。

似乎措手不及,看似草草收尾,但这场洞穴舞蹈戏让我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另一种表达,关乎宗教、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入洞穴的那一刻,是从现实世界中抽离,而进入了一个犹如梦幻、虚无梦境的神迹,恰如回到了母体。

之前的所有母女矛盾、代际冲突,在进入溶洞之后化为无形,传统文明也好,现代文明也罢,一瞬间回归到了最原始的洞穴文明。

那是人类最原始的状态,不是靠语言表达情感,而是肢体,或者说用舞蹈这种更具美感的形式去表达。于是,在母女跳起民族舞的瞬间,语言失效了,但是情感是融合的,人与人之间达成了美好的和解。

而宗教的意味则更为浓重,在封闭的山村,即使有现代文明的冲击,在遇到生死问题时所求助的依然是宗教或者迷信,所以你看到女孩生病或中邪时,被山神附体的老太太成为了救世主。

将母女关系放置于宗教的语境中,洞穴中完成的则是一次朝圣和救赎,现实的烦恼增添的业障让母女都失去了初心,所以需要一个仪式,洞穴舞蹈,犹如神迹。

而如何让这次宗教仪式更加自然的过渡?影片用了死亡,向死而生,小女孩的献祭完成了一次净化仪式,换来的是新的生机,是一对母女的皈依。

如果导演真的一开始就落点到宗教这个母题上的话,会很有意思,因为留守儿童这个社会问题再怎么处理也只能呈现,无法用影像去解决,而如果只是呈现的话,纪录片会远胜于现在这样的表达。

所以我更希望前面所有留守儿童的呈现都只是一个幌子,真正进入到一个探讨宗教与民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语境中去。

毕竟面对神、面对自然,人类终究是那么渺小,所有现实问题都那么不值一提。

米花之味(2017)

又名:The Taste of Rice Flower

上映日期:2018-04-20(中国大陆) / 2017-07-23(FIRST青年影展) / 2017-09-02(威尼斯电影节)片长:95分钟

主演:英泽 Ze Ying/叶不勒/叶门/叶拼/林晓初 Xiaochu Lin/茶艾南

导演:鹏飞 Peng Fei Song编剧:鹏飞 Peng Fei/英泽 Ze Ying

米花之味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