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嘚嘚
刚在平遥电影节摘得中国新生代单元最受欢迎影片的《米花之味》,又来到杭州。平行影像周的映后,有一个年轻观众站起来问导演,说自己没有办法理解到导演意图,大致提了一个问题:请问您的电影中是否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稀释和避重就轻?
怎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后来一想,这正是边陲问题的当下处境,城市中心里的人带着刻板印象去观看,去接受,再用符合我们城市的逻辑去质疑。在这其中,拍摄者身份,就成为被质疑的中心,真实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跳脱了这个电影,对一切影像产生怀疑。
虽然不如万玛才旦那样以藏人眼光拍《塔洛》,鹏飞导演在中缅边界这个傣族小寨也是呆了一整年,而我们观影的年轻人们有几个在那里生活过?所以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可以去信任这部影片。
导演鹏飞很年轻,在80后新生代导演中,显得特别温润如玉。他曾在大三那年,在洪常秀的《夜与日》剧组实习;大四之后,加入了蔡明亮的《脸》剧组,在那里认识了蔡明亮导演的御用摄影师廖本榕老师,也是《米花之味》的摄影;后又参与蔡明亮《郊游》的编剧工作。
《米花之味》是鹏飞导演第二部长片。他和主演英泽于2016年在云南体验和生活,导演声称,当时他反复看的正是《无人知晓》《菊次郎的夏天》《奇迹》《时光依旧》《东京物语》《电车狂》《米兰奇迹》。
我看到这部电影第一层回味,是趣味,喜欢,甜腻,和美;而再往下一层,是留守儿童,返乡父母,是冲突,不安;那在最最里面的,是关乎规训、死亡还有爱。它提供的是当下少数族群非常珍贵的生态影像。
英泽饰演的叶喃是从大城市返回到农村的母亲,在一场滑稽无趣的表演晚会后,母女相见,分外分生。叶喃用城市里的玩具零食引诱躲在被窝里女儿叶杭,孩子一句“还是听声音的好”让人心酸。叶喃作为母亲的失职,不服管教的叶杭就是体现。她俩一直斗智斗勇,但她们之间一直没有强烈情绪,没有埋怨没有憎恨,母亲透着点无奈自责,女儿透着点别扭委屈,这其中恰恰是轻轻淡淡的爱意。
1|那回应开头观众提出的问题,对严肃题材进行轻喜剧的操作,是否会削弱严肃性?
我认为是不会的。
情节一:半夜里叶杭偷吃的零食,第二天到了一个个孩子的嘴里,女儿给数学老师送巧克力希望换座位,老师吃了块却不肯换,叶杭让他把巧克力还回来,老师切开巧克力又拼回完整,落下一句学好数学很重要。
情节二:晚上叶杭偷了手机玩,叶喃醒来找手机不成离开房间,然后镜头往前推,女儿以为妈妈走了,坐起来玩手机,镜头一摇,妈妈没走就坐在床边。这就是一个喜剧效果。
云南的孩子也像城市的孩子一样,爱吃零食,蹭wifi打游戏,偷父母手机,逃课去网吧,夜不归宿。很有意思的,导演不会把戏剧冲突放置于人物之间,而是在场景里,行为在此处的不合适,于是产生了笑料:孩子们每天都去缅寺蹭wifi玩手机,而来自母亲的惩罚,是把wifi关掉。
这等有趣桥段非常多,是剧作的上的嵌套和缝合,构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生活流小故事。当《羞羞的铁拳》《缝纫机乐队》《绝世高手》这样的套路无脑低俗喜剧带来的仅仅是暴力感、情色的模拟刺激,《米花之味》带来了更高一层次的意外感和美感,后者强调的是对现成观念的颠覆:它体现乡野的奇妙力量,再不合时宜的物件都能被容纳。
将城市以笑料的方式纳入生态批评的视野,正是这部电影让人惊喜的地方,他做的不是对乡野的偏爱,他没有强调乡野与都市之间的壁垒,他反倒是打通了他们,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这里面是单纯性诙谐,快乐效果是适度的。
2|其次,影调的明亮化选择是否是在美化边陲影像?
说是美化,不如说真实。
云南的空气非常稀薄,阳光的清透使得拍摄的人物景色都高保真,颜色的浓厚起初给人一种5D摄影感,但很快就让人难忘这七彩云南的自然美感。
这正是导演对影片的定位,并非留守儿童这样的严肃题材就必须严肃呈现,压抑和昏暗是我们外部对他们傲慢的想象,其实他们自成生态。他们哼唱小小少年,就如同他们的山歌民谣。他们接受自己的信仰教育,也并行着现代化教育。
留守儿童自身不认为自己是留守儿童,那何必对他们加以此种标签?叶喃责备女儿不读书去城里连清洁工都做不了,爷爷就说,不是非要去城里。这是一种自然保守主义的想法,同时追求开放多元也在其中,信仰和金钱花,新思想和旧观念,电影是对这一个个碰撞交融的珍贵影像。
3|最后用舞蹈来化解矛盾冲突是否是一种想象?
其实也不是。
由高走低,使得情绪逐渐落下,后半程女孩好友的生病,用魔术变出父母,求助山神不得,前往医院,一系列事件,开始让孩子直面生命与死亡。顽童教育的重点可能就在于在他们内心设立一套准则,信仰的准则,或者死的准则。
偷金钱花的时候,信仰遭到挑衅。宗教在傣族是非常虔诚的,他们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对女性要求会多一些,影片中寺庙有些地方叶喃不能去,进寺庙要脱鞋叶喃行为上的细微违背,实际上和她女儿偷钱去网吧,并无二样,她的女儿帮她完成挑衅者的角色。
在平等的生死面前,被悲伤笼罩的个体彼此靠近,母女俩不作言语,共同炸米花。因而溶洞的双人舞是必然,正是在讴歌个体生命与生态之间的内在感应,在企图做一次回归。两人共同回到自然的子宫,在她们身上,规训和文明被褪去,一同向佛祖祈福。当信仰被质疑的时候,生命被死亡重新界定。
在溶洞舞蹈后,妈妈和女儿不说话,女孩不时看妈妈一眼,又看一眼。这一眼,就是灵魂的理解,是灵光一刻。
《米花之味》的团队非常妙,摄影廖本榕是蔡明亮的御用摄影师,合作过蔡明亮的几乎所有电影;配乐铃木庆一与北野武经常合作,这也是影片透着一股《菊次郎的夏天》感的原因;剪辑陈博文是《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赛德克·巴莱》等电影的剪辑师;海报设计是木庭贵信,他为《牯岭街》设计了日本版海报,也是蔡明亮的设计师。
但电影没有日式感,也甚少蔡明亮的影子,这是导演鹏飞最了得的地方,他在团队选择和使用上,将所有人发挥到最大效益。用这部电影表明,他不是北野武,不是蔡明亮,而是鹏飞。

米花之味(2017)

又名:The Taste of Rice Flower

上映日期:2018-04-20(中国大陆) / 2017-07-23(FIRST青年影展) / 2017-09-02(威尼斯电影节)片长:95分钟

主演:英泽 Ze Ying/叶不勒/叶门/叶拼/林晓初 Xiaochu Lin/茶艾南

导演:鹏飞 Peng Fei Song编剧:鹏飞 Peng Fei/英泽 Ze Ying

米花之味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