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与形式的巧妙结合
《神笔》最让我惊艳的首当其冲是创作者对于题材选择与表现形式上的众多巧思,在那个不存在三维动画,二维与定格技术都未到达非常成熟的时期,用木偶的方式呈现故事,从二维到定格的角色转换体现神笔“活化”的神力,再伴随以二维手绘再木偶场景的墙壁上呼之欲出的动画,把“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几乎推向极致,我想这也是当时动画技术的巅峰视效。印象深刻在小学第一次看这个片时的目瞪口呆,,更不用说在1955年的小朋友,,应该是他们做梦的模板吧。

恰到好处的玩具感
木偶造型与制作,还有场景和表演风格都与持永只仁先生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是借鉴和学习到了妙处——在有限的模型制作工艺与动作表情表演中,既能让人带入其中,又给予观者一种玩具感与童话感,诙谐幽默,又写实细腻,让人十分亲切(能让二十多岁的研究生在课上跟着哈哈傻笑的亲切),我想这种恰到好处的风格化处理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就像开篇镜头所有人物摆在转盘上像玩具一样缓缓出场一样——他们是孩子们喜欢的可爱的玩具,而他们又在叙述者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

影片的叙事与人物设置
要谈这个片子的局限性我想是多从这两个方面谈起的:1.人物太呆板,宁死不屈一心为民的马良,善良智慧的神仙,,以及面目可憎的官僚人员。2.叙事还是难逃讲述,还有旁白在一旁不断地“一年过去……”、“离开家乡……”、“大旱灾……”等等。
关于人物我想区区一个影片是逃离不了时代背景的,“给穷人画画”、“舍己为人”对于1955年那个年轻的新中国是最合适的,而农民与地主和封建势力的绝对对立,正邪分明也是最容易被那个时代的人民大众理解的。关于叙事,从影片成熟的分镜,前后景别焦点切换以及几个移动镜头的运用来看,我想影片的旁白引入并不是视听叙事能力的问题,,更多还是考虑到儿童向作品的定位,把“一年过去”、“离开家乡”、“大旱灾”这些儿童就算看到视听版叙事也很难理解到位的部分,选择直接讲出来,也减少了影片制作成本,调节了叙事节奏。

作为一个经历过定格动画实践的动画学生,我很爱很佩服这部作品,它是形式与内容的巧妙结合,也是时代的见证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难以逾越的中国动画学派优秀瑰宝。



神笔(1955)

又名:神笔马良 / The Magical Pen

上映日期:1955片长:20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靳夕 / 尤磊 / 编剧:洪汛涛

神笔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