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走L偏锋
提示:这篇影评有严重剧透
转载请先联系本人,QQ:863620

1. I'veNever Been To Me

“我知道,你也是这样一个女人。
你是个不满足的母亲,你是个有控制欲望的妻子。
我可以毫无疑问的说,你在梦想那些你从未经历过的生活。
但你知道么?我多希望当初有个人,告诉我这些我要告诉你的事情。
我去过任何我想去的地方,比如Georgia和California。
我牵着牧师的手,在阳光下一起缠绵。
我无处可去,没有一个和善的朋友。
因为我曾经执着于自由。

我连天堂都到过了,却始终找不到自我。

女人,请千万别断然离去。我有必要告诉你,为什么我直到现在还孤身一人。
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以前的自己,看到了我的剪影。
你什么时候能把你那疲惫的心从谎言中捞出来?
我看遍整个希腊,倚在游艇上吮着香槟。
我像Harlow一样在Montecarlo上漫游,露出得意的笑容向众人展示我的成就。
我曾经为王侯们宽衣解带,我见过许多平常女人不曾看到的东西。

我甚至曾经在天堂里遨游,却从未找到我自己。”
――――翻译来自夏絮新浪博客

《沙漠妖姬》第一个场景就由Charlene Duncan演唱的《I've Never Been To Me》拉开了序幕,雨果·维文扮演的米芝身着异装在舞台上婀娜多姿的对着口型。这首歌的旋律非常动听,而歌词写的也极为优美。这首《I've Never Been To Me》原来也被刚出道的SHE翻唱过,但与Charlene Duncan的嗓音相比显得极为稚嫩,而它本应是历经沧桑的女子的感悟。在电影中由盖·皮尔斯饰演的费莉茜抱着一个假娃娃上台与米芝演了一个对手戏,好像与歌曲所述无关系,实际上这首歌还有一段口白,里面提到天堂不过是一个我们为了自己的幻想所创造出来的谎言,而你怀中所换的小婴儿与那个每天早上与你斗嘴的男人才是真实的,才是爱,我也曾经过着甜蜜的生活,但却不知我花费过多的生命去追寻的自由最后带给我的却是渐渐的痛苦。当影片结束,回头再重放一遍,仿佛是米芝等三个特立独行的主角的内心写照。

在IMDB网站的电影类型中,并不能找到公路片这一分类,因为公路片并不是一种叙事结构类型,它只是电影叙事的一种载体,可以是像倾向于故事的《德州巴黎》、《愤怒的葡萄》、《你妈妈也一样》、《雨人》等的剧情片,也可以是《波拉特》、《阿呆与阿瓜》、《逃狱三王》、《阳光小美女》、《落叶归根》《四仔旅行团》一样的喜剧,或是犯罪片如《惊人动地抢人头》、《天生杀人狂》、《末路狂花》、《邦妮和克莱德》,还有《绿野仙踪》这样的音乐家庭片,《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摩托日记》这种真实故事改编的传记片。上述电影有些作为公路电影在特征上稍显不足,但是所有的这些被可能被贴上“公路片”标签的,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故事的主角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展开一段旅程(可能是贯穿全片或占据大半部分片长),在旅途上他OR她由于各种人与物的介入,不断的让主人公在各种考验中重新认识自己,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2.我们上路吧

在《沙漠妖姬》里以米芝是中心,费莉茜与特伦斯·斯坦普所扮演的班丽娜是围绕在其身边的伙伴,三个人都有自己不得不上路的理由。米芝有一个不为别人所知的同恋性妻子,邀请他去澳大利亚中部小镇表演变装秀,班丽娜是一个变性人,他因为刚刚死去的一位伴侣而陷入痛苦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最后是费莉茜,为了圆从小就有的“沙漠女王”梦。于是三人在费莉茜母亲的出资下,将购得的校车改造后就踏上了旅程。

影片并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个年代,但通过费莉茜与班丽娜的对话多次提到ABBA秀,这个活跃于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瑞曲流行组合,可以大概推断其在故事背景是80年代初期。米芝、费莉茜两人都是“变装秀”演员,在生活中也是同性恋者,而班丽娜原名叫罗夫,年轻时曾是姐妹歌舞团的成员,如今已经通过六万四千美元实现了自己的女人梦。

美国的同性恋解放运动从50年代的苏醒,到60年代的全国性反同性恋运动,再到70年代借助性解放运动的冲击之势取得社会的承认与默许,80年代初由于在同性恋中艾滋病例的发现而糟受保守派势力的重大打击,西方世界在处理同性恋这个特殊种群问题时也显得焦头烂额。而在此背景下的澳大利亚,大部分人对他们及变装表演秀的排斥就显得合理且正常。对于米芝、费莉茜、班丽娜三人来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并迫使他们去追寻答案。

在工业文明兴盛的现代社会下,人与人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人作为一种群体性动物若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就显得迷惘,所以迷茫与追寻也就成了大部分公路电影的主题。公路电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发生在美国,因为美国西部那荒凉、一望无际的空阔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迷失感,而作为美国代表的西部类型片,就成为了公路电影的土壤与养分。《沙漠妖姬》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荒凉的澳大利亚中部,米芝、费莉茜、班丽娜有了不得不上路的理由后,就要看他们是如何在这个迷茫的旅途中追寻自我。

3.彷徨的追寻

公路电影中最常出现的一些电影符号就是交通工具、旅馆、加油镇、荒凉偏僻的小镇、警察等,这本片中除了警察外其他都有所描绘。如果缺少了上面的这些符号化元素,那么这个旅程就将变成一部纪录片,因为人们在迷惘的时候,通过自已是不能认知自身的,也就失去了追寻自我的条件。只有通过与旁观者的接触,才能拨开笼罩在自身上的迷雾,最终看清自我,赢得人生的意义。

米芝、费莉茜、班丽娜三人在路上都产生了思想上的彷徨,在电影语言中,是通过途中所遇事件与往事回忆的交替来达到情感的层层推进。

在他们到达的第一个小镇,虽然一开始人们对特立独行的他们表现出排斥与抗拒,但在直爽的笑容与华丽的变装秀下,他们将酒吧变成了闪耀的舞台,人们喜欢这个表演。可惜的是第二天醒来,发现大巴车外面被喷上了侮辱的词语,彷徨的种子已然埋下。

在路上米芝回忆与妻子的婚礼,他的爱人霸气的给他戴上了戒指,回忆儿子出生的那一刻,他穿着表演服在医院里激动万分,而随着终点越来越近,他就越害怕面对自己的妻子与儿子,怕儿子不能接受一个身着女装脸化浓妆的父亲。班丽娜原名叫罗夫,他在小时候就已经对女生向的东西心驰神往,母亲给他与姐姐准备了圣诞礼物,而他偷偷将一辆工程车换成了手中的布娃娃。他的性取向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就如他所说:“在这件事上我没得选择。”而在成年后,花了六万四千美元做了变性手术,从此就失去了家人。由于亲密伙伴的意外身故而动身的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能够真正懂得他的男人――修理工鲍伯,但此时他显然还没有准备好迎接一份新的爱情,并且这个男人还有点老。费莉茜则要显得简单直率的多,他总是马虎出糗,小时候他与一位叔叔――他妈妈的朋友,单独呆在家时受到过他的性侵,在中途矿工小镇上被人侮辱殴打,而对自己产生了动摇。

4.走向何处?

最终他们将走向何处?不同的公路电影有不一样的结局,有些停下脚步,有些已然回头,还有一些继续前进。
在电影后半段有一幕,三人身穿华丽演出服,登上高山之颠,面对广阔天地时,他们对自己的旅程所追寻的目标都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家。米芝在得到他儿子的认可之后,接他的儿子与费莉茜回到了原点,为他儿子献上了最美丽的变装秀,此时的他俩是如此的自信。班丽娜则与鲍伯留在了终点,这将成为他们下一段人生的家。

最后说一下这部电影的导演与编剧都是同一人斯蒂芬·埃利奥特,雨果·维文与盖·皮尔斯都是银幕硬汉,在生活中他们都是直男,却把几个同性恋异装癖的故事演绎的深入人心,但特伦斯·斯坦普的这个变性人角色绝对更胜一筹,把已然奉出经典的颠覆性演出的雨果·维文与盖·皮尔斯的光芒掩盖。

回首再听《I've Never Been To Me》,“什么是真实的?哈,那我告诉你。真实的就是,你怀中的那个孩子”。

沙漠妖姬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1994)

又名:风尘三绝 / 沙漠女王普里西拉的冒险 / 勇舞人生 / 边缘精灵

上映日期:1994-08-10(美国)片长:104分钟

主演: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盖·皮尔斯 Guy Pearce/特伦斯·斯坦普 Terence Stamp

导演:斯蒂芬·埃利奥特 Stephan Elliott编剧:斯蒂芬·埃利奥特 Stephan Elliott

沙漠妖姬相关影评